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老舍先生的時間觀念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6:56 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舒立 一晃兒老舍先生已離開人間整整40年了。為了寄托哀思并表達緬懷之情,我寫了這篇小文,權當在老爸墓前獻上的一束小花。 老舍先生一向恪守時間。他做起事情來,無論像寫作、工作這些大事,還是寢食、理發(fā)之類的日常小事,他總是力求準時準點毫不馬虎。下面所述均是老爸50歲以后發(fā)生的真事。 老爸在吃飯時間上刻板得一塌糊涂,自1950年入住東城區(qū)豐富胡同的小宅院起,我家的開飯時間就被固定下來,一年四季,無冬歷夏,一概在早6點、午12點、晚6點準時開飯,過時不候!回顧往事,我記憶猶新:冬季天亮得晚,早上6點鐘時天還沒亮,哪兒哪兒都黑咕隆咚,吃飯時必須點電燈。吃完早飯我無事可干,那時的家庭作業(yè)本來就不多,早在頭一天就已完活,我就只好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沿著昏黃街燈下的馬路向?qū)W校走去,路上幾乎沒什么人,太早了,真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來到教室也只有值日生先到了。兒時的我真的很愿意上學,除了可以學到知識外,最吸引我的是能盡情地跟小伙伴們玩耍,由性的淘氣。我那幫小友屬猴的居多,一群“小猴”聚在一起不猴兒啦吧唧地捅出婁子來才怪呢!回首往事,在反省自己的同時,我覺得老爸也應承擔部分責任,誰讓他那么早開飯呢! 吃過早飯后老爸必喝不多不少正好一茶杯的咖啡,他邊喝咖啡邊看當天的報紙,幾十年如一日見天如此。上午8點,老爸準時端坐在書桌前,攤開稿紙開始寫作。古今中外知名作家不下成百上千,他們的寫作模式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其中最離奇、最怪誕、最令人詫異的要屬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了,據(jù)說這位胖老巴先生寫作時采用金雞獨立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寫得快。老爸采用的寫作模式和老巴正好相反,他采用的是“慢慢寫”的模式。 這“慢慢寫”包含兩個步驟:一是落筆前需經(jīng)過長時間的“打腹稿”,深思熟慮構思妥當后才動筆。二是落筆時斟酌再三,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要仔細推敲才行。為了“圖慢”,老爸特選擇使用毛筆或蘸水筆寫字,這樣在寫字時必須屢屢中斷、頻繁蘸墨水才行,休想快寫!另外在字體上家父選擇了寫魏碑體,這種字體的特點就是必須一筆一劃地寫,字寫得十分工整很難寫得快。由于這樣“慢慢”地寫,使得老爸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樣的整潔、干凈,堪稱藝術品。抗戰(zhàn)時期,為了慰問前方將士,社會上展開募捐拍賣,老爸的手稿還被當作“藝術藏品”拍賣過。這是題外話。 每天上午是家父雷打不動的寫作時間,一般情況下這個時間很少有人來訪。我們幾個兒女上午都上學去了,對老爸的寫作構不成威脅,媽媽雖然在家,可自從媽媽1951年正式拜國畫大師齊白石為師起,就整日在自己的房間里全神貫注、埋頭苦練繪畫,根本顧不上打擾他。整個上午小院安靜至極、一丁點兒人聲也沒有,滿院“羞答答的花朵靜悄悄地開”,只有蜜蜂的嗡嗡聲和偶爾響起的貓叫聲。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和相對充裕的寫作時間都為老爸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外界條件。更重要的是老爸自身的勤奮,他每天寫作的成績并不顯赫,只寫一兩千字,可別忘了這些字都是“慢慢寫”得的,因此成功率幾乎為100%,寫多少字就得到多少字,一遍就行,無需修改。另外,別看老爸每天寫得并不多,可架不住天天寫、月月寫、年年寫,年復一年,幾十年如一日,日積月累,最終成為了一名“多產(chǎn)”作家。僅從1950年到他結(jié)束生命的1966年的這16年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老舍共寫了15部劇本,兩部長篇小說,約400萬字的散文。憑借話劇《龍須溝》使他榮獲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話劇《茶館》成了譽滿全球的不朽之作,作者本人也成為一名馳名中外的大作家。 中午12點準時開午飯。別以為大作家的餐桌必得有七大碟八大碗的,非也,其實父親吃的也多是粗茶淡飯。遇到貴客臨門時,老爸總是領他們下飯館,主要原因是老爸好交朋友,重情義,次要原因是家里的飯菜太差,實在拿不出手啊。 下午和晚上是老爸的社會活動時間,各種活動實在太多,倘若有孫悟空會分身那兩下子該多好。隨著時光的流逝,老爸一天天衰老,尤其到晚年,他那事事求準時的“毛病”也與時俱進了,“準時”升級為“提前”。例如為了參加某個活動,他事先和司機約定好時間接他,老爸一準提前20分鐘穿戴整齊端坐在沙發(fā)上靜坐,只要一聽見小汽車的動靜,他立馬起身火速向門口奔去。永遠是人等車,絕不能車等人,絕不!每當遇到需乘火車赴外地出差的情況,老爸“提前”的習慣越發(fā)嚴重,提前量從幾十分鐘提升至幾個小時。不僅他自己如此,他要求家人也如此,其實全家人都明明知道從我家到火車站最多只需半小時,可是老爸卻讓家人提前好幾個鐘頭動身上站,誰若不聽從,他非跟人急眼不可,得,少費話!他讓幾點走就幾點走,片刻不敢磨蹭,走! 每晚6點準時開晚飯,原以為這時間是老爸自己定的,那一定會身先士卒遵守才是,可實際上他很少執(zhí)行這個規(guī)定,因為十之八九他都不在家吃晚飯。多數(shù)情況是,他不是看戲就是觀摩文藝演出。 晚10點左右老爸準時上床睡覺。他一向早睡早起從不熬夜,絕非“紅眼作家”(從“紅眼航班”衍生而來)。當一個作家而不熬夜已實屬難得。 老舍先生是位方方面面講秩序之人,過著安定、有規(guī)律的生活。用現(xiàn)在既時尚又挑剔的標準來衡量老舍先生四五十年前的生活方式,結(jié)論是基本符合現(xiàn)代潮流,可以肯定是健康的、合乎科學的生活方式。這種安定、平淡、有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不僅有益于身體健康,更有益于他的創(chuàng)作。老舍先生一生所著的重要文學作品經(jīng)他人改編成影視劇并搬上銀屏,把二維平面的文學形象變成一個個三維立體的鮮活的生命,這類的電影多達8部:《我這一輩子》、《龍須溝》、《方珍珠》、《月牙兒》、《駱駝祥子》、《鼓書藝人》、《離婚》、《茶館》。其中成了“回鍋肉”的電視劇有:《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離婚》、 《月牙與陽光》。還有非“回鍋肉”的電視劇:《二馬》、《四世同堂》。面對這些驕人的成績,令人思緒萬千,毋庸置疑,老舍先生作為一名作家是相當成功的,究其原因,這可是一個既深奧又復雜的大課題,也是從事老舍研究的專家學者們關注的題目,我這個圈外人對此雖沒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可我就認定一條:老爸的時間觀念之強對其寫作是有益的。
【發(fā)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