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左腦不夠用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7:26 《中國商業評論》雜志

  過去的幾十年屬于擁有特定思維的一類人——編寫代碼的電腦程序員、起草協議的律師、啃數據的MBA們。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未來屬于另一類人,他們擁有全然不同的思維。

  -文/丹尼爾•平克 美國《連線》雜志編輯,暢銷書作家

  右腦的崛起

  科學家們早已知道有一條神經分界線,將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而令人驚奇的是,直到最近,學術當權派還認為兩個腦半球是分立的,而且是有主次之分的。他們認為左半腦是至關重要的一半,這一半決定了人之所以為人,而右半腦是起輔助補充作用的,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是人類早期發育時的殘留物。左半腦是理性的、有分析能力、邏輯能力的,符合我們對大腦的一切期望,而右半腦是無言語能力的、不平衡的、本能的,是一個自然天生的、已過時退化了的器官。

  真實的情況是,左半腦從事連續性的推理,精于分析和處理字語。右半腦進行整體推理,識別模式、解釋情緒和非言語的表達方式。人類擁有兩種思維不同的思維方式。

  左腦思維是次序的、字面的、功能性的、文本的、分析的,它代表著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尤其是進入信息時代后,信息和知識成為了發達國家的經濟動力,擅長左腦思維的知識工作者,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角。右腦思維是同時的、比喻的、美學的、語境的、合成的。它們在信息時代不被重視,企業和學校也不注重這方面的教育。

  如今,隨著物質豐富、亞洲外包風潮和自動化的影響日益加深,過去的幾十年獨領風騷的編寫代碼的電腦程序員、起草協議的律師、啃數據的MBA們卻已經風光不在。而另外一群人的力量開始顯現,他們擁有全然不同的思維——包括創造型思維、設身處地(共情)型思維、模式識別思維和追尋意義型思維。這些人包括藝術家、咨詢師等考慮全局的人——這些人將會享受最大的工作樂趣并獲得最高的社會回報。

  在信息時代標榜的“左腦”能力在今天仍然必要,但是卻不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曾經低估和忽視的“右腦”的能力——創造性、執著、快樂感和探尋意義——將越來越能決定未來世界誰主沉浮。

  在當今時代想要生存,個人和組織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營生的行當,問自己三個問題:

  1.是否有海外的外包人員能廉價完成我的工作?

  2.是否電腦可以比我干得更快?

  3.在這個供給過剩的時代,我做的產品是否還有需求?

  如果頭兩個問題你回答“是”,或者第三個問題是“否”,那么你就有麻煩了。如今的生存之道就在于你能做那些外包不了的、電腦無法做得更快的、能滿足富裕時代不同凡響的和非物質需求的工作。

  這就是為什么高科技已經不夠的原因。我們要給高科技能力輔以高概念和高感性。高概念涉及創造藝術和情感美的能力,發現格調和機遇的能力,構思令人滿意的故事的能力,把沒什么關聯的東西組合出新奇發明的能力。高感性涉及到共情感知的能力,洞悉人際交往的精妙之處的能力,探尋內心愉悅并幫別人找到這種愉悅的能力,跳出日常瑣事追尋目的和意義的能力。

  這意味著,在一個物質豐富,亞洲外包和自動化盛行的社會,左腦思維已經不夠了,我們必須擅長右腦思維,掌握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能力。我花了幾年時間研究這個問題。我把答案提煉為在新時代基本而特殊的六種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我把它們稱做“六感”,即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

  設計感

  很容易將設計理解為僅僅是一種裝飾,對某個地方或某件東西進行修飾,以掩蓋它們的平庸。對什么是設計、設計的作用是什么,人們有著嚴重的曲解,特別是現在。設計界知名人士,約翰•赫斯科特,曾經對設計下過一個很好的定義:“設計從本質上來說,可以定義為是人類的基本能力,人類制造以前生活中不存在的東西,來滿足人們的需要,賦予生活新的意義。”

