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職場茶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8:33 《中外管理》
騷動年代的人生 30后•40后•50后 策劃/本刊記者 莊文靜 采寫/本刊記者 焦晶 莊文靜 智慧支持: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學術咨詢中心主任、研究員 甄源泰 北京騰駒達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人力資本網總裁 景素奇 年終到了。 職場忙碌的經理人群又聽到了喧嘩聲——那因心靈的騷動而產生的喧嘩,以及喧嘩背后的悸動與不安。 企業間并購的日漸升溫、勞資關系的重大調整、行業格局的迅速更替,以及進而企業戰略與人事的頻繁變動……一切的一切,裹挾著未知的氣息,向職場襲來。這多少沖淡了職場爭斗與加薪博弈的老話題,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深遠而重要的抉擇和焦慮——環境在變,我的職場人生是否該變? 無論你是初入者,還是資深人士;無論已準備好,或茫然無措,惟一的選擇都只是直面現實,并實現自我變革。 事實上,職場從來都是一個大舞臺,而林林總總的那些職場故事,正猶如一臺21世紀的《茶館》。在歲末之際,《中外管理》奉上的正是這一大劇的職場版。 3個月的調查訪談,228份有效調查問卷的回收與分析,匯集而來的結果凝聚為三個清晰的年齡段。在變革的大環境中,30后、40后和50后3個分別處于不同年齡段的職場人物吐露了自己的“典型性”處境與心聲,演繹著各不相同的“典型性”職場悲喜。 他們(姓名均為化名)雖然不是你,但你可以在他們身上及他們的命運中,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命運…… 人 物 趙毅:32歲,年輕有為。在經歷初涉職場的頻繁跳槽后,他選擇了安定。憑借其工作激情與能力,從領導的眼神里,他可以看到賞識的目光。也因此,獵頭的幾次誘惑,他都不為所動,“士為知己者死嘛”。但漫長的未來,誰知道呢…… 孫國平:43歲。企業副總。趙毅的客戶,也是趙眼中的職業偶像。擁有20年的業界經驗,從沒跳過槽。處理工作游刃有余,大氣幽默,深得員工的喜愛。也是典型的好父親。但在變局時代,“成功人士”自有成功的煩惱…… 陳仲:56歲。孫國平的老同事。已經退休。年輕時性格很有棱角,但并沒有發揮自我的機會,到退休時只做到一個小部門的主任。退休之后,不甘寂寞的他企圖給自己平淡的人生帶來一份波瀾與驚喜…… 時 間 就現在,2007年年終。中國經濟飛速發展,GDP總量即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國企業面臨空前的整合驅力與轉型壓力。中國經理人群體誕生不足30年,各年齡段精英都在缺少前人經驗的情況下,正摸著石頭趟過自己的人生之河。 地 點 中國大陸,某公司和與之有業務往來的某公司,就如同您所在和所接觸的公司一樣。 (焦 晶、楊 光) 序 幕 你的人生被卡在了哪兒? 《中外管理》2007年度職場熱點調查 文/ 本刊記者 焦 晶 職場江湖中充滿溝溝坎坎。2007年,都有哪些問題,最令哪些職場人士頭疼困惑? 常有人將職場稱之為“江湖”。一旦進入,往往身不由己。 而在這個每個人都無法繞過的“江湖”中充滿了溝溝坎坎,一不留神就會被卡住。而且,明確地判斷自己究竟卡在了哪兒,卻并不容易。 又到一年年終。業績考評、升職、薪酬、職業規劃等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或“變動”,都可能發生在這個階段。那么在2007年,職場人士最容易被卡住的坎兒是什么?又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中外管理》就此總結了職場人士可能遇到的42個職場問題,將其分成了四大類:職場關系、與組織的磨合、個人狀態、職業規劃,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小樣本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28份,被調查對象所屬企業涉及傳統產業、IT業、服務業等多種行業。職務以部門主管居多,占總人數的61.4%。 變革時代下的主旋律 因為年齡、職務、所處行業的不同,每個人所遭遇的職場問題往往不同。但本次調查結果卻顯示:所有調查對象所遭遇的問題,都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年齡特征,并與變革與心態緊密相連。 公司策略調整太快,上司變來變去,要不斷適應各種管理風格;企業戰略不斷調整,要求人員品質升級,作為老員工面臨能力轉型……類似問題成為職場關系問題中,被調查者普遍關注的難點,選擇比例分別占31.6%和28.0%。 而在與個人狀態相關的問題中,業績壓力過大,以及無暇顧及身體健康和家庭關系導致煩躁,也成為公認的難點,被選比例均達1/3強。 職業規劃也是職場人士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33.3%的人在創業與保持現狀間猶豫不定,找不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因而苦悶彷徨。