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業畢業生有壓力月薪最低2000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5日 15:46 中青在線 | |||||||||
邱敏 苗晨波 歲末年初,又是一年求職時。擁擠的人海、彷徨的眼神、失落的笑容似乎未曾離開過今年求職場上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臉。他們不停地問記者:是我們要求太高?還是這個職場對我們要求太高?17年的寒窗苦讀,17年來父母的栽培養育換來的竟是這一天:應聘場上,企業說:“月薪500元!”于是,大學生高聲呼吁:我們要“價格聯盟”,不要互相壓價造成惡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這個“聯盟”基礎太脆弱,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再一次進入人們探詢的視野。專家給記者指點說:不要怪擴招,有真才實學的人不會被埋沒;不要羨慕前人,他們擁有的歷史機遇并非時時都有。 歲末年初,正是又一屆畢業生求職找工作的高峰期。投遞一份又一份簡歷,遭遇一次又一次的“鄙視”(沒有通過用人單位的考試),逛一個又一個“騾馬大會”(大型招聘會),一晚上一晚上地泡在BBS上看“面經”(面試經驗),天天盼著電話響起后就接到OFFER(錄用通知)的消息,這就是一個高校畢業生目前最為真實的生活狀態。 而最近,最能觸動他們神經的則是月薪“價格聯盟”這四個字。據說,這個詞已在廣州高校間流傳開了。有些同學大力呼吁應該在學生中形成維護畢業生最低月薪的“價格聯盟”,不要盲目降低身價造成惡性競爭。 熱門專業的學生也感壓力 1月20日,中山大學2006屆中文系的女生宿舍的門上貼著大大的“福”字,她們希望今年的福氣就是找份好工作。 4年前,當小陳考入中山大學的時候,中文系是當年容易找工作的專業。但今年,隨著整體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中文系的學生們也倍感壓力。在去年12月中旬,中文系127位畢業生中,除了20%的保研人群外,只有4個已經簽署三方協議,完全定下了工作。 小陳告訴記者:“有一家搞通訊的外企,發布招聘廣告5天就收到1000多份簡歷。他們會從中挑選20%左右出來面試。” 月薪2000元成心理底線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們對薪金期望值正越來越低。記者在中山大學采訪了多個畢業生,他們目前的薪金期待大多在2500~3000元之間,如果工作前景好,潛力大的話,降到2000元也可以接受,2000元似乎正成為畢業生們的心理底線。畢業生小慧告訴記者,“其實一開始同學對薪水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一些大企業往往開出很誘人的薪水,如BP開出的薪水超過10000元,寶潔說‘稅前6000元’、DOVE‘9800元’,當時全場一片尖叫。”但他們在一所大學中只招一兩個人。 大學生月薪之低屢創紀錄 當大量的畢業生們來到人頭涌涌的大型招聘會后,打擊很快來臨。一些知名的家電企業開的價只有1500元,而在東莞的一個招聘會上,甚至出現了月薪500元的創紀錄低價。小李告訴記者,他在東莞工廠面試,對方說:“月薪2000元你干不干?……這很不錯啦,其他學校的1000元月薪都干了。” 不要相互“壓價”要“聯盟” 據了解,目前為獲企業青睞而準備走“低價路線”的畢業生不在少數。而目前不少外資和私營企業,同一崗位的薪金都是面試中通過企業與應聘者協商達成,這些企業在同等條件下,一般會優先考慮“開價”較低的應聘者。于是很多畢業生為了獲得工作,相互“壓價”。這也是“價格聯盟”在各大高校的BBS上被熱炒的關鍵。 支持“價格聯盟”的雖然是少數,但他們的理由似乎說出了大多數畢業生的心聲:從小學到研究生,我上了17年的學,花費了如此多的金錢和時間,難道期望值就該很低嗎?先不說國家為此投入的資金,光是我的父母也花不少錢,難道我畢業就該找低薪工作? 另一位大學生說:如果大學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投資來進行的話,供大于求,用人單位實行比拼壓價。大學生呼吁要“價格聯盟”維護我們的最低薪水也是無奈之舉。試想,我們的父母為了供我們念書,花了幾萬元,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我們畢業了,但在一個大城市里月薪不到1000元,想要報親恩,這“底氣”太弱了。 改革過時制度是當務之急 一位已經工作的畢業生清醒地指出:如果在求職者中能自發地形成一種“價格聯盟”,應該也是一種市場行為,無可厚非,不過這樣的“價格聯盟”本身就是太脆弱了。 他認為,如果是要通過政府的行政權力來形成所謂的“價格聯盟”,維護大學生的最低工資不太可能。在人才市場工作的人都深知,現在束縛人力資源有效流動的政策和機制還很多,要建設一個高效的人才流動機制,當務之急就是要改革這些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人事、檔案、戶籍制度。 質問:“價格聯盟”有用嗎?實力才是硬道理! 價格聯盟”實際上很幼稚 一位今年畢業的同學說:“‘價格聯盟’能有什么用?難道人才是以讀書多寡來衡量的嗎?研究生價格一定比本科生高?大學生就一定比高中生高?即便如此,難道這就公平嗎?‘價格聯盟’是一種比較幼稚的想法。目前,它只是一種民意,但不太可能形成政府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控制不了所有的應聘者。作為企業,更傾向于聘用有經驗的員工。目前很多企業招聘應屆生,很多情況下是作為人力資源儲備,企業招聘人員有自己的成本考慮,如果超過承受范圍就不會接受。就算是招回企業后,如果新招聘人員的工資遠高于其他員工的工資也會使企業活力降低,從而影響企業運轉。” 基于以上理由,許多畢業生都堅信:“真才實學的人永遠不會被埋沒,抱怨的總是那些讀了大學、研究生就覺得自己一定要得到相應高檔次回報的人。” 