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舟
對于窮蠹半生、于故紙堆中構筑出大廈者,我總是深懷敬意。尤其是,我聽說,王學泰先生認為它是白話文以來研究古代衙門的最優秀之作。
此書所講,無非就是些古代官場上的事!但妙就妙在衙門,“所謂天下事莫不起于州
縣,州縣衙門不僅是天下之興衰的風向標,也是古代整個官場世界的全景縮影。”正是處處著眼于衙門,作者由此要“從州縣里細描出古代整個官場世界的日常與隱秘、堂皇與骯臟”。從古代的經史典籍詩文傳奇中,作者搜羅了大量的奇聞逸事,將歷史上基層政權的演變細分縷析——這與古典戲劇演義里所講所述,是何等的不同:
京官擺不得、地方小官卻擺得的大排場;“典史要錢,御史不要錢”,“太太愛錢、老爺不愛錢”的微妙;為官不得罪于居室,“任你官清如水,怎敵吏滑如油”的利害博弈;定戶等、派徭役,賊開花、官司錢,無處不有的盤剝百姓大法;陋規常例、賑災財、募捐款,各色吃皇糧人等的諸般好處;以及八字墻上的“圣諭”宣講和花邊新聞,節日舞會、工作餐、機關宿舍里河東獅吼之聲相聞的生活細節,以身材相貌來“大挑”州縣官員的奇特面試法,戒石坊、養廉銀乃至將貪官剝皮制成標本等用心良苦的廉政建設……
這些衙門里的講究與故事,既滿足了我們窺奇的心愿,也讓我們在讀史時恍然大悟,許多碎片得以連接。譬如:
《岳陽樓記》中“謫守巴陵郡”的滕子京之所以能夠做到“百廢俱興”,原因在于他所在的衙門實際上都在搞“第三產”;而一心要歸園田居的縣令陶淵明,背后的工資構成實際上是可以分析出來的。
再譬如:一把手與二把手、三把手之間的權力斗爭,當官的和辦事的之間的利益博弈,為啥會出現“千里當官只為財,自古清官多掛冠”的局面。
這些背后的人情世故,在或雅或俗的詩文詞賦里,我們是怎樣也無法讀出來的。所以有評者如此說,“喻以揭示,它活靈靈地再現了封建官場的弊與孽;喻以窺探,它引領我們走入逝去的歷史,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和了解;喻以裨益,它讓我們知道封建政治的黑暗和齷齪;喻以貢獻,它把封固如凝、冷卻如死的史料挖掘出來,并靈動地還原為社會生態。”
又有評者說,“一部天下衙門史,其實就是一部官欺民、官害民的赤裸裸的歷史,也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狹路相逢利字當先的世相人心之一種寫照。全書娓娓道來,生動處可當小說閱讀,細致時又如最嚴格的制度學、考古學。”
這都是非常中肯的評論。
我們甚或可以通過對衙門的解剖,以古觀今。
不過,我還是不太同意書后頁“這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基層政府的百科全書式讀本”的說法,雖然作者也許有這種追求。因為很顯然,書間的偏向流露是明顯的。
書中曾引清代作家李伯元的一句話,“我不敢說天下沒有好官,我敢斷定天下沒有好衙門。”這句話實際上也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對衙門的態度。而且這種帶有很強批判與揭露性質的話在文中比比皆是。這固然有奇崛之效,然而卻未必符合百科全書不偏不倚客觀陳述的態度。
因為正如作者在書中所寫,“兩千多年間,歷代政府在中央政權組織形式和職官制度等方面,經歷過多次變化,所謂漢三公、晉霸府,唐六部、宋兩府,明內閣、清軍機,更相取代,嬗替無恒;唯獨州縣體制和構成方式,基本上沒有轉換過,幾可稱為超穩定性結構!
其中總讓人想追究的是:如此遭到批判的衙門結構,“天下沒有好衙門”,為何又能夠支撐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并成其為超穩定性結構?
存在的也許并不就是合理的,而且這種疑問也許也并不是作者這本書所要解釋的,然而對于閱讀者來說,這是一個繞不開的檻兒,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追問下去,我們也才會有另外一些可能的視野,這或許才真正完整。
而且,把歷朝歷代所有有關衙門的記載放在一塊來解剖衙門,這是否會造成為說理而找證據的史家之忌?因為照筆者理解,衙門形狀也許相似,但不同朝代的衙門內涵也總會有些區別,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明朝前期的衙門與后期是完全一樣的么?
當然,這只是一點擔心而已。正如此文開篇所言,我對完顏紹元先生是深懷敬意的。書中所引材料,無論是從跨度還是從深度,很多都是我前所未聞的。這樣一本書,沒有個幾十年的工夫,恐怕也是無法做出來的。這無論怎樣都是極為讓人欽佩的,尤其在社會普遍躁動喧囂的今日。
而且從書后記及相關材料知道了一些完顏紹元先生的身世,覺得或許頗值得一提。
完顏紹元,未進高小即碰上“文化大革命”,是以七歲即輟學,年甫十七即進工廠做學徒。做過伙夫、箍銅匠、搬運工,其間坎坷可見。而通過業余讀書自娛,竟得著談論婚喪嫁娶的《婚嫁趣談》和為古代流氓做列傳的《流氓的變遷》。1994年,還出過《封建衙門探秘》,這正是《天下衙門》一書的前身。
已故歷史學家樊百川先生的話是如此的耐人尋味,“搞歷史與搞文學哲學不一樣,不需要天才或聰明。一個中等智力的人,只要肯用功,就能做出成績來!边@讓人又無由生出許多慨嘆與慚愧。
(完顏紹元:《天下衙門:公門里的日常世界與隱秘生活》,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