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帆:批量創造經濟奇跡的時刻到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2:18 國際航空報
來源:國際航空報 記者 陳曉顏 攝影 沈鐵 對話語錄: 歷史上真正不朽的企業,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在初創,在面臨新的機會。 投資人不能是企業順利的時候不聞不問,不順利的時候,突然君臨天下,發號施令。 我從清華上大學到在美國拿到本科學位花了8年時間,路走得比別人彎曲很多,但是卻得到很多寶貴財富,對我后來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現在我們這個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它決定了我們國家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崛起的國家,70年代人擔子很重。所以我們應該有責任感。 企業家要像個“偏執狂” 本報記者:分眾傳媒現在已經成為國內IT知名企業,并在納斯達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能否談一下最初你投資分眾傳媒時的情景? 張帆:分眾傳媒當時已經有業績展現出來了,在上海的一些樓宇里開始試播廣告了,下一步發展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他的商業模式蘊含的巨大能量,在相關行業很難再找到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們決定進入。他雖然沒有核心技術的創新,但他的模式把廣告帶到了沒有媒體的地方,同時抓住了廣告主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比如在等電梯的時候,醫院候診的時候,總之在你無所事事的時候,他就出現了,同樣江南春是罕見有能量的創業人。 本報記者:如何判斷一個企業具備成長的潛力? 張帆:主要看整個市場是否在成長,企業本身是否有持久的競爭力,企業家本人以及他的團隊是否是執著、勤奮的創業人才,能否不斷發掘自己,讓自己的能量不斷提高。很多企業家干到一定程度就要退休了,但歷史上真正不朽的企業,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在初創,在面臨新的機會。Inter原來的CEO曾經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下來。我們也發現很多企業家對創業充滿了熱情,不斷進取、不斷突破,不斷害怕被超過,這種性格造就了企業家非常寶貴的創業沖動,這是持久戰斗力的根本。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因此企業家在我們考察的因素里占有的份量非常大。我們紅杉的口號是做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所以這個創業者非常重要,選擇什么樣的人物來推動,幫助他,最后的結果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很欣慰,我們所投資的幾十家企業的領導人,他們基本上都是這種類型的人。 本報記者:投資之后,一般多長時間要求企業帶來回報? 張帆:10到12年,企業能夠給我們帶來回報就可以。但大多數企業5-7年就能夠給予我們回報。如果企業徹底失敗,就永遠沒有回報了。但沒關系,這是風險投資的一部分,確實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在里面。 本報記者:每年收到的計劃書有多少?被采納的有多少? 張帆:每年大概有幾千個,最終投下去的有30個左右,百分之一。 本報記者:紅杉中國創立近2年,一共投資了多少項目,涉及哪些領域? 張帆:紅杉中國2005年成立,到現在已經投資40個項目了。橫跨很多領域。我們對中國目前創業型企業發展所蘊含的做大做強的機會非常看好。我們認為,中國現在培育大企業的機會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但是,中國現在有很多行業已經經歷了多年的發展,真正能創造世界性品牌和持久競爭力的企業不多,所以我們要在不同領域挖掘好的企業。到目前為止,我們投資的40家企業里有相當多的是高科技領域、IT領域,同時也關注農業項目、生物醫療項目。有面向消費者的服務類的項目,有為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的項目,也有文化產業類項目等,遍布很多行業。 本報記者:紅杉中國打算在中國實現一個怎樣的布局? 張帆:談布局還為時過早。若干年后,我們希望,在中國經濟最閃光、最核心、最關鍵的具有策略性成長的企業里,有紅杉中國的影子。在市場最知名的、具有領袖地位的市場里,紅杉能成為一份子。就現在看,我們在深深挖掘中國的好苗子,這些苗子不僅有幾個人剛創建的企業,也包括上千人的企業,雖然已經有很好的發展,成為了一個知名的企業,但仍然具有很好的上升空間。我們認為,IPO對企業來說只是剛剛開始,上市是一個好開端,但好多時候為股東、為社會創造價值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優化和提升自己。紅杉美國87年投資思科,90年上市,市值3億美金。經過17年的運作至今,思科的市值漲了將近1000倍。而中國的很多企業即使是上市的,也只能說是成功企業帝國的雛形,讓我興奮的是,批量化創造這些經濟奇跡的時刻到了。