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以上問題都與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因為大環境的變革色彩趨濃,給職場帶來了不少沖擊,無論對職場關系、個人狀態還是職業規劃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此時,認真地分析自己的個人情況,冷靜地審視自己所處的行業趨勢極為重要——自己所處的產業,究竟屬于朝陽產業,還是趨于沒落?自己的能力,是否與社會最新需求相符合?當下,是否是自己轉換職業人生軌跡的最佳時機…… 正像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說的那樣:經營企業需要看到“已經在發生的未來”,經營好自己的職場生涯也同樣如此。我們需要盡早準確地判斷可為自己贏得調整的先機,并有效地避免陷入到工作壓力和職涯陷阱中。 部門配合,共同的難點 除了帶有時代特征的問題,在42個備選問題中,有一個幾乎“老少咸宜”,“點擊率”遙遙領先——部門溝通不暢、配合不好,互相推卸責任。選擇比例高達43.9%! 事實上,部門溝通難是個和人類歷史一樣古老的難題——與之可比的,幾乎只有愛情和復仇。是的,在同一部門之內,因為彼此對對方的工作相對熟悉,同事之間也比較了解,配合相對容易,而一旦跨出了門坎,工作范疇不同,人員互不熟悉,以及失去權力制衡,普遍會面臨的一個結果就是:能推就推,無限制拖延。而這種結果,通常又會造成惡性循環,當別人在你這里遭受了冷遇后,往往會認定你人品不過關,一旦日后你伸出求援之手,最可能得到的,會是同樣的待遇。 對于部門配合難,很多時候我們會“高屋建瓴”地歸罪于企業的制度、流程、文化等等。但究其根源,往往是因為微觀上溝通不暢。因而,每個職場人都必須鍛煉自己的“公關”才能,不僅對外,更首先對內。在涉及跨部門合作時,詳細清晰地向你的合作伙伴講清楚你的需要,以及緊迫性,求得他人的理解,是第一步。盡管都是為公事,但不要認為因此對方就必須無條件執行。友好的態度是完成部門配合任務的基礎。此后,積極地督促事情的進展,主動為合作伙伴提供相關的支持,包括爭取雙方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都是促成任務及早完成的竅門。 另外還需要切記:一旦部門配合出了問題,千萬別向上司告狀。實踐已經證明,這是最愚蠢的選擇。這樣只會加深雙方的誤解,最為關鍵的是:類似的問題不可能永遠由上司出面解決。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盡管職場中的不少問題都超越了行業、職務界限,但不同年齡的職場問題,卻往往是不同的。在本次調查中,處于同一年齡段的被調查者顯示出了高度的一致;而不同年齡段職場人士的選擇,則呈現出鮮明的差異性。 35歲以下 作為初涉職場的群體,35歲以下的被調查者所認為的職場煩心事,多集中于與組織的磨合中。這些年輕的職場人士中,有25.0%的人為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不符而苦惱,而且找不到有效的調試方法;更有28.0%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價值得不到承認,而感到傷心。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這部分最青春、最有朝氣的群體,竟然也都自感職業倦怠,沒有激情。 年輕往往氣傲,也更容易堅持自我,而一旦遭遇挫折便深感命運不公、士氣大跌,也許是所有年輕人的通病。在這一年齡階段,沉穩與耐性是格外需要的,公正地評價他人和自己,并對工作保持“適當的激情”,或許是年輕的職場人士們需要格外注意的。 35—50歲 與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同,人到中年時少了許多浮躁。按傳統標準判斷,多數人的事業也應該在此時達到高峰期。但同時,因為能力和思維都相對固化,而職業生涯還遠未結束,中年職場人士所感受的壓力往往更大。 跟隨時代轉型,就是中年經理人一個最大的挑戰。在本次調查中,52.9%的中年人,即35—50歲的人認為:企業戰略調整導致面臨能力轉型,是個很大的難點。而隨著企業間收購的盛行,剛爬上坡、擁有一定職位及經驗的中年人一旦遭遇企業被收購或企業戰略調整,未來何去何從,是走是留,也往往成為兩難選擇。 50歲以上 如果說,年輕人和中年人都還任重道遠,那么50歲以上的職場人士似乎理應倍感輕松——職業生涯即將結束,無須太多煩惱。但事實卻并非如此。調查顯示:這些職場中的老兵面臨的普遍問題是,是否還需要換一種活法?其中最為有趣的,莫過于該不該夕陽創業。 到了50歲,即使依然留在職場,通常變動也會很少,未來幾乎是可預見的。此時,許多人回顧自己的前半生,也許會突然希望嘗試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創業就是一個最常見的選擇。但是,因為處于這個年齡,子女多數根基未穩,做父母的還常常不能完全自由選擇,因此,不少人就陷入到徘徊中——希望創業,又感覺前途未卜,年終時往往一次次地將創業提上議程。但無論如何,對于這個群體來講,辛苦了大半生,爭取隨心所愿是值得鼓勵的,前提是,控制好風險,穩步開始,為自己的職場終點畫上完美的句號。 責任編輯:莊文靜 第一幕:惑 30后,價值觀偏差 文/本刊記者 莊文靜 經常被忽略的價值觀磨合,恰恰成為不少年輕精英的絆腳石。 [故事里的事] 趙毅的少壯煩惱 趙毅實在沒想到,在為所在的企業效力4年之后,與企業的價值觀磨合居然還會成為一個問題,而且,還極其嚴重。 “該選擇繼續忍耐,還是干脆離開?”他一遍遍地問自己。 事情起源于一個客戶。 因為凡事總能比客戶更早一點想到,而且彬彬有禮,趙毅一向不乏客戶青睞,這個客戶也一樣。老總姓丁,因為極其看重趙毅的才華,還多次表達了邀請他加盟的意思。但趙毅總是婉拒。“如果總這么不專心,到現在還不知道已經跳槽多少次了。”他心里暗想。 就在上周,丁總又找到了他。因為一批新項目集中上馬,他非常需要人手,條件開的極其優厚:若正式加盟,年薪比現在翻兩翻。也可以兼職。 趙毅確實有些心動了,但想想領導信任的眼神,對自己也還不錯,他逼迫自己下了決心:“都已經做了這么久了,繼續做,專注才是最好的,也許還會慢慢升遷。” 為繼續維護和丁總的關系,并使企業受益,趙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項目拿到企業里來做。一來,企業的資源更加充分,有利于整個項目的開展;二來,企業現在也在努力開展其他的服務項目,包括承接外面的產品和項目。而丁總的項目,不就等于是一個很好的外包項目嗎? 盡管丁總本沒有這樣的意愿,但經過趙毅的反復溝通和勸說,終于同意,前提是:趙毅必須做項目的負責人。 “絕對沒問題!”自以為一舉兩得的趙毅欣喜地將這件事匯報給了老板,還很周到地準備了詳細的計劃書。但他希望得到的肯定和支持并沒有如期到來。 “很好啊!”看得出來,老板很高興,“就讓陳浩然來負責這個項目吧。” 趙毅略感吃驚:“陳總,我對那邊比較熟悉,而且丁總也希望我來負責這個項目。” “還有更多的重要事情要你做呢,這件事就別費心了。”陳總說。 趙毅感覺內心里一股火氣騰地竄起,他穩了穩,不知道該說什么:憑什么要給陳浩然,就因為他的項目和業務太少、收入比我低嗎?公司搞平均主義的風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其實他對這個企業太了解了,文化上總在鼓勵一團和氣,而不是充分競爭,一旦員工的業績稍微拉大些,老板總是會格外關照弱者,似乎從來不考慮這樣做是否會打擊能干者的干勁。他知道老板的想法,那是為了避免有人心理不平衡。 離開了陳總辦公室,趙毅心里空蕩蕩的。類似的事情已經多次發生了。因為考慮到同事情誼,通常他都選擇退步。他總安慰自己,自己拿的已經比別人多了。在企業里的這些年,企業也的確給了自己很多機會。但每個人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吃飯,這些收獲又何嘗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上?死心塌地地為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全心全力地對待工作,為什么就一定要在被限制中發展? 看看身邊的朋友吧,那些才華橫溢、總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人,他們也在拼命工作,但也同時受到老板的認可,而且收入豐厚,精神物質雙豐收。 比如:因為客戶關系而結識的朋友孫國平,在趙毅眼里,他簡直可以作為自己的職業偶像。在一個企業干了十多年,總能給自己找到新的職業平臺,也是十足的中產階級。 也許應該找時間,去跟孫國平取取經? [故事外的事] 廈門名匯廣場臺灣高管突然集體辭職 今年11月初,廈門名匯廣場的5位臺灣高管突然集體辭職。他們是今年7月才剛接手名匯廣場的第二批管理團隊。短短半年就換了三撥人馬,名匯廣場的經營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一位高管透露:今年7月,以黃稚凱為總經理的臺灣管理團隊,全面接管了名匯廣場的商管工作。3個月來,他們對名匯廣場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對原本一盤散沙的商戶進行了結構調整,并著手準備引進不少有品質的外國品牌店。可名匯廣場的困難實在超出了他們的預想,包括銅鑼灣百貨在內,整個廣場的商鋪已經關閉了一大半,商家和消費者的信心受挫,短期內很難馬上恢復“元氣”。 “我們的團隊擁有幾十年的商場管理經驗,但許多想法老板卻不一定支持。”這位高層說,“如果老板能夠看得更遠些,多給我們點時間,相信名匯廣場這么個好地方,沒有理由做不好。” 這不禁令人想起三月份接手名匯廣場的第一批管理團隊,包括錢華總經理在內的四名核心骨干集體跳槽的情景。當初,一位經理人就表示:當初,我們之所以離開,主要原因就是“開發商與我們的價值觀、理念不合”。 由于名匯廣場的老板一開始就急功近利,招商以租金高低為導向,沒有“放水養魚”,沒有依據商場定位、商店結構,引進一些符合條件、有競爭力的商家進駐。盡管請來陳魯豫主持開業儀式,改造了步行街和舊城等一系列動作等,但最終的結果是,熱鬧過后,廣場的狀態是日漸蕭條,甚至商家抗租之類的事態逐步升級,以致管理老板頻頻換帥重振旗鼓。然而,企業又由于急于擺脫這種局面,又再次陷入了急功近利的陷阱。 (旁白)即使是成熟老道的高級經理人,尚且會與企業產生價值觀摩擦,更何況熱血沖動的職場年輕精英?因此,對這一問題更應加強重視。 [人生中的事] 讓夢想照進現實 無論是摩托羅拉還是阿里巴巴,當被問到如何選擇人才時,其人力資源總監都首先給出一個共同的答案:價值觀與企業趨同。后者甚至將價值觀問題列入了考核中,且占據50%比例。 