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職業經理人”呼吁
本期濃墨重彩推出了幾張傳媒界新銳人物臉譜,并冠之以職業經理人的稱謂。策劃人顯然有獨辟蹊徑的構思,記者因受到主人翁——采訪對象的感染,文筆也顯得有幾分生動。編輯部為職業經理人樹碑立傳、深度挖掘的作法值得肯定。
從幾篇人物報道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對傳媒經營的執著、對市場脈膊的把握、對內容產業的親和。崔斌三易其主,仍追隨傳媒而不悔;支英珉三變其位,仍心系報紙而不餒;雷瑛由困境求生,到沖破擠壓,再到蓄勢待發,沒有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意志是絕對不可想象的;李釗平求學永不言敗,辦刊固守信仰,十年風雨釀造輝煌,不為之動容是不可能的。
再看他們對市場脈膊的把握:“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廣告攻略,“水銀泄地”式的發行策略,“化蝶而出,翩翩起舞”的拓展謀略(崔斌);經濟專刊專欄向產業滲透,從產業中吸受的互動方略(支英珉);“心懷猛虎、細嗅薔薇”,操盤“世界小說工廠”的網文戰略(侯小強)等。
又看他們對內容產業的親和。李釗平:“做雜志關乎信仰”。“類似于宗教信仰的超越精神”。“因為有信仰,我們才執著;做雜志,就是做人,選擇了雜志,就是選擇了一種人生”。雷瑛:希望廣告客戶和我們一道成長。崔斌:質疑傳統報業“二次銷售”的理論,提出報業生產終極價值即廣告價值,廣告價值是報紙影響力與報紙廣告有效性結合的綜合體,作為“小眾高端”的樓宇電視和作為“大眾廣譜”的公交移動電視有不同的生長空間。而支英珉本身就是由一名優秀記者轉向職業經理人的。
讀著記述他們奮斗的文字,追溯他們成長的軌跡,從我的心底里不斷地升騰起對他們深深的敬意和欽佩。我在想,這些年,我們傳媒業的改革開放走上快車道,首先是因為這些中流砥柱們的存在與成長,目前我們傳媒業的發展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和危機,最終也要依靠包括職業經理人在內的所有傳媒從業同仁的努力才能化危機為機遇,化困難為亮點。然而,除了他們個人成長的要素之外,我們對職業經理人的關注、支持,乃至提倡都是太不夠的。我們提出要培養一批名記者、名編輯,就是沒有提出要培養一支宏大的職業經理人隊伍,職業經理人甚至還沒有真正進入到我們的新聞學大字典里面,它還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在我們的國家新聞大獎中還沒有它的位置與空間。在諸多傳媒人的理念中,還是沒有把職業經理人,相應地把廣告人、發行人放在它應有的位分上來,甚至把廣告人、發行人及他們的業務當成“聞著臭(銅錢味),吃著香”,類似臭豆腐之類的角色。
從更深的層面來講,雖然我們在不失時機地強調要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要轉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觀念,但實際上往往存在著不少的盲區或死角。這種一方面要求絕大多數傳媒單位都要毫無例外地轉為企業,轉向新體制、新機制運行;另一方面又把代表傳媒新體制、新機制某種本質特征的職業經理人問題放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便是一例。應該十分明確地把職業經理人問題凸現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個傳媒業的改革能否成功,發展能否繁榮,更多地取決于一支素質高尚、規模適當的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形成與否,強大與否。這就是我們的初步結論。
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