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拉維夫開車向東,沿連接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一號高速公路走大約40分鐘,就見到了小山上的白色的阿拉伯小鎮:阿布果什。鎮里沒有一座高樓,都是阿拉伯傳統式樣的兩三層高的小樓房或宅院;小鎮周圍是渾圓起伏的小山坡,上面種滿了橄欖樹。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其前身是《圣經》里提到的刻以亞特耶阿音。《圣經》中說上帝把十戒刻在一塊石頭上,裝在約柜里。約柜被帶往耶路撒冷時,經過這里并停留了
幾天;兩千年前,羅馬人入侵了以色列,趕走了這里的猶太人;十字軍東征時,在此修筑了堡壘和教堂,其中約柜教堂就建在當年羅馬人的游泳池上面,該教堂至今仍然回蕩著唱詩和鐘聲。現在阿布果什居住的主要是阿拉伯人,他們中一些人的外表與其他阿拉伯人不太一樣,金發碧眼,帶有歐洲人的特征。他們是十字軍與當地人通婚的后裔,雖然現在幾乎都是穆斯林,但從其外表上能見到血緣上的淵源,以及宗教文化史上的血淚遭遇。1489年,阿布果什的阿拉伯人攻擊了十字軍留下的天主教堂,殺了天主教僧侶,又建了許多穆斯林清真寺,其中一座穆斯林寺廟,《古蘭經》里也有所提及。
阿布果什音樂節在鎮旁小山坡上的約柜教堂邊舉行。50年前,一些耶路撒冷的音樂家和愛好者發起并在此舉辦了音樂節。此后每年這個時候,經典音樂的愛好者們,從以色列各地來到這里,圍繞在教堂周圍,坐在橄欖樹下,聆聽巴赫、莫扎特……我來的這一天陽光強烈且明艷,透過橄欖樹枝灑在聽眾們和音樂家們身上,形成晃晃悠悠的光斑。風中繚繞的樂曲、草坪上悄悄嬉戲的孩子、有人在偷偷嚼著阿拉伯小吃,有人在鞠躬謝幕,橄欖樹葉輕輕落下……
時代的煙云當然也在阿布果什的音樂聲中縈繞,比如50年前音樂節剛成立的時候,人們夢想著收回耶路撒冷;現在音樂節的政治因素更多地表現了與阿拉伯人共存、和平繁榮和多元文化之夢:在一個富足的穆斯林小鎮、一座天主教的小教堂旁,附近的阿拉伯小吃攤圍滿了來參加音樂節的猶太人,空氣中飄著阿拉伯小吃的味道和隱約的猶太民歌和唱聲,兩個民族間的所有爭端在阿布果什的橄欖樹下顯得毫無意義。音樂節大門口,幾個年輕的左派以色列人遞給人們一張小小的宣傳單,上面寫著:請堅持和平共存。
(唐丹鴻詩人、作家、紀錄片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