正像企業所認識到的那樣,一個員工是否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幾乎決定了他是否能夠真正融入企業并長久為之服務。尤其對于3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價值觀磨合不暢顯然已經是造成個人職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生活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人的價值觀也必然呈現出多元化。但事實上,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時如同碧海與藍天間那樣遙遠;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也可以如同海天一色般接近。 那么,當自己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看似沖突的時候,該怎么看待?又該怎么應對? 第一,該閉眼時就閉眼 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清晰地界定你所堅持的價值觀?你目前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否工作得快樂?是否愿意為現在的事業全力以赴? 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企業的價值觀還是個人的價值觀都很難清晰地界定是好還是壞,最重要的是,明確你所堅持的,以及企業的訴求是否違背了你的底線。 無須追求完美。找到自己最看重的一點或幾點,其他的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 第二,不要刻意掩飾自己 請記住:在職場里流露真情實感,通常對你有好處。要學會適時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因為,只有溝通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支持。只有讓上司了解了你的需求,才有可能重視你的需求。否則,企業自然會按經驗辦事,沒有為你搞個性化、人性化管理的理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感覺自己的價值觀與企業完全不可融合,徑直走人是明智選擇;但如果不是,自己信奉的價值觀不需要掩飾,上司掌握了你的想法,同時也會獲得安全感,才會給你最大限度的支持。 第三,學會適當的自我推銷 接下來,你還要學會自我推銷的藝術。你的上司未必能主動或及時贊揚你的表現,也許很多時候并非是他沒看見或不認同,而是太忙了。何不自己做個快樂的員工呢?不妨記下自己優秀的表現,在周總結或者月總結里,禮貌地告訴你的上司你所做出的成果,而不是等待被注意到。要記得學會自我推銷,這包括你的思想、你的建議、你的價值觀、你從工作中得到的快樂,甚至你的個人愛好,你的一切一切。現在已經不是少說多做,就可以引起他人重視的時代了。要讓上司對你有印象,才有展現你個人價值的機會。當然,這種價值體現也一定是為企業價值服務的。 第四,拿出換位思考之心 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難免有矛盾之處,這是必然。比如:每個員工都希望自己成為組織不可替代的對象,以此使自己的價值升值;而企業的想法則正好相反:就是要把每個人都變成可以替代的,就像在成熟的企業里,即使換總經理都沒有問題。 磨合永遠是互相的。感到委屈和不忿的時候,不妨讓自己當回領導,想像自己是領導,會怎樣做?從現在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大局觀吧,別輕易說什么價值觀偏差,也別輕易說什么不能融入,這其實也是考驗你個人情商的難題。別忘了,智商只能決定你30%的成功,成功的70%則要靠情商。 第五,別因追求價值而喪失價值 不可否認,30歲的青年人,正是生存壓力最大的時候。由于事業還處于上升期,而個人基礎還不十分牢固,但是結婚、買房、生育的生活壓力,卻又接踵而來。 此時,就難免會生出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為。比如:跳槽到薪水更高的企業,而沒有考慮該企業的規模和自我的成長空間;或者被更高的職位所吸引,而沒有考慮到該行業的生命周期;再或者疲于應對工作,而失去了深造和提升的機會。總之,是一葉障目,忘記了長遠。 結果,這種盲目跳槽就導致了越跳越不理想,越跳越心涼,越跳越找不到歸屬感,更別提什么自我實現了。于是,有這么一批青年人,就在所謂尋求自我價值觀的路上,卻漸漸喪失了自我的價值。 第六,永遠為自己多想一步 一位人力資源專家說:老年人的經驗對青年人來說,幾乎是沒用的。因為,人需要體驗認知,只有真正的體驗過,才能真正的認同。但是,如果聰明的人聽進去了,那么他就一定能少走許多彎路。不要忘記,為自己現在決策,再多想出一步。年輕人雄心勃勃,充滿夢想,要去拼命地爭取各種各樣的機會,因此與企業的沖突往往比較尖銳。但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也不要輕易地否定所在的企業。 劇評忠告: 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是你長能耐的時候,不要放棄。