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財經(jīng)時報》:很多設計師都傾向于定制,而不愿意加入流水線生產(chǎn),你的服裝的商業(yè)情況如何?
楊霖:如果衣服進商場,那肯定是受影響。但是我的客戶不需要進商場,她們來我
這里就好了。我的衣服也不需要進商場,一方面因為這些衣服不是面對商場里的那些客戶群;另一方面,如果我的衣服進了商場,或許還會影響來我這里選購衣服的顧客,她們不需要大眾化,她們需要的是原創(chuàng)設計師。過于商業(yè)化,會讓工作室和設計師的影響力在她們心中打折扣,這也是我不為衣服注冊商標的原因。
《財經(jīng)時報》:與國外時裝設計相比,中國設計師需要提高的是什么?
楊霖:國外的時裝設計群體比較成熟,比如巴黎、米蘭等這樣的時尚城市已經(jīng)非常國際化了,所以會擁有不同風格的成熟設計師。
另外,國外的時裝設計梯隊結構特別合理,老中青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反觀中國的時裝設計市場,或許是因為時間較短,沉淀不夠的原因,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梯隊,真正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太少了。
《財經(jīng)時報》:與國外相比,本土時裝品牌有什么缺失,為什么中國出現(xiàn)不了有影響力的時裝品牌?
楊霖:這與中國整個市場的急功近利有關。在國外,做一個品牌,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和前期調查,然后形成一個有系統(tǒng)、有規(guī)劃的操作方式,這樣做起來就會越做越覺得容易。而在中國,做一個品牌似乎挺容易,可以很快上馬,但是越做越窄。
另外,國外的設計師與企業(yè)家、投資人之間的關系都非常成熟,能夠各司其職,配合得比較精妙,相互出彩兒。
在中國,企業(yè)家往往不會合理使用設計師資源,干涉設計師作品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對于本土時裝品牌的成長是無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