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創業政府要扶一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9日 20:21 財富時報 | |||||||||
文/彭興庭 中央電視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近日聯合推出《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48%的人創業資金規模在10萬元以下,19%的人在10萬元到30萬元之間。26歲至35歲是創業者的最佳時期,在這段時期創業的人數達到47%;36歲至45歲的創業者占27%;25歲以下的創業者占18%;46歲以上的創業者占8%。
這些年來,日益寬松的創業環境激發了眾多投資者的熱情。然而,近一半的創業者資金規模在10萬元以下,也說明,在我國創業過程中所面臨的資金瓶頸依然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在這次被調查的創業者中,有過失敗經歷的創業者占48%。而失敗的原因,資金周轉問題導致企業失敗的最多,其次才是創業項目選擇和管理不善。事實上,有數據顯示,現實中有超過85%的中小企業存在資金不足。解決百姓創業中的融資問題,是中小企業創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對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定位,歷來都有許多爭論。亞當·斯密說政府應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作用越小越好;可是,凱恩斯又主張“現實中的市場失靈,應由政府干預來代替”;接下來哈耶克又再一次強烈反對國家干預,聲稱“個人自由”高于一切。具體到現實,正如學者高國舫所言,政府的角色定位從來都不能用一個絕對的標準去框定。曾經誕生過孟德斯鳩、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的法國,無疑是歐洲的自由主義中心。然而法國政府在1981年頒布的產業政策中,就把政府直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 法國政府曾撥款10億法郎成立法國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SOFARIS),并以種種優惠政策,讓創業者獲得政府直接或間接的資金支持。法國創業投資雖然與項美等發達國家相比起步稍晚,但卻朝氣蓬勃。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大力支持。而具體到我國,蘇南經濟非常強調政府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創造出了蘇南的發展奇跡;而稍后的溫州模式,則極力擺脫政府對市場的控制,也創造了溫州經濟的繁榮。中國經濟的兩大亮點,卻是以兩種不同的創業模式出現在我國的經濟版圖中。 說到溫州經濟,這一創業模式其實在我國許多地方很難復制。民間融資是溫州資本流動的獨特方式。大多數溫州老板都是向親友募資擴展業務的,“我很容易幾天內在親友圈子里借到1000萬元”,此外就是高利率的信用借貸和不規范的地下金融。這些游離于國家體制之外的金融在創造溫州繁榮的同時,也在埋下隱患。據筆者了解,目前溫州政府正下大力氣治理不規范的地下金融。這何嘗不是一種政府管制。而且,隨著資本的外流,如果政府繼續無為,溫州模式的“再創業”,也將面臨著同樣的融資瓶頸。 溫州人在海外的創業傳奇枚不勝舉,可是這些故事對于民間力量十分薄弱、不敢富、不敢改革的大多數中西部省份和地區而言,并沒有什么吸引力。我們應該理解當時蘇南模式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然而,隨著民間力量的覺醒和社會“經濟理性”的勃發,政府“無所不為”和“無所作為”都已經不符合現實的需要。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官辦投資機構,最后因為涉及房地產、期貨炒作而被清算,它的失敗,證明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府不宜過度介入創業投資領域;然而,百姓創業中的融資難題,卻又不得不期待政府的有效支持。 政府在“百姓創業”中應是“有所作為”。在創業投資初期,政府可以通過直接投資以刺激創業激情,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府就應該逐漸退出。只有在民間力量不足以完成自身使命時,政府才能進行適度推動。相比國有大中型企業,我們老百姓的創業卻面臨著多得多的融資限制。在證券、金融等領域,所有制的歧視無處不在。在政府扶持國有經濟的內生偏好下,個體和民營經濟就像野草般“自生自滅”著。事實上,老百姓并不期待政府能夠給予多少扶持和優待,而是更希望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