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齊介侖
與中關村那些口若懸河且動輒數十數百億資產的創業英雄們相比,對中國IT業尤其對中國漢字輸入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河南老人王永民,此刻卻顯得頗為低調甚至生活得頗為辛酸。輾轉騰挪數十年,辛苦勞累無數,酸甜苦辣嘗盡,盡管光環閃耀、贊譽累累,或可稱得上名滿天下,功績可謂劃時代,但就經濟回報而言,王永民始終未能撐開局面,始終未能從其獨占性技術中獲得對等收益,未免算個遺憾。他曾就此傷心失望,也曾無可奈何,但轉而念之,他又覺得,哪怕技術為民所用,哪怕無償貢獻,自己也很欣慰。
王永民并不年輕了,不委婉地說,王永民已經老了,且疾病纏身,各種牽絆,一度讓他想到生死。王永民很倔強,他執意要將公司開在中關村,數年如此,哪怕當下的他早已年過六旬,哪怕精力更早已大不如前。他認為,中關村是個有活力的地方,是各種新鮮技術碰撞交流的集散地,而當下的“王碼”不論如何,汲取先鋒養料是毋庸置疑的。王永民說,他已經將五筆字型精進到最佳版本并已推出“數字王碼”。接下來,他最大的希望,甚至可說得上此生最大的期望則是,將漢字輸入引入中小學課堂,因為“漢字沙漠化必須重視”。
王永民喜歡打領帶,甚至不穿西裝的時候也是如此。王永民身材不高,他說,這是當年家里窮,營養嚴重不良造成的結果,他遠在英國的兒子則不然,“一米八還多”。王永民極其政治敏感,率性脫口而出的話,他一定會叮囑記者:“這個不要寫進去。”王永民了解媒體,拋出一段故事后,他會捎帶暗示一句,“這個會讓你的報道增色不少”。王永民喜歡提及自己的身世,并借此告知,他頑強奮斗的動力泉源其來有自,因為“我是農民出身”。王永民是一個成功的發明家、科學家,但并非成功的商人,盡管,他希望兩者能夠統一,于是他說:“錢,不是我奮斗的唯一目的。”王永民為人真誠善良,尤其懂得感恩,他說,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從哪里走過來的,為什么自己能夠走到今天。
王永民的身上,凝聚的是老一輩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質樸與單純,專業技能自不必多言,他的國學功底及性格特質都非常值得推崇,怎奈何,他做的,是純然商業的技術,但商業的邏輯顯然與學術的思維存在出入,按照王永民的說法,由于各種獨特因素的存在,比爾?蓋茨斷然不會出現在中國。
王永民的“王碼集團”其實并無“集團”這一概念在字面上詮釋的那樣宏大,公司坐落在中關村附近一個商住兩用且租金相對低廉的寫字樓里,而且僅僅只有一個房間,甚至洗手間都是男女混用的。在記者前往采訪的前一天,王永民發信息過來告知具體地址并開玩笑說:“這個地方,鬼都難找。”
當下的“王碼”并無大宗買賣可以經營,雇員四五名,電腦五六臺,并不忙碌,也并不現代,更談不上小資,耕耘數十年的王永民似乎依舊停留在小作坊創業的初始階段。當記者就此追問王永民時,他無奈地表示,目前該公司的維系靠的還是自己早年的積蓄。
中國的IT技術發展迅猛,從第一臺電腦問世中國到當下計算機技術已覆蓋全國城鄉,不過短短數年時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即有計算機,計算機務必需要解決漢字輸入,而一旦提及漢字輸入,萬萬不可忽略五筆字型,發明家王永民的貢獻即在這里。
王永民接受過堪稱完美的學校教育,而中國科技大學的六年生活更已成為王永民重要的人生轉折點。“我的長處是什么呢?我出身農民,我自己說,一介書生,半個農民,我能下功夫。我從小學習非常好,后來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受到過正宗的、良好的教育。”王永民頗為自豪的則是,“華羅庚給我們講數學,嚴濟慈給我們講物理,馬大猷給我們講電子學,錢學森給我們講力學,這些大師級的人物每個禮拜都會開小車過來給我們本科生上四個小時的課。”
當日,王永民談興極佳,從童年到老年,從工作到生活,反思過去,體悟人生。
求學
出生于河南南陽的王永民喜歡以“老鄉”諸葛亮比喻自己的人生,而自幼即在南陽市南召縣一個貧窮的農戶家庭里飽受苦寒熏陶的他,聰明好學,天賦極高,讀書很少得過第二名,但家境的低微與收入的羞澀使得王永民的求學之路無比艱難,亦令他更為發奮,希圖借由自己的努力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時下的王永民基本上做到了,甚至,他已成為南陽的驕傲。
“家里很窮,三塊錢的學費都交不起,老母親拿著筐子去接雞蛋,一個雞蛋三分錢,接一百個雞蛋才能夠交一個學期的學費。看著父親母親勞作這么辛苦,自己激勵自己要努力、要刻苦,一定要好好學習。”談及此番情景,王永民尤其感激父母的支持以及當地淳樸而積極的“尚學”風氣。“為了讀書交學費,我父親把廚房的實木門卸下來賣掉,才賣了五塊錢。窗子扒掉,賣兩塊錢,好好的房子就這么扒下來賣掉家具,不惜一切代價供孩子讀書。”