  現在不妨抬頭環顧四周,看看你身處的這個屋子吧。這里所有東西幾乎都是設計發明出來的,你手上拿的書、印刷的字體、你身上穿的衣服、你坐著的沙發或其他之類的東西、你居住的高樓大廈等,是某些人大膽想像,設計并創造出了這些東西,它們已經成為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設計是典型的全腦思維(左右腦并用)的智能。用赫斯科特的話來說,是實用性和意義性相結合的。圖冊的設計者必須編出一本容易閱讀的冊子,別人能讀得懂,這是實用性。但從目的作用上說,冊子還必須表達一定的主題思想,這是意義性。實用性是左腦思維的特點,意義性是右腦思維的特點。現在花費少量的錢就能比較容易地制造出一件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相對應地,制造這件東西的意義性就變得重要起來。

  一個人要想獲得職業上的成功和滿足感,他必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是設計,原因有三個。第一,隨著物質日益豐富和先進科技的普及,設計日漸為人們所熟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設計活動中去,成為設計業內人士。第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設計對現代商業變得至關重要,因為通過設計可以做到與眾不同,并產生新市場。第三,越來越多的人們具有了設計感,人們越來越有可能達到設計的終極目標:改變世界。

  設計的大眾化改變了商業競爭的邏輯。傳統上各公司打的一般是價格戰或者質量戰。如今優質適價僅僅是要玩商業游戲的條件、開始市場活動的入場券。滿足這些條件,才能讓你進入市場,而進入市場后,競爭的重點就不是價格和質量了,而是言語難以描述的東西:創意、美感和意義等。也就是說,設計,是新企業的靈魂。根據倫敦商學院的研究,設計的投入每多1%,銷售收入和利潤就平均增長3%~4%。

  因為商業迅速的新陳代謝,設計感已經成為一項基本的能力。就在一眨眼間,產品的核心

競爭力就從左腦導向的實用主義轉移到了右腦導向的意義性。比如手機,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手機從少數人的
奢侈品
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必需品,又成為很多人個性化的裝飾品。消費者現在花幾乎與手機本身同樣的價錢來裝飾手機。2005年,美國手機鈴聲消費高達40億美元。

  事實上,設計的最大經濟價值在于這種創造新市場的能力。物質豐富、亞洲外包風潮和自動化使商品和服務的更新變化加快,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

  故事感

  一天下午我在商店里購買晚餐的食物。后來我想買幾瓶酒,就去看了一下,還行,一共有50多種酒任我挑選。我很快確定了三種不太貴的紅酒。這三種酒價錢差不多,質量看起來也差不多。到底選哪種好呢?其中兩種標簽上都是一般常見的夸贊酒好的形容詞,而另一種——兄弟酒的標簽上講述了下面的一個故事:

  這酒的創意來自艾里克和艾里克斯兄弟,兄弟倆銷售這種酒是為了紀念他們的母親。不久前他們的母親因患癌癥過早地離開了人間。兄弟倆每賣出一瓶酒就捐出50美分給北弗吉尼亞收容所,或者以他們母親的名義捐給癌癥研究基金會。

  你猜猜我會選哪種酒?

  像設計一樣,故事性越來越成為商品和服務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的一件法寶。

  盡管故事感很重要,是我們思考的關鍵,但在信息時代,它被人們誤解了。除了好萊塢、寶萊塢等娛樂行業尊重故事感外,社會上其他行業都認為它是事實的小兄弟(不可靠的兄弟)。故事用來娛樂,事實才能說明問題;故事用來消遣,事實用來揭示;故事用來掩蓋,而事實才是真相。這種觀點具有雙重危害。一方面,它與人們的思維方式背道而馳;另一方面,低估故事感的重要性,會使你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面臨危機。