經過多年的積累,雖然有很多企業失敗了,碰了壁,但我們國家在不斷發展,整個生態系統在不斷完善,為現在的企業不斷積累取得突破性進展打下很好的基礎,這就是我們的根本布局。 本報記者:一般情況下,什么樣的項目能夠吸引你的目光? 張帆: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巨大的市場,然后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企業家帶著他的團隊在創造一種以前不能想象的嶄新的競爭力。中國很多行業市場很大,但充斥了一些大、中、小型公司。很多行業中,真正的龍頭企業沒有誕生,我們看到有些企業以自己的能量、創造力,來打造嶄新的競爭力,書寫了行業的規則,改變了行業的座次。比如我們所投資的亞洲傳媒,這是第一個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個技術公司在電視媒體領域的參與,他提供導視頻道的服務,提供廣告代理業務,真正把巨大的電視市場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這是一個新的模式的開創者。 本報記者:紅杉中國目前在國內投資領域處于什么地位? 張帆:我們要做這個行業的領袖。現在我們已經是這個行業領先的參與者,長久來講,我們要把紅杉中國打造成投資行業里一個不朽的品牌,一個風險投資領域的標桿性企業。 投資人和職業經理人的戰斗友誼 本報記者:你原來的專業是計算機,應該說對高科技很熟悉,但你投資的項目中有農業項目,怎么把握它們? 張帆:從根本層面上講,市場、企業家如果都符合我們的標準,商業計劃、發展規劃充滿能夠成為行業巨人的可能,我們就要考慮。我們的挑戰是,必須成為農業方面的專家。所以紅杉要不斷學習,否則不能站在企業的背后有效推動它成長。連一個非常有見地的問題都問不出來是不行的,所以跟一般的財務投資人不一樣,紅杉跨度很大,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雖然我不可能做到跟這個行業的CEO一樣,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我們一定要掌握充分的信息,對企業才能有幫助。 本報記者:投資人與企業管理層如何平衡才能實現企業的高速增長?我們常常看到出資人因為不滿職業經理人的業績而罷免CEO的現象出現? 張帆:在上市之前,企業家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是企業的靈魂,所以更多時候,往往以企業家為主,我們為輔的方式,不存在平衡問題,主要是如何能夠跟企業家互補,也不存在替換問題。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選中的企業家就是把企業帶向成功的因素。 本報記者:有沒有這樣可能,企業存在漏洞,但投資人沒有及時發現,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張帆:可能性是有的,畢竟是風險投資,但目前我們投資的企業這種情況還沒有,我們有自己工作的風格和作風,扎扎實實把事情研究透。我們會經常跟企業家進行非常深入的溝通。 本報記者:你投資最快的項目是多長時間? 張帆:最快的一兩個星期就能決策,最長的時候考察六七個月。 本報記者:為什么那么快決策? 張帆: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在之前就開始注意和思考這個行業了,突然在那個時候它出現了,恰恰符合我們的標準,就很快決策。有的時候需要對這個行業、對企業家本人,對整個企業成長的流程慢慢摸索,所以時間長一點。 本報記者:你曾經說,最好的投資案例永遠是下一個,有沒有失敗的經歷? 張帆:現在紅杉投資的企業1家上市了,其它的還在成長,但有的企業成長預期不像我們最初展望的那么好,但我們也在努力幫助他們。 本報記者:這時候你們通常會怎么辦? 張帆:我們會花好多時間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很多時候做這種決策很痛苦,企業本身有它成長的一個定勢,但突然發現這條路走得不對,要掉頭的時候,會很難受。我們會很誠懇地提出我們觀察后的見解,跟企業一起分析問題,可貴的是我們比企業家有一種更客觀的第三方的認知。我們會提出一些他們看不到的外界信息,這讓紅杉成為很多企業信賴的伙伴。當然,一針見血提出這些緊迫的問題,很多企業家也不喜歡聽,但我們不能回避問題。當然,投資人不能是企業順利的時候不聞不問,不順利的時候,突然君臨天下,發號施令。我們平常就是跟他們在一條船上奮斗,并肩作戰的伙伴和股東,所以企業更多的時候感受到的是我們的幫助。 投資不是一個“光鮮”行業 本報記者:一個好的投資人具備什么素質? 張帆:最終是做人,聰明才智、閱歷、經驗都重要,但踏踏實實做人更重要,像你希望被別人尊重一樣尊重你見的每一個人,尊重這份事業,熱愛這份事業,是一個成功的投資人不可缺少的素質,否則很難把投資事業做大做強,我們希望把紅杉中國做大做強,做成一個百年老店。 本報記者:很多創業者對投資人愛恨交加,你怎么評價自己? 張帆:企業家跟我的關系都是長期的伙伴。因為我看待企業的發展比較宏觀,還有我做人做事的態度。就像人和人的關系一樣不管是伙伴關系、同事關系、婚姻關系,按照我做人的哲學,確確實實為對方著想,為企業長遠發展著想,應該是只有愛沒有恨的,是一種深厚的戰斗友誼。 本報記者:很多人覺得投資人手里掌握著大量的資金,飛來飛去,似乎是個很光鮮的行業,你怎么看這份職業? 張帆:其實一點也不光鮮,是一個要踏踏實實刻苦耕耘的職業,跟其他行業沒有區別,拿著錢更多意味著肩上的擔子和義務。我們管理紅杉資本,對我和沈南鵬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義務和責任,它給你的不是一種優越感和居高臨下的心態。