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娜伊斯寧的日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4:23 經濟觀察報
杜然 即使在今天,因電腦寫作占據主流而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寫作的技術難度時,阿娜伊斯·寧的日記依舊讓人震驚。這種震驚來自于它顛覆了你對日記的陳腐印象——隨意的文字、雞毛蒜皮的內容、不嚴謹的構思,這三者使幾乎所有的日記更像是流水賬,因而日記的史料價值遠大于文學價值。 阿娜伊斯·寧的日記所呈現的并不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寫作體驗:日記對于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記錄的載體,更是一種寫作激情的投射。她寫道,“是阿娜伊斯在對你說話,不是某個與大家思想一致的人在對你說話。親愛的日記,可憐我吧,務必聽我訴說。”顯然,日記在她的生命中扮演著某種不可替代的角色,塑造了另一個阿娜伊斯·寧:“我仰面躺下,拿著日記本,攥著一支筆,枕著一席夢,專心致志,把兩個自我拼接起來。” 她在火車上寫,在咖啡桌上寫,在等人的時候寫,一從生活“遠足”回來就寫。這種寫作方式,無疑大大增強了讀者在閱讀她的日記時,所強烈感受到的作者對文字的狂熱。難怪亨利·米勒說阿娜伊斯·寧的日記可 “與圣奧古斯丁、佩特羅尼烏斯、阿伯拉爾、盧梭、普魯斯特的作品媲美”。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情人之間,少有的未被非理性的情感沖動所障蔽的評價。 出生在巴黎近郊的阿娜伊斯·寧,父親是西班牙作曲家、鋼琴家,青年時代她給畫家做模特,后來成為西班牙舞舞蹈家。20世紀30年代,她加入巴黎的知識圈和社交圈,文學藝術界各類形色人物把她的家作為聚集地,也進進出出走進她的日記。其中包括亨利·米勒。在亨利·米勒離開她的家后,阿娜伊斯·寧在日記中寫道:“他太有閱歷,太威猛,太完整,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角色,下流卻有深度。” 讀阿娜伊斯·寧的日記,你不會像讀其他人的日記一樣,產生一種偷窺的快感,因為她所關注的并非身邊的瑣碎之本身,但因涉及的人與事,卻使她不愿意出版所有的日記。她說過:“什么扼殺生命?神秘感的缺失。”這多少讓人覺得有些遺憾——你無法接觸到她所有的文字,從而完整地經歷一遍她的生活。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