  事實不是能輕易找到的。不久以前,世界上大量的信息和數據還只藏在圖書館落滿灰塵的書架上。其余的信息為私人所有,只有口袋鼓鼓的院校和資深的專家們才能接觸得到。如今信息公開了,隨處隨時可獲得它,幾乎是免費的,而且很快。這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信息要是多了,并且容易獲得,它的價值就小了。所以誰能把信息組織起來,使其具有上下文環境,并且有情感地表述出來,這樣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這就是敘事能力的精華之處——富有情感的內容。

  故事感兼具有高概念和高感性。說它是高概念能力,因為故事感讓人們在一定的上下文內容中,一定的背景中去講述,講述的事物更容易被理解。引用英國作家弗斯特的著名觀點來解釋就是,“王后死了,國王也死了,這是一個事實;王后死了,國王因此悲傷不已也死了,這就是一個故事。”

  當大量的日常白領工作被外包或者由電腦來做了,故事感所體現的這些能力就愈發值錢了。同樣的,越來越多的人過著富足的生活,于是人們有機會追求生活的意義。故事,那些我們講給別人聽,別人講給我們聽的故事,就成了追求生活意義的手段。

  商人們現在意識到,故事性是賣點,能夠掙大錢。經濟學家戴爾得麗•麥克洛斯基和阿里歐•克拉莫曾經統計過,以說服為主的行業比如廣告、咨詢、顧問等行業的產值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4。故事性是這些行業必不可少的元素,假設半數以上的說服行業里都使用了故事,那么故事每年所創造的產值就是約1萬億美元。

  交響能力

  我所說的交響能力是指將瑣碎的事情聯結在一起的能力。這種能力重綜合而不重分析;要找出看上去毫不相干的領域之間的聯系;發現更廣泛的模式而不是得出具體的答案;通過把別人不在意的要素結合在一起,來發明新的事物。交響感也是大腦右半球在文字、比喻、感官方面特性的體現。以聯立的、前后關系的和綜合的方式運轉的右半腦,關注的不是一棵小樹而是一整片森林。

  綜合思考能力指的是一種創作和指揮的能力,企業家和發明家就是依賴于這種能力。但是,綜合思考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必備的基本能力。為什么呢?原因是交響能力強的人更能從中挑選出哪些東西是真正有意義的,這會讓你在尋求幸福的過程中占有明顯的優勢。

  就像繪畫一樣,交響樂各部分之間也有密切關聯。要想了解在多樣化的事物中表面上不相關的規律,人們必須知道怎樣把明顯不相干的因素聯合起來,創造出新的東西。同時,人們也必須變得更加善于推理——根據一件事情就能類推出另一件事情。換言之,在這個時代,三種類型的人面臨著許多機遇:跨領域人才、發明家和善于比喻的人。

  跨領域人才

  曾經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夠使人們獲得成功,但是今天,這些領域發生了變化,成功更青睞于那些懂得如何運用多種技能的人。他們擁有多領域的專業技能,掌握了多種語言,并且擁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他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尼古拉斯說,“這是因為觀察比智商更加重要。思想上的飛躍是具有突破性創意的創作者們的共同特征。通常這樣的能力存在于有廣泛知識背景的人當中,他們具有多種學科的思維和豐富的社會閱歷。”跨領域人才不會用單一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而是有多種選擇,采用多種解決方案。這會讓他們的工作與生活變得更有效率。

  發明家

  有時候最強大的創意來自于兩種現有思想的結合,而曾經卻沒有人將它們聯系在一起。創造這種充滿靈感的、具有創造性的聯系,正是我們右腦的功能。

  當今商業社會中,從創新到轉化為商品的過程時間越來越短,成功的個人和公司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他們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發明創新上——尤其是在這個外包和自動化流行的年代。這就要求人們堅韌不拔地進行創新性的結合,用以靈感創作為中心的方式,避免產生錯誤。值得慶幸的是,無論信不信,我們所有人都擁有創造的潛能。英國發明家特雷弗•貝里斯認為:“創新并不是深不可測的魔法,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大部分發明創造和突破都來自于,將現有的思想以許多新的方式重新集合起來。那些希望獲得并提高交響能力的人,將會在概念時代異常活躍。

