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我眼中的何智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 16:20 經濟觀察報
豬年春節,三條“龍”在我家客廳聚首:除了我與妻屬龍之外,另一條來自日本大阪的“龍”,便是女子乒乓世界冠軍何智麗。 略施淡妝,黑衣,黑褲,坐在我跟前的何智麗,談笑風生,顯得非常輕松。只有當我拿出照相機給她拍照的時候,她才犯了“老毛病”,臉上的肌肉一下子繃緊,神情不那么自如。我已經掌握她的“規律”,你只要不停地給她拍照,她適應了,也就放松了。 何智麗一直是爭議頗多、風波不斷的人物。如今,從乒壇退隱的她,淡出了媒體的視線,不再成為記者追逐的對象,生活自由自在。 其實,我跟何智麗原本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我不是體育記者,跟體育圈幾乎不沾邊。我決定采訪何智麗,是1987年她在第三十九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爆發“不讓球”事件的時候。 當時在上海膠州路的老房子里,我見到回上海休息的何智麗。二十三歲的她穿一身運動衣,趿著一雙拖鞋,面對著我的錄音機,用頗快的語速講述著。她甚至把“國家隊”快速說成“隊”。她的表達能力不好,往往很重要的內容,只用兩三句話帶過,你必須連續追問才能問出點名堂來。 或許正因為我不是體育圈里的人,所以我在采訪何智麗之后,無所顧忌地第一次把 “讓球風波”曝光于天下,在廣大讀者中引起極其強烈的反響。從此,我成了何智麗一次次風波的目擊者。 何智麗反抗“讓球” 中國的乒乓世界冠軍數以百計,而我卻只采訪莊則棟和何智麗。我跟蹤采訪何智麗達二十個春秋。我所看重的不是她在1987年3月所奪取的第三十九屆世乒賽金牌,而在于她在奪取這塊金牌時反抗“讓球”的大無畏精神。 “讓球”是中國乒乓球隊體制中的腫瘤,是金牌的璀璨光芒下潛伏的陰影。“讓球”的要害是違背奧林匹克精神。那時候,中國乒乓球隊不以“讓球”為恥,反而鼓吹“讓球”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的體現。我曾經問她:“當時你想過沒有,如果你在決賽時輸給韓國選手梁英子,回國之后你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她說:“在當時,我連想都沒想這個問題。我堅信,我必定能夠戰勝梁英子,為祖國奪取金牌!” 后來我在采訪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孫梅英的時候,才知道其中的內幕:何智麗小小年紀敢于反抗“讓球”,“后臺老板”就是中國乒乓元老孫梅英。資深而正直的孫梅英,早就認為中國乒乓球隊應當摒棄“讓球”。她對我說,“讓球”像腐蝕劑,腐蝕著中國乒乓球隊的靈魂,弄得個個運動員都得拍領導馬屁,不然就叫你“讓球”。在何智麗離開北京前往新德里參加第三十九屆世乒賽的時候,孫梅英就料到中國乒乓球隊領導會叫何智麗“讓球”。孫梅英叮囑何智麗,你當場不要說不“讓球”,不然他們會不讓你上場。你上了場,真打就是了。孫梅英再三交代何智麗,“你的任務就是奪取世界冠軍!如果他們要整你,我來給你頂住!關鍵在于你自己。你一定要戰勝自我,做到臨場不慌,穩拿冠軍。你拿了冠軍回來,我就到機場去歡迎你。一切后果,我替你承擔!” 何智麗回國之后,中國乒乓球隊領導要何智麗寫檢查。孫梅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為何智麗奔走呼號,上書中央領導。國家主席楊尚昆說:“不能處分。”人大委員長萬里說:“處分何智麗,全國老百姓通不過!” 在巔峰之時離開 回國之后,何智麗在孫梅英指導之下,加緊訓練,迎接1988年的奧運會。從這一屆開始,乒乓球被列入比賽項目。 作為世界女子乒乓第一號種子,何智麗一次又一次對記者表示:“我的目標就是奧運會的金牌!我是新中國非常幸運的乒乓球運動員。” 她萬萬沒有想到,中國乒乓球隊領導早已對“不聽話”的她深惡痛絕,竟然把她排除在中國奧運會參賽選手名單之外! 孫梅英又急又氣,以中國乒乓球隊顧問的名義,在1988年8月9日《中國體育報》發表了《奧運乒乓女隊人選之我見》一文,列舉何智麗歷年的比賽成績,指出“何是可以作為乒乓球單打最佳人選之一參加奧運會的”。 然而,中國乒乓球隊領導置孫梅英和中國乒乓球隊大多數隊員的意見于不顧,依然決定把何智麗排斥于中國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名單之外。 在這樣的情況下,何智麗顯然無法再在中國乒乓球隊呆下去,她只能卷起鋪蓋被迫離開中國乒乓球隊。所以,何智麗實際上是被“逼”走的。 “中國人的勝利” 何智麗再度成為爭議,是1994年在日本廣島舉行的第十二屆亞運會。當時的中國乒乓女隊主教練張燮林,并沒有把何智麗放在眼里。 確實,已經整整三十歲的何智麗,離開中國乒乓球隊已經六年,何智麗并不被人看好。胸前別著日本國旗,穿一身藍色運動服的小山智麗在廣島出場了,一路上斬將奪關,斗志昂揚。 1994年10月13日,對于何智麗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上午,何智麗面對代表中國臺北隊出戰的陳靜。陳靜小何智麗四歲。“三比一!”何智麗贏了陳靜,闖進半決賽。下午,何智麗面對中國隊的喬紅。喬紅小何智麗五歲。又是“三比一!”何智麗贏了風頭正健的喬紅,進入決賽。 晚上,何智麗與中國隊主帥鄧亞萍爭奪冠軍。鄧亞萍小何智麗九歲,是當時世界女子乒乓的第一號種子。即便何智麗在這天已經連勝兩場,但是絕大多數觀眾都斷定何智麗必定輸在鄧亞萍板下。果真,鄧亞萍一上場,就以凌厲的攻勢贏了第一局。這時候,誰都以為何智麗必敗無疑。然而,何智麗不僅球藝高超,心理素質也極佳。她沉著應戰,扳回了一局。緊接著,她乘勝追擊,連勝兩局,以“三比一”斬鄧亞萍于馬下! 就這樣,何智麗在一天之內,竟以三場“三比一”,連勝陳靜、喬紅和鄧亞萍三員猛將,成了世界乒壇上真正的“王中王”! 何智麗為日本隊奪得的這塊金牌,受到日本的熱烈歡呼,同時也遭到中國球迷的唾罵。許多中國球迷稱,他們最反感的是何智麗每勝一個球,都要喊一聲“喲西”。當我把此事告訴何智麗的時候,她竟茫然:因為她在日本練球時,已經習慣于喊“喲西”,這就像在美國習慣于講“OK”一樣。 何智麗說,當時的日本報紙評論何智麗奪金,是“中國人的勝利”。因為日本乒乓球隊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后,走下坡路,淪為二三流的球隊。何智麗來了,為日本奪取了金牌,而在日本人眼中,何智麗是中國人,所以稱之為“中國人的勝利”。 日本的生活掃描 何智麗不僅在中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日本也是名人。當然,日本人所知道的不是“何智麗”,而是“小山智麗”。 “小山智麗”在日本那么出名,不僅由于她跟小山英之結婚時,日本報紙整版整版地加以報道,而且還在于她一次次奪得金牌。她三次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見。日本前首相橋本曾說,最喜歡看小山智麗打球。如今,每年的9月30日,日本的一些網站上會標出今天是“小山智麗選手”的生日。 日本是一個很排外的國家,她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女人,能夠立足日本上層社會,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球藝。日本資深乒乓球評論員壁谷卓這樣評價何智麗:“在前些年,日本人不知道除了小山智麗選手以外的任何乒乓球運動員,是她讓日本人開始關注這項運動的。” 何智麗現在的身份,是大阪池田銀行俱樂部乒乓球隊的主教練。 1991年12月,大阪池田銀行斥資1500萬美元為她專門建造一座乒乓球訓練館,成立了大阪池田銀行俱樂部乒乓球隊。她從那時起,擔任這個俱樂部乒乓球隊的主教練兼主力隊員。何智麗是大阪池田銀行的終身職工。有著這樣的 “鐵飯碗”,何智麗生活穩定。何智麗說,大阪池田銀行對她非常照顧,哪怕是天天在家,她也有不錯的收入。 何智麗在與小山英之離婚之后,搬出了小山家。2004年10月,何智麗在大阪買了一套四房一廳的新房。何智麗說,新居在大阪很好的地段。那是一幢十三層的大樓,她的新居在第十二樓。她也買了轎車。很多中國球迷難以理解,她跟前夫小山英之既然已經離婚,為什么至今她在日本仍用“小山智麗”的名字?何智麗解釋說,這是因為“小山智麗”在日本已經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再說,改名的手續又很麻煩,所以她也就沒有改。 廣東人喜歡喝茶。何智麗受母親的影響,也喜愛喝茶。沒想到,這“茶緣”使她與孫梅英結交,孫梅英也喜歡喝茶。1985年,當中國乒乓球女隊訪問歐洲時,領隊孫梅英與何智麗因常常一起喝茶而熟悉。此后,孫梅英與何智麗結為師徒,在乒乓球技藝上給予何智麗指導,雖說在名義上教練是馬金豹,而實際上孫梅英成了何智麗的教練。 她這么評價兩邊:“上海嘛,故鄉,親切!日本很干凈,人的素質很高,但是人跟人之間比較淡。” 何智麗把自己定位于 “吃技術飯”,一輩子要做的事,都離不開乒乓。如今,她在大阪與上海之間牽線,吸引日本朋友投資上海乒乓設施,在上海辦一個高層次的中日乒乓球俱樂部。她說:“希望能在中日經濟、文化、友好方面,也多做些事情。” 