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民 往前一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7日 15:2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評論員 何力 看得出,王石是認真的。這位帶領萬科成功走過20年并酷愛登山的企業家對著500名大學生說:我要拿出自己更多的時間和工資用在公益上,萬科要成為好的企業公民。 五年前,我們報紙和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名為“中國最受尊
我曾顧慮這個活動流于形式,也擔心企業家對“社會責任”這樣的話題只停留在道德反省層面,但王石上個禮拜在復旦大學的演講令我的顧慮顯得多余。萬科對企業公民的思考嚴肅而實際,他們提出在今天的中國成為企業公民的七點理由具有相當的普世價值。比如萬科認為企業希望成為企業公民的動機,當然有自身的道德醒悟,但更多的其實是政府、社會的要求與期盼的升溫;萬科還認為,競爭的加劇、成本的壓力、尋找新的商機也都在提醒企業在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上動腦筋。 我記得我們報紙在三年前的最受尊敬企業評選中就提出,中國的企業在過去20多年,毫無疑問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者、主力軍,但中國的企業不應滿足于此,他們也應該成為中國的新文化、新道德和新價值體系的建設者。今天的事實是,許多像萬科這樣的優秀企業都在從潔身自好中走出來,身體力行成為一個熱心公益、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公民。 其實,企業責任不是一個新概念,是企業就要負責,我們今天的公司法稱之為有限責任公司,賦予資本金相匹配的有限責任,負責任的對象主要是股東、員工和客戶。但是在今天的時代,企業責任的概念正在大大的擴展,企業責任已經超越了固有的“利益相關者”,而擴展到社會領域——我們稱之為“企業的社會責任”。麥肯錫公司最近針對全球4200名CEO所作的調查發現,問到企業所應承擔的責任時,回答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CEO僅為16%。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每一財年結束后,不僅要編纂財務報告,也開始撰寫“社會責任報告”(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的一個主要手段是公益事業。今天的公益和過去有何變化?公益和慈善有何不同?我理解,過去的公益是企業力有所余而為之,今天是不管能力大小,公益已成分內之事;慈善是一種公益,公益包括但不僅僅是慈善行為,如果說企業的慈善行為是對痛苦的撫慰的話,那么,企業公益行為就是一種建設性的,是一種指明方向并努力改變社會的投資行為,公益比慈善要大。IBM的前任CEO郭士納說過,僅僅捐錢是不夠的,那是一種低績效的行為,企業的資源、管理方法和其他商業技能所能帶給社會的甚至比金錢更重要。我們已經可以把公益作為一項標準—— 一個企業公益行為的大小多寡,能夠成為評判是否是好企業的尺度之一。 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商業力量的優勢日益被人們認識,比如它不僅能調動一些資源,行動更自由、更有效率,而且它能更敏銳地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和需求;公益事業也越來越需要專業人才,就像經濟活動需要企業家一樣,公益需要“社會創業家”,也就是“公益家”。其核心是如何提升公益事業的效率,如何把來之不易的資源和金錢使用得更加合理——其實這個問題在中國顯得尤為迫切,本來我們的公益資源和資金就不多,但我們還是不時聽到把捐款挪作他用等丑聞的發生。 五一之前,在“中國最受尊敬企業”頒獎典禮上,柳傳志說了這樣一段話,我過去是只注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人,我想很多企業家和我差不多,即使抬頭看看是否刮風下雨,也主要是看對自己的企業有沒有影響。但今天不行了,今天的時代是個拐點的時代,拐好了關系到未來幾百年。我們中國的企業家要在中國歷史的關鍵時期留下扎扎實實的腳印。 社會期盼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是全球性的潮流,最根本的原因是支配著技術、管理與資本的財富創造活動的效率達至空前,其不可避免的代價就是貧富不均日甚。彌合這一趨勢的力量除了政府,還必須依靠企業和個人,一個富有的人如果沒能使自己的財富為貧富之間的和諧做出努力的話,他會因背上“為富不仁”的繩索而蒙羞,他的人生也不能算是成功。 (作者為本報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