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商學院 > 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 正文
諾貝爾獎其實離我們很近
郭欽
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理想,記得當時很認真地寫下了科學家。不想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陰差陽錯地離科學越來越遠,最后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這時才發現,離科學越來越遠的不止是我,對很多普通人來說,科學就像身處云頂塔尖的“玄學”,高不可攀。
幸好還有諾貝爾獎,它就像科學界的奧斯卡,在每一次尖端科學就快被人遺忘的時候,又適時地將它們帶回地面,接受大眾的朝拜。只是,這種關注在中國,把重點都落在了獲獎者的名字和國籍。
其實,每一屆諾獎,和我們相關并能被我們所讀懂的,不應該也不止是獲獎者的身份。要知道,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原本就是諾獎設置時的獲獎標準,而這個人類,就是無數個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所以,它的每一個獲獎發明,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今天,科學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諾獎與我們的距離,也在進一步縮短。看看現在在無數醫院發揮作用的核磁共振診斷方法,就是2003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成果。再如這次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發現了導致艾滋病與宮頸癌的病毒。很顯然,這樣的成果對于揭示人類的疾病原因、提供預防疾病的可能性,都有重要價值。
只是,普通的你我,很多時候不愿花時間去了解獲獎者背后的尖端科學,就輕易地以一句“太高深,看不懂”,放棄了諾獎提供給我們接近科學的機會。別不信,你試著問問身邊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丁肇中、李政道、楊振寧這些華裔科學家獲得過諾獎,但有多少人能說出他們是因為什么獲獎?
所以,如果你也在關注諾獎的開獎,那就不妨花點時間了解一下獲獎和提名者的研究成果吧,在向獲獎者致敬的同時,更別忘了向他們的研究成果致敬。
看看那些成果,你會發現,諾獎其實離我們很近。這個近,和國籍無關,只是我們和科學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