多數企業對“低價”不買賬 對于這些“價格聯盟”,一些企業也不以為然。一位民營企業的人事經理告訴記者:其實多數用人單位對“低價路線”并不買賬。“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就應該有信心得到同等報酬。”而一位在知名外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經理告訴記者,“事實上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薪資體系,企業招一個畢業生或者社會招聘都會有一個體系內的合理評價,并不會單獨為一個人開出一個背離體系的薪金數字。目前畢業生們最重要的是找一個合適的崗位,發揮才能體現價值,以后加薪的機會多著呢。” 過來人說:學校教育忽視經驗培養 一位去年畢業的師姐介紹經驗說,剛畢業的時候,最缺乏的是工作經驗。其實工作經驗更多的還有為人處事的一套程序和途徑。這些正是我們最缺乏的。對于現在的很多工作來說,經驗是構成知識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我們以前的學校教育都忽視了這些社會經驗的培養。所以現在第一份工作就是要盡快培養自己的社會經驗,。 這位師姐還說,昨天永遠不會再回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把握現在。很多事情我們錯過了而且受了損失,但是我們還很年輕,大多數事情我們都是可以彌補的,不要絕望。 “就像我,當年我找工作時很多個釘子都是碰在了我沒有大學英語六級證書上。英語六級考試我只考過一次,那次沒有過,我后來就一直沒有去考(現在想來覺得自己真是太不懂事了)。很多單位在篩選簡歷時一個標準就是六級。雖然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六級什么都說明不了,但是這畢竟是個硬件。 我現在的這份工作,我很感謝我的老板。他看我的簡歷時并沒有武斷地根據它下結論,而是在問了一些相關問題后,隨手從他書架上抽了一本外文原版書給我,然后順手翻了十幾頁給我讓我翻譯。當時我就在人來人往的工作室里拿了張紙把它翻譯下來了,沒有字典、也沒有文曲星。翻譯完后他拿著那幾張紙去了隔壁外文室。幾分鐘后他回來說我被錄取了。”這位師姐說,很多人沒有六級證,但是英文水平也不低;那他們千萬不要失去信心,要用努力向老板說明,自己的英文水平足夠承擔工作。 畢業生就業難不能單怪擴招 生活成本高逼漲工薪期望值 國內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研修中心EMBA特邀講師汪大正認為,擴招不是目前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恰恰相反,要提高勞動者素質,擴招之痛是我們目前必須承受的。他說,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主要由幾個原因造成的: 國內就業市場的容量不足。汪大正稱,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勞動者65%-80%在其中就業,但我們中國中小企業太少。但中國13億人中在中小企業就業的只有700萬人,太少了。其次,是國內就業環境有待公平,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體制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限制。再次,高校專業設置的結構性問題突出,培養出來的一些畢業生知識面過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等問題。 汪大正還表示,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之外,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即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以及經濟轉型和高校擴招等碰到了一起,這無疑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原因。 另外,城市生活成本高企(特別是房地產價格)使得大學生不愿意從事一些低薪的工作。這些也造成了就業率的降低。 時代變遷高學歷不再吃香 國內著名的人力資源顧問公司佐佑咨詢的資深顧問王維勇認為,除了就業觀念等問題,現在的大學生也欠缺長久的職業規劃能力,反映在就業方面,就是擇業的盲目性。 王維勇稱,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中國適齡青年(現在他們年約45-60歲)幾乎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工作的年輕人(如今年約35-45歲)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社會各領域的高層管理者逐步退休,也就是說,人才的斷檔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對真空的職場,他們很快就在各個領域充當了頂梁柱,并逐步填充到各領域的決策層。 但隨著高校繼續擴招,國家每年培養的大學畢業生都會在300萬以上,約占同齡人的15%或以上,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這將對未來我們所處的職業環境和生活方式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目前的大學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往往會和上個世紀的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比較,這也就出現了所謂的就業逐年困難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