  善于比喻的人

  在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掌握比喻——一種全面思維的能力,也被一些認知科學家們稱作“想像的理性”——已經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每一天清晨,當我們從睡夢中醒來,輕輕打開燈,我們就會意識到,新的一天又將在數據和信息的洪流中度過。一些軟件能將這些數據和信息的碎片進行分類,劃分為不同的模式。但是,只有人類的大腦才能進行比喻的思考,發現計算機不能察覺的各種聯系。

  同樣地,在物資充裕的時代,能發明出新奇并引人注目的東西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的回報。因此,培養比喻和聯想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共情能力

  要打破一個傳統的觀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發表演講時說“我感受到了你們的痛苦”時,遭遇了徹底的失敗。一些批評家認為克林頓這么說很虛偽。美國人的這種反應促使總統去思考,而不是去感受;去制訂戰略,而不是去感受或同情。這樣的情形由來已久。

  在這個時代,思維尖銳的知識工作者和高效敏銳的高科技公司并不重視情感的作用,還理直氣壯地認為——以感情來做出決策,評估形勢是毫無意義的。但是,當左腦思維盛行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單一思維方式的局限性。丹尼爾•戈爾曼的力作《情商》出版的時候,正值克林頓總統發表以上的講話,標志著轉變的開始。戈爾曼認為,情感的能力比傳統的智商更加重要——這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可是,十年后,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普及,勞動力越來越廉價,那些擁有高智商的知識工作者也更加容易被替換,不能被復制和替換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有價值。事實證明,那些電腦所不具備的能力,對以前擅長電子和數學的工作者來說也是很難具備的,這就是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設身處地、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感情的能力。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理解他們的感受。這是一種本能反應,不用經過深思熟慮就能產生。但是共情能力并不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對別人的悲慘處境感到不舒服。而共情能力則是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會怎么樣,這是有想象力的表現,也是內心的真實感受——深入到別人的思想里,體驗那個人眼中的世界。

  共情能力非常重要。它使人類從自然界進化中脫穎而出,使我們能直立行走和獨立思考,也對我們的生活意義重大。因為有共情能力,我們能看到不同觀點的另一面,安慰悲痛欲絕的人們,體驗別人的喜怒哀樂而不是妄加評論。共情能力能樹立我們的自我意識,讓父母更了解孩子,使我們能一起工作,樹立道德規范。

  但是,共情能力就像其他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能力一樣,并沒有在信息時代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它時常被人們認為是好心腸的表現,但是這個世界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冷漠和超然。

  共情能力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與我前面提到過的三種高概念、高感性能力緊密相連的。共情能力是設計技能的重要部分,因為好的設計師必須知道自己設計的產品或服務將會帶給別人怎樣的感受。共情能力與交響能力息息相關——因為擁有共情能力的人更能理解環境的重要性。他們能全面地觀察一個人,這種方式正是交響能力強的思考者所采用的。最后,敘述感也包含共情能力。

  娛樂感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福特汽車公司的制度規定,工作的時候不準工人們笑——同時,竊竊私語、吹口哨和微笑都是違反規定的表現。英國管理學家大衛•克林森曾經細述道:

  1940年,約翰•蓋洛被公司解雇了,原因是他“笑的時候被逮個正著”,違反了不準“和其他同事說笑”的早期規定,福特公司認為這會“使生產線速度減慢半分鐘”。這種嚴格的規定反映了亨利•福特總的管理哲學,他曾說:“當我們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工作,當我們玩的時候就好好玩,沒有必要將兩者混淆。”

