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字頭的誕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18:09 經濟觀察報
蘇錦 1月24至27日,第二屆“美的中國女子職業精英賽”即將舉行,這也是“奧運年”里國內本土高爾夫職業賽事的開年之賽。根據中高協已經公布的全年賽程,2008年,國內將共有78場獲得國家級認可的職業、業余以及青少年賽事陸續舉辦,作為非奧運項目的高爾夫運動,不僅不會受到奧運會的沖擊,更像是搭上了奧運經濟和國內體育市場快速發展的順風車,以加速度前進著。在這78場比賽里,“美的系列精英賽”顯得比較特別,因為它是第一個由國內品牌舉辦的、涵蓋了女子職業、男子職業以及業余各個方面的系列賽。 多年來,本土職業賽的本土贊助商能做到持之以恒的鳳毛麟角,很多比賽都是 “高進低出”,熱鬧一陣子后就沒了下文。從當初一場“君蘭杯”到現在一個“美的系列賽”的成長,既是國內高爾夫賽事中的特例,又可以被稱為一個“范本”。 3年前,美的集團首次涉足高爾夫賽事,原本是為了鍛煉旗下球場“君蘭球會”的管理隊伍。那場名為“君蘭杯”的男子職業精英賽,總獎金80萬。第2年,“君蘭杯”發展成為獎金最高的本土賽事,第3年更升級為亞巡賽的一站,與此同時,女子職業賽和業余賽也相繼做起來了,帶著“美的”字樣的高爾夫賽事開始成為國內賽事中不容忽略的一股力量。這3年間的變化,不僅主辦方沒想到,圈里圈外的人們也都多少感到意外。2007年9月13至16日,已經正式升級為亞巡賽事的 “美的中國精英賽”再次在君蘭球場開桿。此次比賽總獎金40萬美元,比2006年翻了一倍,冠軍獎金也高達63,400美元,因此吸引了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56名球手共同參與,其中2007年TCL精英賽冠軍查普差·里拉特、2007年新加坡名人賽冠軍梁文沖等23位亞巡賽單冠王悉數到場。 在此之前,是否需要把男子職業賽升級到亞巡賽?能否成功升級?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2007年,在中國家電企業出口貿易額中,“美的”名列第一,東盟國家成為了新興的目標市場。這個地理范圍與亞巡賽的“勢力范圍”恰恰一致,所以促使集團萌生升級亞巡賽、打高爾夫牌開拓市場的念頭。約到亞巡賽執行主席齊拉漢面談時,亞巡賽2007年的賽程已經公布,“檔期”成了最大的問題。賽事的承辦單位中信朝向高爾夫管理有限公司的賽事負責人孟濤、君蘭球會總經理梁國平、中國知名職業球員張連偉和董小華與齊拉漢先生在深圳進行了半天的溝通,最終,齊拉漢決定將馬來西亞公開賽的舉辦時間往后延一周,為“美的職業精英賽”騰出空檔。 “中國精英賽”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時間段,跟在它后面的2場比賽分別在中國臺北和韓國舉行,行程都比較順,很多大牌球員都可以出席。 和男子賽相比,中國女子高爾夫的賽事更處于弱勢。雖然早在2003年就有楊紅梅等赴美學球,2005年就有葉莉英拿到LP-GA半卡,但從賽事數量、質量雙方面來看,女子高爾夫所面臨的環境都比男子更差。到目前為止女子職業球員不足百人,女子職業賽事一年不足10場。 2007年初,第一屆“美的女子精英賽”成為了該年第一場國內職業賽。內地頂尖女子球員幾乎無一缺席:曾經的“一姐”楊紅梅選擇它作為產后復出的第一站;即將出戰日本的張娜在這里熱身,并且憑借最終決賽時的67桿拿到自2005年之后的第一個冠軍;還有年輕的女將黃萍,在亞運歸來轉職業第一場比賽里收獲亞軍,為職業生涯開了個好頭。 從2002年之后,中國內地就沒有了為業余球員舉辦的比洞賽。而反觀全球,最高級別的業余賽都是比洞賽。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相比傳統比桿賽,比洞賽更注重心理素質的提煉,這其中一對一的決斗,球手所承受的壓力更大,對業余球員來說是難得的鍛煉,也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然而,就贊助商方面來講,比洞賽容易出意外,黑馬唱主角的機率較大,而且參與人數少,賽制殘酷、淘汰率高,球迷關注度低,所以很少有企業愿意花錢去做。比洞賽“叫好不叫座”,成了一個國內業余賽場難言的尷尬。 “美的精英賽”系列中的業余比洞賽,填補了國內這一賽事的空白,董小華說:“第一屆業余精英賽,沒有特別多的人群以及媒體去關注,可能由于參賽選手是業余選手,本身就缺乏影響力。但我們的目的是培育這個賽事。” 3年來,經過2005年的試探期、2006年的準備期、2007年的收獲期,接下來的2008年,女子職業賽已經搶占了 “開年之賽”的先機。奧運會是中國體育市場的一次重大機遇,而對非奧運項目的高爾夫運動和產業鏈相關部分來說,也未嘗不是一次好機會。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