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進
激情總是一瞬間的,然而對我們這一代人中的一些人而言,過去的30年一直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1978年,我小學畢業,當時對改革開放還沒有什么概念和想法,但實際上改革開放已經對我們這代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恢復高考了,大學不再靠推薦了,只要努力,就有機會上大學,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1982年,高考剛剛恢復不久,其時,下鄉回城政策逐步落實,城市就業壓力很大,農村人口眾多,考上大學猶如千軍萬馬走過獨木橋。這一年,全國一共錄取20多萬大學生,全國平均錄取率約為4%~5%,我很幸運,成為全國被錄取的20多萬分之一。
那時的大學生活,物質上是貧窮的,精神上卻是純真的、快樂的、積極的。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網吧、沒有夜總會、沒有卡拉OK;大家熱愛讀書、勇于討論、追求真理、關心時政、對改革非常熱衷、對開放異常積極。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最能代表我們當時的心境。
本著對改革開放的熱忱,抱著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的決心,1986年,我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專門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研究碰到瓶頸,繼續深入遇上困難,出國深造的籌劃逐漸在我腦海里成形。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的大學里出國風很盛,我也加入這批大軍走出國這一“獨木橋”。很幸運,我被位于美國東南部亞特蘭大市的Emory大學經濟系錄取,得到全額獎學金資助攻讀博士學位,那是1991年。
從一個相對落后和封閉的社會跳到一個先進發達的社會,是我個人驚險的跳躍。個人收入提高和生存環境的改變是意料之中的事,而美國社會如此的先進、發達、開放是我始料不及的,特別是那種“開放”氛圍是難以想象的。在各類宗教并起、各國居民散居、各種膚色人群融為一體的國家,人們和諧相處。因而在那時,美國是不少國人眼中的“世外桃源”、“人間天堂 ”。那時的我不斷在思考和研究,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向哪兒,怎么走。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掀起了中國的改革浪潮,大江南北如沐春風,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很遺憾,我當時還在美國,沒有機會投入到中國的改革開放潮流中去,而是在學習和研究美國經濟和政治。
環境變了,時間長了,人會慢慢淡忘以前的夢想。人在美國,不得不入鄉隨俗:房子車子、結婚生子、工作生活。人將到中年,還在大學教書,享受悠哉游哉的生活。驀然回首,卻發現差點錯過了一班時代列車,再不回國貢獻就怕沒機會了。
2004年,我決定拖家帶口回到中國,還是在大學教書。1991年-2004年,我離開故土的13年間,中國的變化無與倫比,這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與當時剛到美國一樣,2004年回到中國,我又面臨一次“文化沖擊”。我們全家需要重新適應新的中國、新的環境、新的世界。中國的政治體制有了很大進步,經濟體制的改革也無疑是成功的,物質生活極其豐富,文化娛樂也多種多樣,社會進步速度舉世矚目。
回到國內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我直接享受到改革開放政策,如考大學、讀研、出國留學;現在我又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成果,一個物質文化日益豐富的中國社會;而我還沒有為中國做出貢獻,還沒有為國家的改革開放添磚加瓦。時代的車輪催促著我前進。2004年回國任教,2005年底創辦保險經紀公司,2007年又創辦風險與應急管理公司,現在我帶領我的團隊已經為中國數十家大型企業和項目提供全程的綜合風險管理服務,既可以將長期所學用于國家建設,又能為政府、企業、社區和個人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服務。
改革開放30年,國家快速穩定發展了30年。3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遭遇空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機,風險與應急管理更加重要。過去的30年,對我而言,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以后的30年,我將直接地參與到中國的發展中去,相信為祖國作貢獻的激情將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