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臻欣/文
離職微軟、加盟Google。
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眼里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決定竟然會在外界掀起如此的驚濤駭浪:任何一個最小細節或只言片語都被迅速放大并賦予各種猜
測和定義,或褒或貶,針鋒相對,其間夾雜著當事各方不厭其煩的表述和澄清。論爭先是圍繞“微軟帝國根基的動搖”或“微軟核心技術泄密”等宏大主題展開,此后不久居然又峰回路轉,上升到雙方對質訴訟階段,令局外人未免有些心驚肉跳。跳個槽能跳出這樣一場非典型事件,或許也只有微軟全球副總裁這樣處于風口浪尖的重量級人物做得到。
風暴尚未平息,李開復卻又出書了。
作為一個新聞從業者,說實話現在我最希望看到的倒是諸如《我與微軟:不得不說的故事》等驚曝內幕、刷新視聽之作。但李開復先生這本名為《做最好的自己》的書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成功學作品。當然在非典型事件中宣揚自己的典型成功之道,也未嘗不算是一種“事件營銷”。而在本書中,也確實能夠找到李開復對于這場非典型事件的評論:
“一次簡單的工作變換,因為被訴訟,在新聞界被炒得火熱。網上的謠傳、批評、推崇、揣測、驚訝不斷。現在,身處于官司訴訟的暴風眼,我只能說:一切事實在下一年都會公之于世。我做的事,沒有違背這本書里的原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那么被李開復信受奉行的究竟是怎樣的一些原則呢?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的核心,是李開復所歸納設計的“成功同心圓”模型圖,圓的內核是價值觀,圍繞價值觀的是6種態度形成的圓環,即積極、自省、胸懷、同理心、自信和勇氣,圓的最外環則是這6種態度對應的6種行為:努力學習、有效執行、合作溝通、人際交流、發現興趣和追求理想。書中寫道:“真正的成功人士,他們成功的關鍵在于具備了某些最為根本、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一個‘成功同心圓’來解釋。”本書的隨后章節,則是對價值觀和6種態度、6種行為的分別演繹,包含著普遍原則、作者的體會、分析以及相關案例和資料。全書結構可謂簡潔明了。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在于知識的系統性和言語的概括性,這或許與李開復的理工背景不無關系。除了一些使人一目了然的模型圖的運用之外,書中不乏“選擇成功的7種智慧、獲取自信的6個步驟、關于興趣的5種建議”等概括性語句,其后的段落再對其詳加闡述,每個章節后面都有“本章要義”總結。綜觀全書,感覺作者正在編制一個借以輸出“成功”結果的計算機程序,沒有冗述,閱讀起來相當輕松。對于微軟全球副總裁而言,編制這樣一個特殊的“程序”顯然也不是什么太困難的事。
成功學的書我此前也看過不少,印象比較深的有拿破侖·希爾和安東尼·魯賓斯的作品,前者對成功學普遍原理的概括和分析非常全面,后者則偏重于傳授潛意識、神經語言學等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知識,但看后總體感覺是“知易行難”。事實上成功學發展至今,各大門派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但萬變不離其宗,說來說去本質上的道理還是那一些。同樣的,讀者期待在這本書找到一些前所未有的職場秘訣或獨門功夫,顯然也是不現實的。書中闡述的大抵上還是那些我們所習以為常的、簡簡單單的樸實道理,但這本書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首先是作者不凡的經歷形成很強的說服力。李開復的奮斗歷程本身就是一部成功傳奇。而且書中處處穿插著作者海外求學以及職業生涯中的點滴體會,其中不難讀出諸如東西方文化交融、微軟企業文化的熏陶等深層意味,比起以往的成功學著作來,離我們距離更近、更親切,也更有現實意義。
其次是這本書的針對性。李開復近幾年來致力于為中國學生特別是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以及剛剛置身于職場的年輕人解答困惑、指點成功之道,包括創立“開復學生網”、撰寫4封“給中國學生的信”以及不下50次的相關主題演講,這對于一個惜時如金的全球副總裁而言確實難能可貴。這本書也主要是針對上述人群,書中摘引了許多李開復與年輕學子之間交流互動的內容,其中不乏積極的指點、引導和激勵,并融合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娓娓道來,沒有了一些同類書籍中的說教意味,卻多了一絲“潤物細無聲”的感覺。不久前曾有一本熊丙奇寫的《大學有問題》,引得教育界四座皆驚,我認為這本《做最好的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資為前書的解決方案。
李開復在這本書中依舊顯露出頗為濃厚的“微軟情結”,無論是他所引用的照片,還是他在字里行間對于微軟成功事業的由衷贊嘆,讓人不由感慨一種企業文化確實能對一個人影響如斯。假如沒有那個非典型事件,這本書或許會成為微軟贈予中國新進員工的一本典型教材。但在書的后記中,李開復終究寫道:
“我必須聽從我心中的聲音,我的心告訴我:Google和中國,這才是追隨我心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