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熱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22:49 21世紀經濟報道
晉江報道 本報記者張望 12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王均來到福建晉江市,為全國第三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授牌。此前,這個稱號已經先后在深圳、成都落地。 王均此行頗有深意,他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家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即將出臺。"體育產業政策就要破繭而出,國家體育總局厲兵秣馬的信號亦已明朗,要求晉江"積極探索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深圳、成都是大城市,不太可能把體育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晉江GDP的18%來自體育產業,具備這樣的條件。"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表示。 12月19日,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產業處處長顧灝寧進一步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家體育總局歷時4年起草的"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正式報送國務院辦公廳。 "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由國辦轉發是第一次,正常將在明年出臺。"顧灝寧說,"我們希望能在奧運會之前發布。" 建立統計指標體系 事實上,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國迎來多項重量級體育賽事的同時,體育市場隨之水漲船高,帶來了體育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顧灝寧表示,"不少省份的體育產業增長率達到了10%-15%,有的甚至達到20%-30%,比GDP增長率高一倍。" 但是,顧灝寧同時認為,中國體育產業整體上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根據統計,全球體育產業年增加值為8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年增加值達2200多億美元,歐盟為4025億歐元,占各自GDP的比重分別為2.34%和3%-4%,而中國體育產業年增加值僅590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僅為0.56%。鮑明曉認為,差距意味著潛力。 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產業只是體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而體育事業更多地由政府投資,體育市場也幾乎都是政府大包大攬,行政色彩濃厚。 另外,體育產業的統計指標一直沒有確定,相關統計分散于其他產業之中。因此,上述590億元體育產業年增加值,只是根據2004年的經濟普查數據的推算值。 對此,顧灝寧稱,國家體育總局已聯手國家統計局把有關體育產業的大致統計范圍研究出來。"2009年要進行經濟普查,我們在2010年之前要把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建立起來。"目前,已經厘定的體育產業包括競賽表演、健身休閑、中介咨詢、技能培訓和體育用品。 "體育作為公益事業,有政府的責任所在,但必須通過市場、產業的方式加快發展。"顧灝寧說,"現在各類體育競賽、健身資源市場化配置程度不高,沒有發揮資源的經濟價值,要改革、調整機制,把資源放到市場上去。" 根據體育總局規劃,到"十二五"初期,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此后將發展到占3%-5%。 "在GDP的占比達到5%就是支柱產業了。"鮑明曉表示。 體育產業是市場行為 盡管對體育產業的界定,學界一直存在不同說法,但對中國體育與世界體育強國之間的主要差距,其看法卻驚人一致:不是以奧運金牌為標志的運動成績和競技水平,而是以利潤多少和企業化程度高低為標志的產業化水平。 據顧灝寧介紹,目前,我國體育事業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產業開發、體育彩票公益金收入,基本上保持三分天下的現狀,而體育產業自身創造的利潤并不高。 而早在2002年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之后,國家體育總局就將發展體育產業擺上了議事日程。 規劃中的"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厘清對體育產業的猜測與爭論,此前作為體育事業一體化組成部分的體育產業,將變成兩條腿走路。 "總的原則是,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齊頭并進,協調發展。"顧灝寧表示,"事業是政府責任,產業是市場行為。" 據顧灝寧透露,"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分四個部分,一是發展體育產業的重要意義,二是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思路,三是發展體育產業的扶持政策,四是對各級政府引導體育產業發展的要求。 其最重要的內容,在于對體育事業的公益性和體育產業的經營性的區別政策,并且明確把體育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發展的重點則包括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用品、體育彩票、體育設施、無形資產、中介組織等市場的建設、開發和運營。 另外,值得期待的是,體育產業政策將提出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逐步消除影響體育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保障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參與市場競爭。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國家體育總局各運動中心將加快市場化改革,鼓勵企業投資、贊助相關經營活動。"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科技開發中心主任龐曉忠透露。 這無疑是個分水嶺。屆時,可以預見的景象是,體育產業將實現從目前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到"民營企業+外國資本"的變遷。 "體育產業處在產業鏈的高端,輻射、拉動作用非常大,賽事對交通、餐飲、酒店業等的拉動為1︰5。"顧灝寧稱,"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辦頂端賽事,其他賽事正逐步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以晉江為例,近幾年通過承辦中日女排對抗賽、亞太男籃冠軍挑戰賽、國際乒乓球挑戰賽、中國男籃職業聯賽、SBS主場比賽等,在2006年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90.8億元,占GDP的18.4%%,從業人員24萬人,占全市的25.26%。而近3年來,晉江企業贊助體育賽事8.9億元、贊助國家運動隊1.31億元,資本的力量推動了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的并肩同行。 此外,社會資本大舉介入,體育資源優勢就能轉化為產業優勢,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以13億人口為基數的全民健身,每擴大一個百分點,都將給體育產業帶來令人心跳的想象空間。 顧灝寧認為,"今后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肯定高于同期國民經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