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2個多月,2006屆大學生就將畢業。當這些學生忙著找工作時,他們去年畢業的一些學兄學姐已“白做”了近一年——“零工資就業”能打動用人單位嗎?
距離2006屆大學生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求職難”成為年輕人及其家庭最關注的話題。據悉,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400多萬,比去年增加22%;上海應屆高校畢業生13萬余人,比去年增加11%。3月25日,國家人事部官方網站發布《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及2006
年需求情況調查分析》,其中預測,2006年研究生、本科生就業走勢將保持平穩,專科生則呈現大幅下降,降幅將達39%。
面對一年比一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大學畢業生開始嘗試一種新的就業方式——“零工資就業”,通過在單位企業干一段時間的無報酬工作,來贏得就業機會。但這種既無承諾,又無保障的就業模式,引起了各方面的爭議。
1 一年倒貼2萬元
“他畢業快一年了,沒掙到一分錢,家里倒貼了2萬元。”在真南路一間略顯破舊的平房里,孫女士愁容滿面地對記者說,她的兒子小林在旁邊沉默不語。
小林是2005屆大專畢業生,學的是廣告設計。去年快畢業時,他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還是相當樂觀的:“我在學校里拿過很多設計獎項,雖然學歷只有大專,但大家都說如今企業注重能力,不重學歷。我覺得自己的機會很大。”
可現實擊碎了小林的幻想,他參加了多場招聘會,用人單位的篩選條件均為“本科以上學歷”,看著手中一份都無法遞出的簡歷,他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那么不切實際。
小林無奈地說:“現在本科生滿地都是,你也難怪人家用人單位選擇高學歷的。身邊的人都告訴我,學歷只是塊敲門磚,進了門就沒什么用了。可是我們專科這塊磚人家看不上啊,用這塊磚敲門,門沒開,磚卻碎了。”
小林開始在一家不大的廣告公司實習,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能力展示,贏得就業機會。他告訴記者,那段時間他心里還比較坦然:“人家很多本科生都在‘零工資就業’,我能怎樣呢?既然那么多企業要求有工作經驗,我就工作給他們看啰。”
然而,實習的時間卻非常漫長,1個月、2個月,小林畢業了還是“實習生”;3個月、5個月,直到現在一年快到了,小林依然實習著。正式的職位,仍然遙不可及。
“我不知道他為什么想要留在那個公司。”孫女士感到不解。“我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小林略帶倔強地表白。
小林的經歷是滬上一些大學畢業生的縮影,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樣的“零工資就業”,對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都是一個沒有保障的“模糊地帶”。
現在,小林每天仍舊按時上下班,做著不拿工資的公司職員。最近公司上層傳來消息,可能會招聘一批新職員,小林期待著這一次能夠結束自己的“零工資就業”之旅。
2 高額提成變“學費”
小金現在在一家頗具規模的軟件公司上班,他的這份工作正是靠著“零工資就業”贏來的。只是小金談起當時的經歷,總覺得心里有點不是滋味。
和小林一樣,小金也是2005年畢業的。在畢業前最后一次招聘會上,小金堵住了把他“刷”掉的公司老總。“當時想的就是,我一定要爭取工作,不然我就成待業青年了。”小金笑著說。
面對愣頭愣腦的小金,老總表態,來工作可以,但一開始沒有報酬,至于以后怎么樣,要看小金自己的表現。“這在我看來是唯一的機會了,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小金的崗位是軟件銷售,公司先給他一些客戶聯系聯系,如果能拉到業務就有提成。“我很努力。”他回憶道,“不久便拉到了一筆6萬元的單子,這對一個初入職場的人來說相當不容易。按照規定,我可以拿到6000元提成。”
初戰告捷讓小金備受鼓舞,一個多月里,他連著做成了好幾筆生意,一時間成了銷售明星。“我在心里算著這個月到底能拿多少提成。甚至還很開心:就算不拿工資,我的收入也還不錯。”
一個月后,公司老總將小金叫到了辦公室。小金因為這個月的出色表現成了有工資一族。可令他沒想到的是,老總告訴他,因為他被轉正了,之前的提成不再發放。
“辛辛苦苦干了一個月,到頭來提成交了錄用的‘學費’。”小金有點郁悶,“不過比起很多同齡人,我已算幸運的了。但還是奉勸正在找工作的同學,不要輕易說‘零工資’。”
3 用人單位被忽悠
“‘零工資就業’,我的意見還是謹慎為好。”某化妝品公司人力資源部何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就被一個號稱‘零工資’的人忽悠過。”
事情發生在去年年底。一名年紀不大的女子到公司來應聘,“她說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愿意不要報酬留在公司工作。”
何先生說:“我看她樣子很誠懇,就同意給她一個實習的機會。”
這名女子應聘的職位是樣品陳列,經過一段時間試用,公司對她的表現基本滿意。
“當時,初步的意向是留下她,我們也和她談了。但是因為公司事情比較多,耽擱了下來。反正我們已經把她當正式員工看待了。”何先生表示。
于是,這名女子順理成章地接觸到了公司的庫房管理工作。
不久,公司倉庫保管員報告說,她以陳列需要為名,領了2箱各種彩妝護膚品,總價值1萬多元。“然后她就消失了,而之前登記的材料全都是假的。我們懷疑這是一種新的詐騙形式。”
這件事讓何先生再也不相信“零工資就業”的承諾了:“以后要是再遇到(這種人),我們是絕對不會錄取的。招聘還是采用正規的方式好,對雙方都比較保險。”
【焦點鏈接】
不拿報酬是吃小虧占大便宜?
智聯招聘網最近做了“2006年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這項對1.3萬名畢業生及1200家企業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34%的應屆生提出“只要1000元”的薪金要求,更有0.8%的人處于“零工資就業”狀態。“只要能找到份好差事,白干半年一年又有什么關系呢?”一名大學生認為,這樣做是吃小虧占大便宜。
“零工資就業”不合法
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張得志表示,“零工資就業”的情況去年已經出現,今年此類人群似有擴大的趨勢。
“零工資就業”的做法不合法,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46條和第48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上海還出臺了工資指導價位,有幾百個職位的工資可供參考。所以,企業用人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即便未簽訂書面合同,也得支付工資、繳納社會保險。
張得志分析,對企業來說,“零工資就業”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企業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違反法律規定,哪怕學生愿意,企業也不能這么做。培訓本該是企業用人成本之一,是否錄用不應一味看工作經驗,主要應看應聘者有無潛質。
容易出現就業陷阱
大學生為了得到心儀的工作,“放下身價”,不要工資,也是陷入了一個怪圈。
對大學生來說,這種“無薪”或低薪就業應看作是實習或見習,本應放在在校期間,比如寒暑假或者課余時間進行,國外大學生不都是邊讀書邊打工,到社會上鍛煉嗎?
還有專家指出,“零工資就業”還涉嫌不正當競爭。“零工資就業”和“零工資用工”不僅使勞資雙方的不平等地位擴大甚至惡化,而且容易出現就業陷阱。(邵寧 呂劍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