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就業怪圈:高就業率之下為何就業如此艱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15:07 中國新聞網

  “我們班34人,到目前為止,找到工作的不足一半。女生找到工作的更少,只有1/5左右吧。”中國傳媒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小李說:“我放棄了所學專業,去了一所高校做行政工作。我不敢提月薪要求。”小李稱,他了解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更差,找到理想工作的寥寥無幾。

  隨著就業難的加劇,大學生的期望月薪也一降再降。有專項調查顯示,1.58%的學生為了職業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資”,有66%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

  而北京市勞動保障局日前透露,今年北京地區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8%,研究生為90.1%,專科生為80%,與去年基本持平。教育部今年的數據還未公布,去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近73%,實現了245萬畢業生就業。

  一方面是學生感嘆就業艱難,一方面是就業率持續攀升。就業率能否反映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

  一紙協議就代表了就業率?

  “這可能是從教育部門得來的數據,是從學校的簽約率來統計的。”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說,“實際上,這種數據代表性不是很強。因為一紙協議不能代表實際就業,有的協議的真實性也值得懷疑。”

  同是就業率,中國社科院教育藍皮書《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調查顯示,2005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真正簽約者只有33.7%。其中,一半人認為所找到的工作“一般”,37.4%的人對于找到的工作感到滿意。

  中國勞動學會研究員牟達泉稱,當前很多地方在就業率指揮棒的指引下,把就業率當成了“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使得虛假就業率為禍甚烈。而不真實的就業率很可能誤導國家對勞動力市場的判斷和政策制定。

  “事實上,目前大學生就業矛盾還很突出。”張車偉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屢屢發文,要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一季度就業形勢分析報告指出,今年二、三季度就業形勢趨向嚴峻。問題最突出的首先是高校畢業生,原因是就業總量大,結構性矛盾突出。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上年增長22%。據人事部有關調查數據,預計今年全國對高校畢業生需求約為166.5萬人,比去年實際就業減少22%,總量矛盾進一步加大。

  “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可到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民政部門還要給短期內無法就業,生活有困難的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這是6月1日,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14部委聯合發出的《關于切實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國家發改委也表示,將加強部門協調和組織引導,努力貫徹落實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志愿服務西部的各項政策措施。

  大學生真的供過于求了嗎?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狀況日益嚴峻,是不是中國的大學生已供過于求?就業難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牟達泉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只是社會的表象。從根本上說,中國的大學生并不多。目前中國高校的毛入學率是19%,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世界教育報告》,1994年,西方國家的高校毛入學率均已超過了30%,其中法國、加拿大、美國等7個國家超過了50%。但是這些國家并沒有因為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或普及化階段而帶來大規模的大學生失業。

  張車偉認為,目前的大學生就業難與國家經濟結構密切相關。中國已經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就業高峰。目前中國經濟第二產業比較發達,大多為創造生產性崗位;第三產業還相對滯后,而大學生就業主要瞄準的還是第三產業。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共同發布的《2006年就業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顯示,中國2006年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數量達1400萬人。在新增的勞動力供給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畢業生總數為2001年的3倍多。

  勞動科學研究所就業與勞動力市場研究室研究員張麗賓認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有四:第一,目前的就業體制并未理順,沒有完全市場化;第二,大學生本身未市場化;第三,勞動力市場環境不完善,勞動力流動、合理配置還有不少人為障礙;第四,高校培養的大學生與市場還有差距。

  “這種就業難狀況不是一天能解決的,需要政府、高校、學生等各方都做些努力,共同化解難題。”張麗賓說。

  張車偉認為,解決當前的就業矛盾,首先必須關注解決勞動力技能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比如大學教育的培養方向和方式,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實踐技能,適應市場需求,培養技能型、生產型的人才。改變了供給結構,就業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另外,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應當適應變化。擴招后數量急劇增加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向卻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白齡階層、管理崗位。“但事實上,當前經濟增長的方式決定了對生產性人員的需求非常旺盛,而管理崗位數量增加不多也不快,日趨飽和,其結果就是大學生的期望值與實際情況之間矛盾突出。”張車偉說。

  針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牟達泉認為,政府應該多創造就業崗位,消除跨地區就業的障礙,為人才合理流動創造條件,為企業生存與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增強企業對勞動力特別是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大學生的吸納力。(李忠峰)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