  福特擔心,工作和娛樂同時進行是有害的。如果不將兩者分開,就不能很好地工作。但是,在概念時代,物資的充足讓汽車制造廠擺脫了死氣沉沉的氣氛,寓娛樂于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平常和必要。有時候,它甚至是一個明確的公司戰略。讓我們看看航空公司的案例。西南航空公司是當今最成功的運輸公司,當競爭對手們在破產的邊緣掙扎的時候,它卻能不斷贏得利潤。公司對其驕人業績作了如下解釋:“人們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獲得成功。”——這種觀點和福特公司原來的宗旨是截然不同的。許多美國公司都開始在管理中重視娛樂感,以提高工作效率。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50多家歐洲公司——包括諾基亞、戴姆勒-克萊斯勒和阿爾卡特公司——都已經引進了咨詢師進行“認真玩耍”的培訓,使用樂高拼裝玩具建造一些模型,訓練公司的管理層。英國航空公司甚至雇傭了自己的“公司小丑”使工作變得更加有趣。

  就像其他五種能力一樣,娛樂感從不被重視到現在越來越受歡迎,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事實證明,游戲的人和智人一樣,都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娛樂正在成為工作、商業和個人福利的重要部分,它的重要性通過三種方式體現:游戲、

幽默和快樂。游戲,尤其是電腦視頻游戲,已經成為一個巨大而富影響力的產業,它引導客戶進行全面思維,并且雇傭了一大批新的擁有全面思維的工人。幽默能使管理變得更加有效,這是情商的反映,也體現了右腦思考方式的特征。快樂,當人們情不自禁地笑時就能體會到,它能讓我們提高生產能力和完成目標。在概念時代,正如我們所見,娛樂和游戲并不僅僅是娛樂和游戲——歡笑也不僅僅是開玩笑。

  探尋意義

  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58%的美國人說他們經常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目的,而對物質上的思考卻少很多。在對德國人、英國人和日本人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密歇根大學政治學者英格爾哈特認為,高度發達的世界運行規律變化十分微小,“人們的價值觀正從‘物質主義’(強調經濟和物質保障是最重要的)向‘后物質主義’(強調自我表現和生活質量更重要)逐漸轉變。”

  不論我們怎么描述這個時代,結果都是一樣的。意義已經成為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中心。探尋意義很顯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并不能像買食譜一樣有現成的烹飪法——打開一袋面粉,加入水,然后攪拌。

  麻省理工學院十分重視精神性。正如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家埃里克•藍德告訴人們的,科學僅僅是了解世界的一種途徑。在很多不同領域,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精神性——并不一定指宗教,而是更大程度上指生活的意義和目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部分。

  我們至少應該認真對待精神性這個問題,因為它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尤其在我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及過度滿足)的時候就顯得更加有價值。例如,現代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壓力、心臟病等等——能通過精神療法減輕。

  另一個開始重視精神力量的領域是商業。如果概念時代到處充斥著后物質主義價值觀,那么對精神的追求就會更加有意義,很多人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滿足精神需求。

  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了這點,我們也能看到,人們越來越重視工作中的精神需求——個人從工作中獲得的精神滿足同他獲得的薪水一樣重要。根據最近一項美國的調查,超過3/5的成人認為,精神上獲得更多滿足能改善他們的職業生涯。

  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這六種能力將越來越主導我們的生活,重塑我們的世界。相信很多人會歡迎這種變化,有些人也可能會厭惡,心里想著,我的正常生活被一幫穿黑色緊身衣、裝腔作勢的家伙掌握,這些家伙會把我們這些缺乏藝術感和情感的人們遠遠拋在身后。其實不用擔心,因為這些關鍵的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是基本的人類本能。這些能力人生來就有,只不過進入信息時代后就漸漸萎縮了。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使它們重新發揮作用。每個人都能掌握概念時代的這六感。誰先掌握了它們,誰就會在這個時代占得先機。現在讓我們開始行動吧。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