據稱,讀書這一風氣在王永民的家族內部是早已有之且一直延續下來的,長輩中他至今還能叫出名字的秀才舉人多達數十位,家里再窮也要讀書,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我們姓王的家族非常大,我的爺爺的爺爺在清朝當過要員,據說是國防部長一類的角色。我們家里有朝廷的圣旨,有石獅子、石馬,一大排一大排的。祖墳非常大,我能夠叫出名字的爺爺18個。我爺爺抽鴉片把家里的幾百畝地全部抽光了,到我父親時候,這一分支徹底敗落。我父親和他的哥哥,一個七歲,一個十歲,全成了孤兒。除了一些宅基地以外,所有的地全部賣光了,所以他們倆沿街乞討,生活得非常拮據,非常困苦。”王永民介紹說,父親十幾歲就給他人當童工、學手藝,而這些悲切故事對他自己性格的養成,影響特別大。
心靈手巧的王永民受到父輩的感染,動手能力非常強,甚至在很小的時候,他便親自為母親制作了一個紡紗機,而且居然能夠順利地紡出棉線來。據稱,王永民的父親基本是個百事通,很聰明,木工活、鐵匠活、鉗工活,樣樣都做得非常好,而且在解放前,王永民的父親甚至會制作步槍,全部手工。“我從小耳濡目染,學了很多東西。他做大的,我做小的,所以我后來做鍵盤、做其他發明,基本是輕車熟路,是根深蒂固的愛好。”
“小時候的課本,從開頭背到最后,再從最后背到最前頭去,記性非常好,每門功課都拿第一,很少拿第二。小學完了是初中,初中我是離開村子去縣城,中間距離五六十里,這么大老遠的,我骨瘦如柴地跑過去,拿著糧食,拿著書本,很沉。”他說,走一天才能走這么遠,現在一想起來腿都疼。
之后的王永民到縣城,一年回家一趟,發奮讀書,學了很多東西。“我拉二胡非常好,經常上臺表演。我是學生干部,還要組織別人學習。從初中到高中,我在一個縣城里待了六年,有時候父親拿著紅薯、拿著點吃的送到學校給我。”
憶及當年窮苦,王永民權且當做趣事。“當時穿的衣服很簡單,就是一個光桶的棉襖,里面連個襯衣都沒有,一出汗,里面硬邦邦的。但是上學非常好,校長對我都非常喜歡。”
“高考報志愿,第一志愿中國科技大學,第二志愿中國科技大學,第三志愿清華,第四志愿北大。”王永民介紹說,當時舉國上下宣傳說,中國科技大學是科學家的搖籃,招分全國最高,而國家科技力量的發展有賴于中國科技大學培養的高材生。最終,王永民憑借驕人的高考成績,排除了清華和北大而選擇了中國科技大學,并以南陽地區第一名的身份來到北京,就讀于該校無線電專業。
“當時是這樣,北大是文科,清華是工科,只有中國科技大學是理工結合的,這個大學呼聲非常高,進這個學校就是要成為科學家,這是毫無疑問的。”
2005年11月27日,王永民到清華大學做報告,即李敖當年演講的同一個演講臺。“我走上臺去,說,來到你們清華大學,我并不陌生,因為我的兒子和女兒都是清華畢業的。下邊一片掌聲。接著我說,不過,我當年沒有考上你們清華。下面一片噓噓的聲音。看起來這老頭不咋地。我再說,不過,我第一志愿中國科技大學,第二志愿中國科技大學,第三志愿清華,第四志愿北大。所以,沒有考上你們清華。”講述至此,王永民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1962年8月26日,王永民坐火車到北京上學。當時南陽沒有火車,他便從南陽坐汽車先到許昌,到許昌時已經是下午五點,而火車則是第二天早晨七點出發,于是他在火車站攤了張報紙睡了一夜。
到中國科技大學讀書的第一天,未經世事的王永民出盡了洋相。“因為在農村沒有看到過三層樓,也沒見過火車,更沒坐過火車,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來到北京上大學,懵懵懂懂,看到周圍高樓林立,于是眼花繚亂。”
“開學第一天,我住在宿舍樓的7樓421房間。我端著茶水瓶子去開水房打開水,回來以后坐到自己桌邊,突然發現自己的行李不見了,什么都沒了,于是大惑不解,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才知道,是我跑錯房間了,我跑到8樓的同一個房間去了。房間都是一模一樣的。”
王永民的求學治學經歷在他的河南南陽老家被當做當地教育的范本,而當年他的母校南召一中則用他的故事教育了數屆畢業生。“我腦子里就是要考科大,一心一意考科大,要做科學家。在高中畢業典禮上,在一千多名師生面前,我發表演講,我說,我有一個感慨:翻開物理課本、化學課本,為什么都是外國人的名字和人頭像?中國人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發明創造,然后把自己印進課本去?我的高中校長,拿著這句話,教育了我后面的一代代學生。我高中畢業后,學校把我所有的作業本、作文本留下來在學校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