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李曉剛:開著飛機尋找壁畫素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 16:22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石彤 見習記者 皮春柳

  他在國內并不為大多數人熟知,在日本卻是建筑師高口恭行的合作伙伴,曾因創作壁畫《雪山彌陀三尊圖》租用飛機飛越喜瑪拉雅上空,留下繪畫史上的一段佳話

  2000年春天,一架小型飛機從尼泊爾起飛,徑直飛上與珠峰相同的高度。當時畫家李曉剛正坐在副駕駛位上,聽著飛行員用英語向他講解著一座座山峰的名稱。李曉剛說他生平第一次平視珠峰,感覺是如此令人震撼;雖然此前他在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都長期旅行、寫生,但還從未感到這樣忘我。

  尋找喜瑪拉雅之魂

  即使在6 年后,在北京一個老

別墅區他的家中,李曉剛回憶起這一幕仍神采奕奕。

  因為在他看來,無論是從空中俯看,還是從地面仰望,都沒有平視浩茫群峰時的驚人視覺沖擊力。尤其是在一個個挺拔的山頭中,他一次次尋找著珠峰,而飛行員又一次次否定了他的判斷。

  當飛行員終于指著并列的一群山頭說,那就是珠峰。他說可想當時的心情。

  “原來珠峰是一群山頭,而不是一個。”

  此后關于他為什么耗費巨資飛入群巒之中,追逐大地和陽光的臨界點?就成了畫壇的一個秘案。

  李曉剛對《財經時報》記者的解釋是,當時位于日本大阪的一心寺里,正在搞一個叫“三千佛堂”的工程,一心寺的住持高口恭行,是日本十大建筑設計師之一,他邀請李曉剛為其設計制作一幅規模龐大的壁畫作品。他為此來到尼泊爾,尋找壁畫《雪山彌陀三尊圖》的素材。

  由于“三千佛堂”的設計師及佛堂和壁畫的投資者,都是高口恭行,所以從一開始他就被賦予了太多的期待。

  李曉剛說他到達尼泊爾后,發現無法觀察喜瑪拉雅山,就找了兩個本地向導去登山,發現還是不行。正準備走的時候,一個旅行社的人說,你為什么不試試租一架飛機呢?他想那多貴啊,就沒考慮?扇思矣终f,我可以給你優惠。他便向高口恭行聯系,那邊竟說你覺得需要做什么就做,不要考慮經濟問題。于是,“駕飛機找尋素材”就成了圈子里的佳話。

  1000萬和一個億

  4 年后,高口恭行獲得日本建筑大獎,這個獎是頒給一心寺的整個建筑,其中當然也包括一心寺三千佛堂和李曉剛的壁畫。

  壁畫《雪山彌陀三尊圖》長25米、寬1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蛋彩壁畫。褐色的山脈蜿蜒不絕,殘雪偶現,淺藍色的浮云上,端坐著三位佛教里西方來的圣者:如來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壁畫上法相莊嚴,雪山嶙峋,群峰綿延,浩瀚無涯。難怪北京一位著名的媒體人,站在佛堂里的時候,驚訝之情溢于言表。

  蛋彩壁畫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常見的一種壁畫,李曉剛說他曾專程去當初培養畫家的那些“工房”里認真學習,親眼看到了那些大師作品的切層分析,具有最佳的研究視角。

  李小剛介紹說,蛋彩畫中著名的有《最后的晚餐》和《末日的審判》。詩人簡寧則把李小剛和米開朗基羅相提并論,因為后者在西斯廷大教堂的勞作,同樣使他畫出了流傳今世的巨幅壁畫。

  壁畫投資約合人民幣1000萬元,連同佛堂建筑,共約人民幣一億元。這一點都不奇怪,單是每天畫蛋彩需用的雞蛋清,就要耗去一大桶的雞蛋,把蛋黃倒掉,把蛋清和顏料一起攪拌。如此堅持了兩年。所有的顏料都被要求用最好的,壁畫中所用的藍色一律是阿富汗原產的藍寶石,磨成粉作顏料,稱作“寶石藍”。時值阿富汗戰爭,輾轉購買花了幾倍的價錢。

  壁畫的玄妙還有很多,比如畫面是經過科學計算的,因為佛堂整體是兩個燈罩型建筑連接在一起,說這個的時候李曉剛旁邊恰好有個落地臺燈,他這樣比喻道。

  而在這座現代風格的建筑里,遙遠的喜瑪拉雅山,端坐蓮花上的佛教三圣、以及業已消失的巴米揚大佛造型,近處蒼褐、遠處積滿白雪的山脈,意大利的蛋彩技法、法國印象派的點彩技法、日本建筑理念統統結合起來,共處一室。李曉剛說,“這是何其的壯觀,也說明我較幸運,有機會畫這樣一幅壁畫”。

  極靜和極動

  實際上,作為著名建筑師的高口恭行,很早就注意到他。李曉剛說,他17年前就到了日本,開始生活有點困難,高口恭行就讓他住在自己家里;有次出門騎自行車被警察攔下,問他住在哪,他說住在高口家,警察馬上就向他道歉,請他走。

  高口后來還定期購買他的畫,對他作品的品質和藝術水準都具有相當的把握。

  在該文發稿前,在北京東三環某畫廊,記者和李曉剛并肩站在他展出的那些畫前,談到了其中一幅風景畫,那些看上去比現實世界更清晰的事物,以某種簡單線條的構成,呈現出驚人的效果。

  這幅畫用筆粗簡,效果卻出奇地寫實。如果你觀察李曉剛的眼睛,你會發現那種謙遜之下壓抑著的激情。

  極靜和極動,如同一件衣服,只不過正著穿和反著穿的區別。李曉剛的眼神,也正是如此。將畫家的個性與作品的個性連接了起來。

  勇氣與回報

  故事再度回到那幅壁畫中,李曉剛說如果說還有什么因素促成了這幅壁畫誕生的話,那就是年青和勇氣。時年四十出頭的他毫不猶豫就承接了這個工程,一畫就是兩年,由于壁畫和建筑同期施工,開始的時候沒暖氣,冬天就每人身邊放一個爐子。

  畫著畫著,隨之空調系統也建好了。壁畫背后是三千佛像的雕塑,那位日本著名的老雕塑家,在沒有干完活時就去世了。這對他的觸動非常大,高口則對他說,幸虧找了你來畫這個畫。

  李曉剛坐在沙發里,試圖用手勢讓記者明白他的心情:你知道嗎,為了畫畫方便,我住在附近的一個公寓,可以看見佛堂的玻璃天井,看見磨砂玻璃透射出來的光,那些云的影子也可以透進佛堂,在壁畫的群山間游走。他說每年約有20萬到30萬朝拜者,來到他的壁畫前,壁畫上鐫刻著:中國人,畫家,李曉剛。

  這或許是李曉剛感到欣慰的地方,一個畫家靠著他的智慧、勇氣、才華加上一點點運氣,獲得了國際認可,這也是對他闖蕩他鄉的一種回報。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