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高端生活 > 正文
 

臺灣富豪生活儉樸 絕大多數沒有私人飛機和游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14:25 環球時報

  在人們的印象里,富豪應該是開著名車、住著豪宅、出手闊綽的一群人。

  但臺灣很多有錢人,尤其是那些擁有數百億元資產的超級富豪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衣食住行上奉行簡單原則。他們的儉樸生活也改變了臺灣人的奢華之風。

  絕大多數沒有私人飛機和游艇

  以國際間公認的“真正富豪入門車———勞斯萊斯”來說,十幾年前臺灣只有武打明星王羽購買了一輛,億萬富豪都沒有。只是近幾年,才有一些人相繼購買了勞斯萊斯,但像賓利那樣的超級豪華車,在島內還是很少見。很多富豪的專車甚至是最普通的轎車,像裕隆集團的掌門人吳舜文從創立裕隆汽車公司至今,其專車始終是裕隆自己的產品,一輛車的價錢不過30萬元人民幣左右。其他人像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遠東集團掌門人徐旭東和航運巨頭張榮發等億萬富翁,他們的專車也都不是國際上公認的豪華轎車。有人戲稱,如果光看專車,很多人或許會以為臺灣沒有富豪呢!

  在西方,擁有上億美元資產的富豪差不多都有私人飛機和游艇。前一段時間,不少媒體也報道了大陸富豪爭相購買飛機的消息。在這方面,臺灣富豪顯得很寒酸,除了中信集團的辜濂松和長榮集團的張榮發為了業務方便各有一架私人飛機停在菲律賓外,其他擁有上千億元新臺幣(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資產的島內富豪,沒有一個人擁有私人飛機和游艇。

  臺灣富豪的住房也相對“寒酸”。對西方富豪來說,

別墅內有個私人
高爾夫
球場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在上海也推出了價值幾億元人民幣的豪宅。但臺灣富豪的住宅,仍然停留在兩三千萬元人民幣的水平上。臺積電是島內知名的高科技企業,其創始人張忠謀曾幾次登上美國《福布斯》富豪榜。前兩年,他買了一所住宅,號稱臺灣“豪宅典范”,不過才5000多萬元人民幣。對普通人來說,這是個天文數字,但對張忠謀而言,確實顯得不夠“闊氣”。

  在生活儉樸方面,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堪稱典范。在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臺灣共有7人上榜,王永慶排在第二,資產多達31億美元,但他的生活相當簡單。他在臺塑頂樓開辟了一個菜園,母親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菜。臺灣人喝咖啡時喜歡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慶喝咖啡時,總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將裝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這樣奶精球一點都不會浪費。60歲后,王永慶每天堅持做毛巾操,一條毛巾一用就是20年。他說:“東西能用,又何必換呢?”

  當然,不是每個富豪都像王永慶那樣一件物品用20年不換,但臺灣富豪生活儉樸確實具有普遍性。據臺灣《商業周刊》調查,在擁有7.3億元新臺幣以上資產的臺灣百名科技富豪中,絕大多數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很少有時間享樂。因此,所謂的“10億元新臺幣豪宅、3000萬元的跑車、名貴鉆石手表及百萬元華服”等西方富人的生活享受,在臺灣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數有錢人只是開著200萬元新臺幣的轎車,穿著萬元左右的服裝,有些富豪住的還是祖傳老宅,穿的是千元服裝,并不追求物質生活的奢華。

  信奉“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大多數臺灣富豪都是經過自身努力才創造出今天的業績。像王永慶原本只是臺北縣一家米店的學徒,當時他一個月的工資連100元人民幣都不到。現在雖然擁有幾十億美元的資產,但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擴大集團經營范圍,創造更多事業讓一般人有工作機會,從而提高大眾的生活享受”。而他自己,只要能做做毛巾操、每天跑跑步就已經很好了。

  其他富豪也大都如此。臺灣有錢人很相信這樣一個“致富故事”:有一個人去請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說:“請您等一下,故事很長,我把電燈關了再說。”這個人馬上心領神會地說:“謝謝您,我知道您如何致富了。”在臺灣有錢人看來,若要致富就必須從每一個細小的地方節省資源,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臺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辦公桌是由幾張會議桌拼湊而成的,座椅原本是一把用了十幾年的鐵椅子,后來在醫生的建議下才換上了新椅子。有人總結說,鴻海賺錢的秘訣就在一個“省”字。上班時間,公司走廊的燈間隔著亮;午餐時分,用餐者的辦公室的燈一律熄滅。會議室的墻上基本沒什么裝飾,地上用的也是最便宜的地毯。為此,郭臺銘常被朋友取笑“沒品位”,但他說:“我現在有什么東西買不起?可是如果我真去搞品位,股東們就要擔心了。”

  至少設立三四個基金會幫助窮人

  那么,臺灣富豪賺的錢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答案是慈善事業。最典型的例子是已故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溫世仁以電子科技起家,擁有上百億元新臺幣的資產,過了30歲以后,他認為人生中“賺錢的階段”已經結束,應該開始“助人的階段”了。為了“還富于民”,他沒有做任何財產規劃,去世后光交納的遺產稅就多達40億元新臺幣,等于捐給社會大眾。

  溫世仁固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總體上看,臺灣富豪非常喜歡“與民同富”。島內科技界之所以會培養出那么多億萬富豪,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員工分紅”的獎勵辦法:每個公司員工像股東一樣,年底都可以享受公司分紅。前幾年經濟景氣時,一家有規模的科技公司,每個員工可以分到數百萬到數千萬元新臺幣不等的分紅。在2002年的年終慶祝會上,郭臺銘就拿出2.3億元新臺幣犒賞先進,最高獎是價值2800萬元的鴻海

股票

  此外,這些富豪老板也不忘設立基金會幫助貧苦大眾。目前,臺灣較大的企業集團都至少設立三四個基金會,如富邦集團就有3個基金會,每年投入10億元新臺幣左右的基金,其中在臺北市推行的“自立計劃”,主要是幫助低收入者尋找工作機會。基金會保證,只要一年內低收入者可以將一定數額的收入存進銀行,基金會就獎勵同等金額,一直到他們不再是低收入者為止。

  因此,在大多數臺灣民眾看來,這些富豪不僅沒有“為富不仁”,相反帶動了社會風氣往好的方向發展。十幾年前,奢華之風在島內相當盛行,當時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奔馳轎車幾乎滿街跑,臺灣一度是全世界奔馳轎車人均擁有率最高的地區。而臺灣游客到瑞士游玩時用現金購買勞力士手表的豪氣,更是讓當地商家咋舌。如今,億萬富豪們的儉樸生活,無疑為普通百姓樹立了好榜樣。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5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