——甄源泰 你的心中活躍著一座狂傲+狂妄的火山,不要愚蠢地噴發,正確認知自己和他人,舍得吃虧和付出。只有沉心、用心、專、精、陽光地去做事,才會大業有成。——景素奇 責任編輯:焦 晶 第二幕:惶 40后,爬坡的彷徨 文/本刊記者 莊文靜 對中年職場人來說,“惶者生存”有著更深的含義。 [故事里的事] 孫國平的兩種結局 一向風度翩翩、神采奕奕的孫國平,最近少有地“蔫”。下班時,看著手下的員工依然談笑風生,因不知情而一如既往地平和從容,他心里難以形容地難過。高層們已經開會通氣,公司馬上就要被競爭對手并購了。 從大局看來,這樣的結果不能說不好,合并后的新公司顯然規模更大,而且可以實現資源互補,實力更強,在同行業內會成為“巨無霸”,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新公司還籌劃在明年于香港上市。 但老練的孫國平當然知道自己隨后的命運——已經被無數前輩的實踐證明過的。被同業企業并購,作為被并購方的高層,結局只有兩種:進入新公司,降級;徹底離開另謀出路。而他手下的中層及基層員工,是否能留下則完全取決于新公司的人力資源需求。 果然,兩周之后,正式消息來了。 早晨剛上班,孫國平就被公司總經理——白總請到了辦公室。“已經決定了,明天會正式向全體員工宣布。新公司并不只做制造業,有延伸到房地產領域的打算,對人員的要求也可能和以前不同,你也要做好思想準備”。 盡管內心焦灼不安,表面上卻也只能佯裝平靜。孫國平明白:作為高層,首要的任務是先把員工安頓好,即使選擇離開,高層也要最后撤。 盡管如此,孫國平也知道,有部分高層在剛得知公司被并購消息時已經開始物色新東家,和獵頭接觸,只要善后工作一結束,他們立刻就可以出現在另外一家公司的高層辦公室里。顯然,多數人并不希望和那些曾經的“敵人”共事,更何況,還要成為“敵人”的“嘍羅”。 事實上,作為已經在業界奮斗了20年的資深人士,即使現在立刻失業,孫國平都似乎不該為新工作而擔憂。但,也許這只是理論上的。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許多行業的格局都在重新洗牌,通過不斷并購、合資形成少數龍頭企業,這也同時意味著,如果想留在原行業,除了這少數幾個龍頭企業外,別無選擇。若不想屈尊,只能改行。 這正是孫國平眼下的困境。已經43歲了,從畢業起,就沒有在別的行業做過,現在改行至少看上去是愚蠢之極。 拋開面子,索性留下呢?那需要面對的無疑是對新企業文化的適應,以及對新戰略的適應。孫國平對房地產簡直一竅不通,從現在的狀況下,他所能選擇的,或者是不期望成為新公司的主流人員,或者惡補房地產知識,從頭開始,寄希望于慢慢突破局面。 就在這種左右權衡的憂慮中,孫國平有些麻木地處理著被并購后的各種瑣碎工作。半年后,這項工作基本結束,才迎來對于高層人員調整的方案。不出意外,孫國平被任命為新公司的投資評估中心主任,領導格外強調了,這個職位需要經常出差。他曾經的老大——白總,職位也只是北京分公司總經理。 忙碌了一天,半夜回到家,家人已經睡著了,只有女兒房間里還亮著燈——她正讀初三,聰明努力又懂事,孫國平和妻子早就決定過兩年就送她出國讀書。 孫國平想了想,沒像以往那樣進去和女兒小聊一會兒,而是徑直走進了臥室。他覺得有點心虛。作為父親和丈夫,他還遠沒到完成任務的時候,以前一度認為自己做得不錯了,甚至有點洋洋得意,但現在卻仿佛突然一腳踩空,未來,只是一片迷茫。望著妻子熟睡的臉龐,看著玻璃上略微顯現的燈光。他的這一夜,又注定在失眠中度過。 [故事外的事] 大中電器高層面臨抉擇 盡管目前尚無公開披露,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蘇寧并購大中一事,已經板上釘釘。只是因為蘇寧是上市公司,若合并事項有進展,公司必須嚴格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公司《章程》及《重大投資與財務決策制度》等文件的規定,及時、準確地履行相關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而這個過程還需要一段時間。 其實,早在大局未定之時,大中電器的一些管理層,已經開始感覺到危機。并已有其他公司及獵頭向他們遞出了橄欖枝,而有些高層也在主動與新企業和獵頭公司接觸。 畢竟,被并購之后,誰也不知道自己將何去何從。也許會面臨屈尊的狀況,與其如此,不如早做打算。更巧合的是,曾經一位蘇寧的經理人,剛剛進入大中電器不到一年,蘇寧就又將大中收購了,而自己等于又回到了老東家,著實具有戲劇性。 (旁白)整個產業、行業、企業間的重新排列組合,注定了經理人要經受動蕩與變革的考驗。在這場現實的戰爭中,誰也不能幸免。 [人生中的事] 你敢于舍棄嗎? 40歲,真的像四季中的秋天,只需要愉快地等待收獲嗎?至少現在很難。當變革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當世界越來越趨平,40歲或許只是職場一段旅程的結束,還需要有新的起點。 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居然如同剛步入職場時那般迷茫和艱難,甚至還不如那些初生牛犢——他們至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還有的是機會。而已經拼搏多年的你,擔負各種壓力,卻依然需要再次面對逆水行船的局面。此時,該怎么辦? 