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下)
余華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3月版
余華《兄弟》的上半部于2005年推出,據說銷量達到40萬冊,這在純文學市場上是個驚人的數字,但此書在批評界引起了較多負面的評價,在對余華作品的評論中還是很少見到
的,究竟是大家對余華的期待太高,還是《兄弟》不盡如人意?也許只有通覽全書,才能做出中肯的評價。時隔半年之后,《兄弟》的下半部推出,圖書市場上依然火爆,宣傳詞稱上半部“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命運慘烈”,下半部“倫理顛覆、浮躁縱欲、眾生萬象”。余華通過這上下兩部書,試圖把握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不同時代的特點,但他能否把握得住,他的敘述有什么特點,這部作品與他以往的作品有何異同,是否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些都是很值得關注的。(云雷)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
許倬云 著 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1月版
本書是許倬云先生的博士論文。他運用計量社會學方法,在對先秦典籍嫻熟的梳理中,將春秋戰國天崩地裂的巨變和社會轉型生動完整的展現出來。
社會的變遷首先體現為政治的更迭,國家權力的載體在時空維度上的根本轉移是其表征。以天賜神授為政治信仰的國君先是被以家族血緣為組織紐帶的貴族卿大夫取代,后者又逐漸讓位于以政治軍事才能及道德品質為地位基礎的士。建基于血緣基礎上的封建等級制度,在春秋戰國的巨變下煙消云散;夏商周的禮法政教,也因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土崩瓦解而無所依附。國家轉型自始便與社會變遷相伴相生,社會階層的分化與經濟型態、戰爭方式以及意識形態等各個環節互為關聯。它們共同導致了“從身份到契約”的社會巨變,帶來了思想上的空前自由和文化上的輝煌璀璨。宏觀分析這一時期整個社會的變動,刻畫出一部軸心時代文明變遷的通史,是本書最大的特色。(劉曙光)
《美國批判:自由帝國擴張的悖論》
丁一凡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冷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2001年,隨著布什上臺執政,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對美國政權的影響日益擴大。美國將怎樣面對未來的世界?美國的霸權能像新保守主義者希望的那樣無限延續下去嗎?為什么外國人對美國的霸權非常反感,而美國人卻對此津津樂道呢?
正是抱著這種疑惑,丁一凡先生查閱了大量文獻,接觸了許多美國人和研究美國的歐洲人,寫成《美國批判》一書。作者發現美國新保守主義對外擴張,輸出民主,有著深刻的文化背景。新保守主義者正適時地利用了美國人的這些傳統,調動起了美國人的某些知覺,才使這樣一些被外國人廣泛擔憂、反感、反對的政策在美國卻受到很大支持。我們只有更好地了解這些背景,才能理解美國人引以為豪的美國霸權的邏輯,才能更客觀地看待及預測美國在謀求全球帝國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難。(李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