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黎書店印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 04:36 財經時報
流云 董橋的書里曾經數次寫到過倫敦的舊書店,有一家非常大,幾乎什么書籍都可以找到,但是他偏愛的,還是到狹窄的小書店去淘舊書。偶有收獲,便會有言之不盡的幸福。在巴黎,淘書是我的主要活動之一,可以說,我的大部分業余時間都是在書攤、書市和書店里度過的。 “鉆故紙堆”的樂趣 巴黎的舊書店多如牛毛,通常是小小的店面,古舊的書架和家具,堆得密密麻麻的書籍。除了舊書以外,還賣些銅版刻的老地圖、老插圖、老信札、老鋼筆、老紙箋等等,統稱“故紙(vieux papiers)”。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常常能在這些舊書店里找到驚喜。 在塞納河左岸,有一家“莎士比亞”書店。書店歷史悠久,建于20世紀初。書店每天中午開門,午后關門。早到的顧客幫書店的主人把書搬到門外朝塞納河的街面上,再插上一歐元、兩歐元打折的小牌子。體力勞動所得到的報酬是店主準備的冰茶。書店不大,二樓是圖書館談話室,寫作小間和鋪著毛毯的幾張行軍床,三樓是店主和他女兒的書房臥室。到處都是書,每一個轉角每一個過道,從地板到天花板,甚至是廚房洗滌槽上面。 有時候,看一位穿花呢西服高領毛衣的中年人,夾著幾本書進到店里,和舉著放大鏡的老板殷勤握手相見;看背著書包的呆頭小伙子爬上高高的梯子尋找書籍;看須發皆白的老者心滿意足地從舊書店里踱出來……那“鉆故紙堆”的樂趣似乎也像陽光一樣,一下子暖到我的心里。 塞納河邊的舊書攤 在巴黎可以買到舊書的地方,除了舊書店,還有塞納河邊的舊書攤和定期舉辦的舊貨市場。塞納河邊的舊書攤早已成了這個城市的一道風景,留在文人的游記里,留在畫家的草稿里,留在游客的相機里。 舊書攤其實是一只只架在橋墩上的鐵皮箱子,不僅有統一的尺寸,還被統一漆成草綠的顏色。 舊書攤始于18世紀法王路易十六時期。這些書販子大都出身于書市,在大革命時期,許多圖書館被劫掠,數以千計的圖書散落在首都各處,于是,那些書開始被游走的貨郎販賣。他們背著書,沿著塞納河邊的矮墻游走。書很重,以致他們不得不經常放下來稍作休息。 1850 年,河堤成了人們散步之所,書販子們便開始在這里擺設固定攤位,由此變成了“ bouquinistes ”。 舊書攤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發放統一的經營執照,想加入到舊書攤的行列中來,就必須等待原來的書攤主人退休或轉讓執照。后來需求量增加,舊書攤的數量才有所增加,到目前已有250多個。 這些綠色書箱從奧賽美蘇利橋(Pont de Sully)到盧浮宮,猶如駁船隊似的綿延4公里,可稱得上是世界最長的圖書館了。夏特萊廣場斜對面有個很好的書攤,我在那里買過幾次丁丁的連環畫,價格非常合理。 巴黎的古董舊貨市場,常常會舉辦古書沙龍,供收藏稀有版本書籍的人淘寶。 另外,每星期在幾個固定的地點還有“故紙”愛好者的集市,除了上面說過的品種外,舊信件、手稿、明信片、舊期刊報紙等等都可以覓到蹤跡。逛過一圈便會發覺,法國好像沒有什么是真正的垃圾,曾經多么沒用的紙張都被人好好地保存著,幾百年后自然又會遇到知音。 不久前,有人就在巴黎的故紙堆里發現了曾經是畫家、政治家和翻譯家的李風白先生的幾十幅水彩手稿。賣的人不以為然,買的人狂喜不已。 GIBERT JEUNE淘書記 這么多舊書的事情寫出來,其實是因為剛剛去了一趟圣米歇爾的GIBERT JEUNE舊書店。正如店名所示,GIBERT JEUNE是家針對年輕人的連鎖書店,8家分店都坐落在圣米歇爾噴泉周圍方圓一公里以內的地方。而圣米歇爾噴泉,則是拉丁區的地標之一,周圍是著名的中學和大學,還有文人聚集的場所。 每年的9月份,這里就擠滿了來買書的學生,在書店門口排起長長的隊。用過的課本和練習冊也都可以拿到這里轉手賣出,GIBERT JEUNE有幾家店面專門回收舊書,生意好得不得了。 一次我路過河邊的那家書店,正張望門口排隊的人,就被兩個小女孩攔住,遞過一張單子,問我要不要她們的課本。小女孩看來很有經濟頭腦,直接賣給等著買書的人,肯定比賣給店里值錢一些。不過到街上無頭緒地尋找買書人,也只有十幾歲的狂傲少年可以做得出來,大部分人還是選擇賣給店里。 GJ 書店里賣的舊書其實都還很新,只是貼上了“二手”的標簽,價格就是新書的一半。 靠近礦業學院的那家GJ是買舊書者必去的書店,地下一層,樓上四層,從幼兒看的圖畫書,到大學課本、法律典籍、中文字典、絕版珍版,都可以找到。出售的書籍則是新書、舊書并陳,同一版雨果的帶插圖詩集,全新的28歐元;看起來嶄新的二手書,標價就是15歐元。我找到了久尋未獲的 LE DIT DE TIANYI,8歐元,真是劃算。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