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印度shopping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18:14 經濟觀察報
張斌 林俐 阿都爾·達拉庫迪幾乎天天都帶領著對中國感興趣的印度企業在中國各地穿梭往返,陪同企業洽談合作,考察市場,采購產品占據了他在中國的大部分時間。 阿都爾是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中國區的執行董事。印度工商聯合會是印度老牌的工商界組織,一直致力于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并在很多領域向印度政府和公司提供建議。 阿都爾代表了那些推動中印貿易飛速發展的力量。2007年,中國和印度的雙邊貿易額達到387億美元,增長56%。不過,這樣的信息也會讓中國和印度的商務官員感到不安。去年,印度對華貿易逆差也達到了創紀錄的90億美元。 這種不安的情緒促使他們采取行動。一個派往新德里的中國采購團正在組建中。中國商務部官員說,雖然具體的參團企業還沒有敲定,但是北京會更主動和積極地籌劃此事,目的是為緩和中印之間不斷擴大的貿易赤字,同時使進口貿易更加多樣化。 1月15日,印度總理莫漢·辛格結束了他上任以來的首次中國之旅。用不了多久,那些陪他一同來華訪問的20多位印度工商界精英,將可能在新德里接待那些揣著合同的中國同行。 龍象之約 印度總理辛格的中國之行十分低調,不外出參觀,為期三天的訪問都在北京會談。他在中國第一次公開亮相,是出席中國—印度經貿、投資與合作峰會,一個集合了約400個中印商家的交流平臺。這項安排,和后來辛格在中國社科院的演講主題都凸顯了他以經濟合作為重點的訪華行程。 辛格被譽為 “印度經濟改革之父”。1991年,他在印度經濟處在崩潰邊緣的時候接掌財政部,使印度一躍成為亞洲經濟增長速度僅次于中國的國家。 觀察人士認為,兩國領導人似乎都選擇用經貿推動兩國關系,使得政治緩和變得更堅實和持久。根據一項新的計劃,兩國設想使雙邊貿易額在2010年達到600億元。 印度上一任總理阿塔爾·比哈里·瓦杰帕伊2003年6月訪華時,雙邊貿易額只有50億美元。這兩個國家原計劃在201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突破400億元,現在,這一目標將提前兩年實現。 對此,印度總理辛格訪華期間也表示:“這使我想到,是否我們兩個政府一直在低估我們各自產業的能力,以及其進行相互商業行為的渴望。” 在過去5年中,約有100家印度公司來到了中國,印度銀行、工業協會、咨詢機構甚至律師事務所都開辦機構。不過,根據中方統計,2006年,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為41.2億美元,2007年擴大為90億美元。印度時報則援引印度政府的報告說,2006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已達到150億美元,“這個數字將會繼續擴大。” 訪華期間,辛格呼吁中國解決兩國日益加劇的貿易失衡。“我們因此提議,設立更具有野心的目標。”他提出,在貿易方面,在我們面前的挑戰是對華出口的多樣化,我們敦促印度商業充滿活力地追尋在擴大非傳統類出口項目方面的機會。 他說:“這種努力,將幫助中印兩國解決現在中國對印度正在增加的貿易赤字。” 平衡之道 阿都爾·達拉庫迪對本報說:“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持續增加會影響長遠的經濟合作,這就好比兩個朋友關系,長期處于不平衡,遲早會出事。” 前兩年印度國內一直熱炒 “中國商品威脅論”。印度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案例也呈持續增長勢頭,僅2006年一年印度就發起對華反傾銷案件9起,涉案金額1.8億美元。 中國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馬加力是國內知名的印度研究專家,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我們應該謹防不斷擴大的貿易赤字被印度的右翼勢力所利用,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本來是想用經貿促熱兩國關系,不要因為貿易赤字問題反而弄巧成拙。” 一個中國采購團并不能解決逆差問題,不過,這顯示雙方都愿意為此作出努力。 阿都爾建議中方更多采購印度商品,例如批準更多的蔬果進口,放寬航空領域,還有進口文化產品,他說:“現在中國電視臺大量播放韓劇和日劇,是否也可以考慮印度制作的影片?” 在這個方面,中印的電視行業合作將成為領軍者。目前在印度已經可以收看中國中央9臺的節目。同時,印度最大的本土有限電視運營商ZeeEntertainmentEnterprises也在與中國進行協商。中國的觀眾將有望坐在家里欣賞原汁原味的寶萊塢。 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阿米特·密特拉說:“印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將投資4400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基礎設施建得很好,到印度來投資吧。” 阿都爾也建議,作為平衡雙邊交易的一種方法,中方應考慮投資和購買印度公司的股權。他認為,中國企業近年來已經在印度取得上百億美元的投資項目,包括地鐵、海橋和基本設施建設等,因此,中國也應該相對地讓印度企業在華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目前印度大量出口到中國的是礦產,是一種資源的流失,中國出口的卻是增值的成品。其實,中國走的是出口模式、強調硬件和作為世界的工廠;印度是以國內和軟件發展為主,兩國可以互補,不是對立的競爭對手。”阿都爾說。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