第一,敢于否定自己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的壽命最長可以達到70歲。但是,要想活得這么久,在他40歲時必須做出一個困難卻又十分重要的決定。因為40歲時,老鷹鋒利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抓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不再像昔日那般靈活;它的翅膀開始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它的飛翔十分吃力。它不得不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等死,另一種是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修煉”。它必須拼盡全力飛到一座絕高山頂,筑巢于懸崖之上,停留在那里,不得飛翔,從此開始過苦行僧般的生活。 老鷹首先要用自己的喙用力擊打巖石,直至它的喙完全脫落。然后,它要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之后,再用新長出的喙把腳趾甲一根根地拔出來。當新的腳趾甲長出后,再用喙和腳趾配合著,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這個自我煎熬的過程無疑是十分痛苦的,反復流血,要持續5個月。但一旦熬過去,新的羽毛長出來,老鷹就贏得了自己一生中的“重生”,此后它的壽命還有30年,又可以重新無比輕松地飛翔于天空中。 這個過程其實也非常適合人類。 許多人在40歲時彷徨無措、壓力重重,其實也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勇氣否定自己,沒有毅力尋求重生,總期望能繞道而行。然而,變革的過程都是一次考驗,無論你怎么繞道,都要穿過這個出口。 于是,有時我們真的需要笨一點、傻一點,撐一下,或者重新選擇一次就過去了。同時,我們要學會忘記,忘記曾經的輝煌、光環、成功、財富……只有舍棄,才能重新獲得。 第二,讓自己保持新鮮 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生活狀態,乃至思想狀態,要時刻與時代俱進,保持著新鮮的活力。中年人,無疑在經驗和閱歷上是豐富的,然而在學識上,卻是有待更新的。還記得你上次參加培訓是什么時候嗎?還記得你上次讀的書是哪一本嗎?與年輕人相比,你是不是有明顯不如他們學識上的短板呢?別以為經驗就沒有保質期,它不會像技能那樣,越用越升值,而只會貶值。 因此,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地自我提升才能有更強的適應變革的能力。那么,從此時此刻開始,你就要每天至少抽出一個小時來進行學習。同時,不要以為只有看書、參加培訓、讀MBA之類的才算是學習,學習的關鍵在于形成一種習慣和意識。即使你在看電影,也是一種學習;即使你出去打球,也可以學到東西。 第三,不要在忍無可忍時決策 在求穩的年齡段,對于組織的變革,或者是職業生涯面臨被迫切換,人往往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一腳踩空”、“驟然下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絕不能支持。此時,無論是立刻做出決定,還是先沉住氣,態度都決定著結果。 李•艾柯卡在事業如日中天時,由于功高震主突然被福特汽車解雇。一時間,他沒有了朋友,也沒有了事業,此時該怎么辦呢?而艾柯卡的辦法非常簡單:“艱難的日子一旦來臨,我們除了深呼吸、咬緊牙關外,別無選擇。” 通常情況下,在這個時刻,不要倉促決策,否則你很有可能在人生的關鍵點鑄成大錯。同時,被虛榮心驅使而做出的決策也通常得不償失。 此時,先用冷處理的辦法,再合適不過。放得下,是為了再次拿得起。不妨先為自己重新開始做些準備,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技能上,而不是盲目地重新去定方向。 第四,給自己減壓 壓力,除了外界環境所致,還有很重要一方面是自己給自己的。當壓力來臨時,人們常常會扯出更多令人傷腦筋的事情,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時間段里承擔,那豈不是火上澆油? 永遠不要將壓力堆積起來,而是要把它們平鋪開來,對于一件一件壓力所產生的影響,按照輕重緩急去解決。 “當你知道處理某件事的方式時,那么,為了保護你的快樂與健康,就切勿拖延,就要像撕開創可貼一樣——快、狠、準。”同樣,當你一時找不到方法解決時,就要將壞情緒當成創可貼一樣,迅速地撕掉。 第五,換個角度,換個心情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變革就像糞肥一樣,雖然聞起來臭,但它能讓植物茁壯成長。”這不僅對企業如此,對個人也是同樣的道理。試想,通過一次變革,你積累了更豐富的經驗、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不是獲得了更多的成長嗎?在沒有發生前,你又怎么知道,這不是一件好事呢?你怎么知道現在的生活不能讓你更快樂呢?不妨把挑戰困難本身,也當作一種人生的經歷。只要有新的經歷,就總能從中找到前所未有的、新的追求和快樂。 