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昨天很開心,因為他在新一屆政協經濟、農業界別聯組會議的發言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表揚。
會上,劉永好向溫總理談起了豬肉漲價。他對總理描述,農村是“身強力壯去打工,精兵能人去創業”,有2.5億人離開農村,他們從前是農民,現在卻成了農業的消費者,農產品價格因而上漲。
溫家寶說,“劉永好同志講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多位委員會后把這稱作全場唯一的一次“點名表揚”。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最讓我感動的是總理對農民、民生問題的關注。”
2.5億人口轉移效應
會后接受本報等媒體采訪時,劉永好談到了他向總理的建言。
與通常的統計數據不一樣,劉永好認為,中國目前農村人口轉移已經超過了2.5億,這些人口已經轉移到城市。如此大規模的轉移間接地影響著物價,特別是肉蛋類價格的上漲。
“除了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之外,肉蛋類價格上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養殖格局發生了變化。”劉永好認為,過去中國有2億多小養殖戶,但是現在許多人不愿意從事養殖行業,轉而奔向城市就業,這就使得養殖戶的規模下降。
當農村“身強力壯去打工,精兵能人去創業”之時,“老弱幼小留家園”則改變了農村人口的結構。在這種格局下,小規模的農業養殖繼續弱小,而現代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沒有跟上,這就造成了養殖規模與需求之差,使得農產品價格特別是肉蛋類產品價格上漲。
“進城的人口大約有多少?大約是2.5億。這其中包括出省和在當地城市就業,以及在當地城市創業,和一起離開鄉土約5000萬人的家屬。”劉永好表示。
他告訴記者,總理認可了他的2.5億人估算。因為一般統計口徑說的1.3億是指轉移出省的人口數。由于原來城市消費群體規模大約為5億人左右,現在增加了2.5億之后,使得農產品消費群體增長了50%。而從事生產的群體規模卻在下降,那么由此造成的農產品供應缺口必須要靠現代規模農牧業來補充。
劉永好認為,應該發展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從種源、飼料、飼養、屠宰、加工到銷售,形成產業鏈之后,就能夠提高商品化率,降低成本,使得城市在得到豐富多樣的農產品的同時,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這符合市場的需求、政府的政策,也符合農民的意愿和企業的發展方向。當這四種力量和諧統一的時候,中國的農業就會面臨重大的變革,就是向現代農業的偉大變革。”劉永好說。
劉永好告訴記者:“總理表示,現在中國有這么多人脫離了農村,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要對此認真研究。要做到研究在前,有所準備。”
現代農業的資金渴求
就在不久前,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發布的第五個涉及農業發展的中央一號文件。
前四個中央一號文件分別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今年的一號文件則強調要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劉永好就發展現代農業的發言得到總理重視,可以被理解為中央重視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體現。
劉永好表示,要想完成向現代農業的偉大轉變,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民沒有錢建規模化的養殖場;即使銀行愿意貸款,但是沒人擔保,也無法放款。他在聯組會議上說,既然農業是重中之重,就應該在金融政策方面有所傾斜,就應該允許對農業多貸些款,也應該在證券、債券等融資方面對農業企業進行支持。此外,他還建議適當擴大村鎮銀行規模。
昨日接受本報專訪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鄭暉也認為,農村金融是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現在資金投入不足是最大瓶頸,立法解決非常必要。他甚至表示:“對于有人呼吁制定農業投入法的問題,如果哪位委員提出農業投入法的提案,我肯定聯名。”
聯組會議上的一個細節,或許可以令鄭暉們感到高興——當匯豐銀行亞太區總裁鄭海泉委員向總理介紹他們在湖北隨州鄉村開展農村貸款的試點時,總理立刻插話道:“你希望擴大(試點)嗎?你要擴大我們歡迎。”
事實上,2007年中央財政預算用于“三農”的資金有3917億元,比上年增加520億元,增長15.3%,增量和增幅均高于2006年。日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2008年中央財政支農投入將比2007年增加超過千億元。
而在劉永好的計劃中,是要在2008年拿出1億資金與其他機構合作成立至少10家擔保公司,“在放大5到10倍的基礎上對那些愿意發展現代農業的農民進行擔保放款。”為此他呼吁,農業擔保公司應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發展,建議中央財政拿出部分資金來支持這樣的農業擔保體系,“這樣的話,銀行就會愿意給農民貸款。”
鄭暉也對記者表示:“建議把財政性支農和政策性信貸資金結合起來。發展現代農業,僅靠國家投入還是杯水車薪。”
(本報記者孫榮飛對本文亦有貢獻)顏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