錢放在我們這里,讓我們來管理,如果我們做得不如別人好,沒有讓這個錢產生預期的效益,我們自己都無法面對自己,所以沒有那份瀟灑。給我們錢的有很多美國的大學、醫療機構、非營利組織,他們從我們這里獲得的回報,能夠為社會創造巨大的效益,能夠讓這些非營利組織有更多的資本去改善環境,改善貧窮地區的教育,改善看不起病的人的醫療條件。任何時候我們都在完成一種使命。我們有幸讓這些人把錢放在我們這里,他們的信任就是我們的動力。當我們看到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這些錢得到有效的增值,讓投資于我們的機構有更多資金開展他們的項目,你能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讓社會上的資金得到了最有效的釋放,良性循環起來,這是非常光榮的事情。 70年代人的壓力很大 本報記者:大三的時候你隨父母到美國,為什么沒有選擇繼續完成學業,而是進入兩家小公司,這段經歷帶給你怎樣的幫助? 張帆:有很大影響,首先是反差,從學校比較愜意的生活環境到了一個艱苦的環境,讓人產生了一種挫折感。這種挫折感能夠讓人奮發,挑戰自己,激發出自己以前不曾有過的能量。那段時間比起我在清華讀書的日子艱苦多了,白天工作,晚上上課,還要做很多事情,很不順利。但每一段經歷都是財富,再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我有了從容的心態,也讓我有了超強的自信,畢竟走過一段彎路,能夠體會到別人沒有體會過的酸甜苦辣,對人的根本素質和性格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從清華上大學到在美國拿到本科學位花了8年時間,路走得比別人彎曲很多,但是卻得到很多寶貴財富,對我后來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報記者:你最初的專業是計算機,為什么后來轉為金融管理類專業? 張帆:小時候,對技術有一種天生的熱衷,但到公司里發現,把一個東西成功產業化,帶給消費者,帶給企業,帶給社會,它里面所蘊含的是一個系統工程,技術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我非常好奇,是什么能夠讓一個產品或者服務進入社會,產生巨大反響,給人們帶來便利。它是如何創造的,財務、市場、銷售、研發、生產等,一系列的環節,它讓我對企業的發展、成功的過程非常興奮。所以為了拓寬知識面,也為了更清楚了解我前面所說的命題,決定轉行,后來證明這也更適合我。 本報記者:在你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最滿意的事情是什么,有沒有比較困難的時刻? 張帆:創建紅杉資本,去美國留學,都是意義非常深遠的時刻,但非常自豪的事情還沒有,應該是在今后的發展中會出現。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在美國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有一定困難,需要在新環境中拼搏,但與上一代人的經歷相比,我還是非常幸運的。 我個性比較從容平淡,既沒有大喜也沒有大悲的感覺,反正還有很多年,默默低頭耕耘吧。這是我做人的一種態度。 本報記者:現在的生活是不是你理想中的狀態? 張帆:應該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未來希望持續這種狀態,讓我繼續發掘和培育更好的中國企業,在中國優秀的企業家帶領企業成為世界上不朽品牌的過程中,我能夠有幸參與。將來老了,回頭看,會覺得自己這一生走過了一條非常有意義的道路。所以我希望持續目前這種狀態。它讓我不斷學習,跟出色的人接觸,珍惜每一次會面,包括通過國際航空報講述自己的故事。 本報記者:你有沒有比較欣賞的投資家? 張帆:沃倫•巴菲特。他是當前最卓越的投資家之一。幾十年來,他持久的驕人業績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最近,他將自己的一大部分財富捐贈給了慈善事業,更是令人欽佩。 本報記者:借用一個書名《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問,你覺得自己或者這代人心里的理想和憂慮是什么? 張帆:理想就是要成為國家的中堅力量,做民族、產業、經濟文化騰飛的一份子。現在我們這個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它決定了我們國家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崛起的國家,70年代人擔子很重。所以我們應該有責任感。 本報記者:最后想對創業的人有什么忠告? 張帆:成功的幾率是很大的,但是短期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放眼未來,踏踏實實做事,一定會成功。中國的環境非常好,從世界歷史看,想創業的人很少能有這么好的一個環境和機遇,但你要求明天就變成比爾•蓋茨是非常難的,所以胸懷要放寬,時間要放長,眼睛要看低,給予自己時間,最終成功的機會非常大。 (國際航空報“空中財經名人訪”合作機構: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北大國際MBA;網絡支持伙伴:新浪財經 Tom財經 搜狐IT/財經 騰訊科技 天極網 Techweb.com。聯系方式Email:gjhkb@163.com)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