最使何智麗欣喜的是,在2005年5月,當第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上海舉行之際,她應世乒賽組委會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之邀作為嘉賓回到上海。這是何智麗十幾年來第一次在上海公開露面。本來,何智麗一直被中國乒乓球隊視為乒乓球 “海外兵團”的第一勁敵,中國隊帳前幕后想方設法如何打敗何智麗,而這一回何智麗卻被稱為 “海外使團”的友誼使者。從“海外兵團”到“海外使團”,一字之差,仿佛拂去了何智麗頭上的陰霾,使何智麗感受到祖國、故鄉陽光的溫暖。在那些日子里,何智麗總是笑吟吟的,如坐春風。她的服裝也是挑選最艷麗的,只是過分涂脂抹粉,在球迷包圍著簽名之際臉上汗如雨淋。 名女人再婚是一道難題 何智麗“清閑”下來了,平靜下來了。她說出了心里話:“我想有個家! 當年,她為了乒乓拼搏,跟小山英之結婚多年,不生孩子。如今,她每次到我家里來,見到客廳的墻上掛著我的孫女的大幅照片,總是流露出羨慕的目光。她好幾次問及,我的小孫女什么時候會從臺北來上海,很希望見見,因為她說自己特別喜歡孩子,尤其是女孩。 何智麗是球場高手,而在情場上并不得意。何智麗生活在日本,在她的四周都是日本人。自從跟小山英之分手之后,何智麗就下定決心,再也不嫁日本人。在日本想找合適的中國人,并不容易。 我問起她的擇偶條件。 她說,頭一條就是要忠誠可靠。她已經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再也不能承受又一次失敗的婚姻。她希望找一個忠誠的顧家的男人,能夠關心她、體貼她。 她又說,人的長相應當過得去,個子應該比她高一些,最好是上海人,經濟條件尚可,年紀嘛,比她大幾歲——— 最好不要超過十歲。當然,最好有外籍護照,便于進出日本。 為她介紹男朋友并不容易,最主要的麻煩就在于她的名聲。我曾經介紹一位成功男士與她見面。他對何智麗相當滿意,再三對我說,她很誠懇,也很老實,惟一的顧慮是結婚之后會成為媒體追逐的目標。他說,如果她不是名人,不是明星,我馬上就會娶她。 歲月無情。一年又一年,何智麗的歲數在不斷增加,她又很想在成家之后能夠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每當何智麗一個人從大阪回到上海,媽媽用上海話嘆道:“何智麗,儂一介頭蕩來蕩去,總要有個家呀!” 何智麗漸漸地并不完全堅持自己最初的對意中人的設想。比如,不是上海人,她也能接受。沒有外籍護照,她也并不在乎。雖說暫時還找不到很合適的人選,何智麗也不將就。她明白,一旦她重披婚紗,勢必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場新的婚姻只許成功,不能再失敗。 2006年9月30日,我出席了上海盧灣區領導為何智麗四十二歲生日舉行的慶宴。我挑選了一個巨大的紅色福娃,作為獻給她的生日禮物。在我看來,福娃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象征,送給世界冠軍的她最恰當不過,同時也祝愿她在2008年能夠生下一個胖娃娃。何智麗接過禮物,格外欣喜,在我的數碼相機前留下一幀笑容滿面的照片。打擊越重,越燦爛 何智麗是一個個性極強、好勝心極強的人。她多次對我說,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奪取奧運會金牌。 本來,在她二十四歲那樣的最佳年齡,如果中國隊派她出征1988年漢城奧運會,她的這一愿望早就實現了。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尚未取得日本籍的她,只能在大阪家中看電視轉播。她先后參加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無奈畢竟已經是 “高齡”運動員,無緣于奧運會金牌。 何智麗說,未能成為奧運會冠軍,她為此抱憾終生。體育是競技比賽,是最公平的。然而,何智麗作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由于受到種種體育之外的因素、特別是政治因素的干擾,使她的運動生涯帶上濃重的悲劇色彩。 我不由得記起,莊則棟曾用富有哲理的話評價何智麗:“你受到的打擊越重,迸發出來的火花越燦爛!”何智麗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次次受到重擊、一次次迸發絢麗火花的歷程。 (作者為當代著名作家,文章轉載自《新民周刊》,有刪節。) 葉永烈/文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