同時,事業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絕對不是全部。過去為了工作,不惜犧牲一切的做法,本身是一種不智之舉。很多職場人士,追求事業是為了掙更多的錢,獲取更高的權力、地位,然而這一切都得到了以后,又忘記了最初追求事業的意義。正如詩人紀伯倫所說:他們走得太久,以致已經忘記了出發的目的。 第六,不要承擔過多的責任 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會讓他們沒辦法成長,沒辦法抵御任何外來病菌的入侵,沒辦法失去你的保護,甚至也沒辦法獲得自己的快樂。 你需要把自己解脫出來,你也并不永遠都強大,你也是一個需要關懷、難逃失敗的普通人。 劇評忠告: 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丟棄那些本不屬于你的東西,比如曾經的光環。——甄源泰 面對急劇變革的時代和組織,求靜、求穩幾乎成了你的奢侈品。惟一能做的是繼往開來、持續學習、納新,積蓄職場新能量,培養職場新能力,開辟職場新天地。——景素奇 責任編輯:焦 晶 第二幕:悟 50后,再獲新生? 文/本刊記者 莊文靜 不妨考慮換一種活法。 [故事里的事] 陳仲的夕陽春 陳仲是從報紙上得知公司被并購的消息的。他曾是孫國平的同事和下屬,一年前剛剛退休。因為一向很是看好孫國平這個后輩,陳仲現在也很是為他的狀況感到擔憂。 當然,老陳本人的日子頗為滋潤,孩子早已經成家,工作也不錯,無須太操心。自己和老伴的身體也不錯。一年的退休日子里,他每天和鄰居老金頭一起,去公園打太極、下棋、畫畫、寫書法、養魚,只等著有孫子的那一天了。 只是,日子雖然悠閑,卻有點悵然若失。年輕時的陳仲可不是個安分人,也因此一直不受領導喜歡,到退休也才只做到個小頭頭。但為了讓一家人踏實些,他忍了。 但前些天,在老同學聚會上,陳仲大大地意外了一回。 陳仲印象中一直窩窩囊囊的老同學李強也出席了。之所以讓陳仲感到意外,是因為李強如今容光煥發,儼然一副老板的派頭。一問,才知道,他并沒有像很多的退休老人一樣,乖乖回家帶孫子,或者只忙著健身養生、休閑娛樂,而是去創業了。 “太想不到了,你年輕時,恐怕也沒有這個勇氣吧?”陳仲揶揄說。 “哈哈,此時不折騰,更待何時?年輕時擔著一家人的重擔呢,可不敢創業,賠不起。現在好容易輕松了,就當換個活法。”李強說。 “哦?還真挺新鮮。”陳仲說。 “自打退下來,我也玩樂了半年。可是我發現自己這大半輩子下來,也沒什么愛好,惟一的愛好還就是喜歡上班。我就和兒子商量,‘你說我能不能也干點事?開個小公司?’我兒子開始還當成笑話呢,‘當然行了,現在70歲都可以拿駕照,1塊錢就可以開公司,您就在咱們樓下開個小賣部吧’。”李強興致勃勃地說,“后來我就開始琢磨,現在房地產項目那么多,工地的活動房需求量肯定也不小,再加上咱們也有點這方面的關系,我就找他們聯系了。結果,還真挺有市場,我想干脆就做它了。” 李強還說,當時全家人都勸他別沖動,要知道,安度晚年可是所有老年人期望的完美生活。再說,家里又不缺錢。 “可這根本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你說我前半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作,后半生和市場經濟沾上點邊,我也想身臨其境地體會一下這滋味兒,也體現一回自我價值。”李強大笑著說,“五六十歲創業的,現在也早就不足為奇了,老陳!” 是呀,誰說創業只能是年輕人的事情?誰說老年人退休了就一定“從此世界與我無關”?陳仲想,自己為什么不也創一回業,憑著自己這幾十年在建筑行業的經驗和閱歷,做些項目評估、招投標資料、預算、審計什么的,總還是有能力的。還可以通過自己的人際關系網,掛靠到一個公司里,并且應該不成問題。這樣,不是機會也更多嗎? 在回家的路上,陳仲就開始琢磨上了:兒子也在企業里做副總,有經營企業的經驗,同時還有老同學李強的幫助,這種種資源的強強聯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很好,又有這個創業的夢想,創業不正是一個美好的退休生活嗎? 陳仲自語道:看來,還真該換個活法了。 [故事外的事] 50歲創業,成就中國速凍品之父 美國有個傳奇的創業者。他5歲喪父,14歲輟學開始流浪,66歲時拿著幾百美元的社會福利金,開著一輛破汽車,向餐廳出售他研制的一種炸雞配方,88歲時才獲得成功。這個人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山德士上校。 而在中國也有這樣一個傳奇的創業者:鄭州三全食品公司掌門人——陳澤民。正是在50歲時,陳澤民辭去省會市級醫院副院長的職務,開始了創業旅程。 1989年,陳澤民和愛人借了1.5萬元辦起了“三全冷飲部”,專門經營軟質冰淇淋。然而到了淡季,冰淇淋就不好賣了。 此前在四川的十幾年里,陳澤民和愛人向當地人學會了做湯圓、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到鄭州后,逢年過節就做許多湯圓送給親戚、朋友嘗鮮,大家無不交口稱贊。 又一次,他出差去東北時,見當地人包餃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戶外凍著。于是他突發奇想:餃子能凍,湯圓也應該能凍,自己家做的湯圓冷凍起來拿到市場上賣,肯定會受歡迎,而且冷凍可以解決長時間保鮮的難題。 