老外的烏鴉很寧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3日 14:37 財經時報 | |||||||||
寧風子 老外喜歡四合院,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走大街串小巷選個辦公地點也非得是四合院。哪怕那四合院年久失修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老外也在所不惜,還整天美滋滋兒地轉來轉去嚼著英語。
四合院好是好,缺點也是讓人如數家珍津津樂道。分段我們公司辦公的這塊地皮,緊鄰景山和皇城根遺址公園,周圍全是灰色的舊房,門口是一公廁,院里一棵大笨楊,枝椏橫斜,遮陰蔽日,別說是數九嚴冬,就算是三伏天陽光也射不進我們屋子里來。老外是英國人,叫NICK,住海島住慣了,壓根不怕冷。其他同志們就悲慘了,空調跟沒開一樣,牙齒打著冷戰,小腿哆嗦得跟機關槍似的,還在浴雪奮戰。 這說的是秋冬,夏天多少要好一點。涼快是涼快了,可是還有新的麻煩。那棵大楊樹上常年居住著一只烏鴉,而且是獨身烏鴉。從日出到日落,這光棍哥們沒完沒了地叫。悲涼氣氛倒是沒有,喜劇效果卻很強烈,烏鴉的叫聲很卡通,像壓低嗓音的男孩,也像吃飽了撐的老爺們。烏鴉的語言和音樂我們聽不懂,但是周圍的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那種心靈的震撼。 聶魯達曾經把在船上聽到的飛鳥的啼叫描繪成“筆直地落向地面”,這種比喻只適用于烏鴉。所以可以推測當年聶魯達夜半聞聽的就是這種鳥。云雀、百靈、黃鸝、燕子們的音色太輕盈,沒有掉落的質感。只有烏鴉的叫,沉著、冷靜、有分量,夠瓷實,傳到蕓蕓眾生的耳朵里像是石棉瓦、鐵餅和土坷拉,云雀們拋下的頂多是頭皮屑。 北京的沙塵暴終于停了。可烏鴉兄的土坷拉還是掉個沒完,于是無法寧靜。NICK仍然樂呵呵的。明白了,這烏鴉的叫聲看來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老外所以選擇四合院居住無非是喜歡那些中國元素含量高的東西。大屋頂有了,粉墻黛瓦有了,木制家具和窗欞有了,“枯藤老樹昏鴉”,不來點烏鴉兄的天籟確實是美璧懷瑕,明珠遺憾。 法國學者于連在《迂回與進入》中寫道:中國人的委婉和迂回提供給歐洲人一個進入文本的新視角。我想,今日的國人,或許反倒遺忘了很多祖先的記憶,那些文化符號,漸漸淡薄,遠逝。如今,能夠提供給我們新視角的進入方式,也許是那些真誠的老外們。 在他們眼里,我們再次反觀自己。那是又一種寧靜致遠,又一種太極無極之樂。 外界總是不得寧靜的,哪怕在天國,恐怕還有雨,還有風。所能寧靜的,只有內心的喜悅。時間久了,我們都和NICK一樣,越來越欣賞這純真無邪的叫聲,還擔心有人討厭它而把樹叉上的窩給掀下來,沒事總要向上張望。 全然純粹的安靜是任何人不能忍受的,烏鴉冷靜自得的叫聲讓人恢復自在的寧靜。回家寫了個小斗方,內容就兩個字——“寧靜”。我家小妹琢磨半天沒看出來,一回頭,瞥見我對面墻上懸掛的“味道正好”才恍然大悟:“哦,知道了,哥你寫的這倆字是‘宵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