1990年下半年,電視劇《凌湯圓》在中央電視臺熱播,陳澤民立即將剛剛研制出來的速凍湯圓起名為“凌湯圓”,并在第一時間注冊申請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標。那時,陳澤民下了班,就蹬著三輪車開始推銷產品。他拉著燃氣灶和鍋碗瓢盆,到市內的副食品商店,現場煮給人家品嘗。 如今,小小的湯圓已經為陳澤民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財富,更為中國開創了上百億元的速凍食品市場。 (旁白)50歲創業,收獲的不僅是快樂,也許會讓你從此開辟不同的人生。 [人生中的事] 找到換個活法的快樂 老年人,是職場中越來越常見的一群。而且老齡社會的鄰近,這一趨勢會越發明顯。在當今西方社會,老年人做送餐工、做服務員、做出租車司機的大有人在。只要你能適應這項工作的強度,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做。 今天,當你路過北京的皇家大酒店時,你一樣會看到身著白色禮服、禮帽的,年逾60的老人在當“門童”;在北京的街道上,也一定會有爺爺級的“交通協管員”、“安全巡邏員”等等。而老知識份子退休后,辦雜志、開培訓中心、搞企業咨詢的也大有人在。 比起年輕人來說,老年人的自由度其實更大。一般來說,到了這個年齡段,經濟上已經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孩子多已成年,不需要再花費巨大精力去照顧。該有的收獲通常已經得到了,即使一生“碌碌無為”,也因年齡的原因,“五十而知天命”,心態更平和而不去計較了。 也因此,退休前后,“自由”之后究竟過怎樣的生活,幾乎完全把握在自己手里,完全可以和自己的愛好和追求更接近,更豐富多彩。這,就是一種新的生活態度,換個活法。 目前,有一些即將退休者,給自己規劃了退休的三個階段,即:退休前期、退休期和退休后期。前期指的退休的前一年左右,比如:你可將自己的工作更多地授權,更多地輔佐后輩工作,開始更多地關注健康養生,同時還可以撿起自己年輕時的愛好。總之,無論從心態上還是現實上,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先做好鋪墊,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調試成為一個半退休狀態。 其實,也許未必一定要等到徹底退休。只要沒有太多生存壓力,就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享受生活了,甚至可以完全換個活法。 在專家看來,如果一個人50多歲還想創業,這個人一定活得特別好。因為,這一定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艱難。而且,老年人創業的成功率應該很高,因為他很能夠清楚究竟該做什么。在馬斯洛的需求論中,自我實現是最高需求。但其實更高層的需求是“享受人生”,人活一輩子為了什么?馬克思說:是為了尋求幸福感,尋求快樂,尋求人的最大限度的自由發展。如果你覺得通過創業可以獲得這樣的享受,何不一試? 但是,老年人創業因為目的與年輕人不同,不妨先“四省吾身”。 一省:你擁有快樂的源泉——健康嗎? 退休后,你是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是否完全不用擔心身體問題?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如果這個基本問題尚未解決好,那還是先顧健康更重要。 二省:因創業,故快樂? 創業的想法,是由來以久的內心渴望?還是人云亦云?或是寂寞退休生活的一個排遣而已?創業能使我快樂嗎?創業的風險我能承受嗎?如果失敗的話,我能承受多大的失敗?創業是否會影響到目前安穩的生活狀態? 三省:能讓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安心嗎? 每個人都不只屬于自己,更屬于所有你愛的和愛你的人。特別對于老年人來說,子女們最擔心就是老人的健康。那么,如果你自己創業,是否依然可以兼顧到健康?是不是會讓孩子們過于擔心?當然,這里還包括精神層面的健康。尤其是,你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 四省:我曾經的經驗可復制嗎? 每個職場人士的成功,都不可能是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取得的。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你所處的平臺、你的環境等各種要素造就的成功。那么,褪去光環、離開平臺后的你,還會是那顆閃耀的明星嗎?你曾經的成功經驗是否可以幫助今天成功呢? 如果這些問題你都想清楚了,同時你也不是抱著發財夢去創業的,那么就可以開始考慮創業。只要你覺得這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艱難,否則,還不如輔佐年輕人干。當然,永遠別忘記再學習。 劇評忠告: 老年人創業,注意不要跑得太快,以致于把快樂落在了身后。——甄源泰 50歲,到了該知天命的年紀,安享晚年才是合乎自然情理的。換一種活法可以,但不要把創業當成賭注。——景素奇 責任編輯:焦 晶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