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錫三:從經營草帽辮到帽業泰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1:41 中華工商時報
穆明 劉錫三從1911年創辦帽莊開始,在日后的經營中充分顯示出為了事業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使企業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擘畫才能,以比較獨特的經營管理打造出一個知名企業 天津盛錫福帽店是當今天津金街上的一家名店,至今已有九十余年的歷史。當年,其創始人和經營者劉錫三為發展國貨、打造名店,歷盡艱辛,苦心經營,終使盛錫福成為海內外享有盛名的帽莊。 劉錫三,別名占恩。1885年出生于山東膠東半島的掖縣沙河鎮。自幼家境貧寒,早年在青島一家外國飯店當小僮。后經人介紹到美商美清洋行當練習生學做草帽辮出口業務。他好強上進,工作勤奮,還刻苦自學了英語,不久就被提拔為洋行的職員。 劉錫三在美清洋行逐漸成為經營草帽辮生意的內行。當時國內“提倡國貨,振興實業”的潮流正推動著民族工商業的興起。劉錫三也在報刊上經常看到這樣的話:“中國如不能自造物品,六十年后恐中國所有之金錢,皆輸于國外,則中國滅亡將近矣。”鄰國的朝鮮不是被日本滅亡了嗎?聯系自己的業務,他想到,中國人與其出口草帽辮,再買進口的洋帽辮,何不用自己的草帽辮自制草帽。1911年,劉錫三和他的表兄芮某合資在天津開設盛聚福帽莊。他們在估衣街歸賈胡同租了一間門臉,除了制作草帽,秋季也經營彈棉生意。劉錫三從青島賒購草帽辮,到天津做成草帽成本很低,因此這個不起眼的小帽莊,卻盈利不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劉錫三隨美清洋行遷到天津,在美清任職的同時,繼續經營盛聚福帽莊。 進入20世紀20年代,連年的軍閥混戰,使天津租界地以外地區經商環境進一步惡化,商家開始向租界地轉移。盛聚福也遷到法租界,在天增里附近(現交通旅館旁)租了一間樓房門面,雇用四五人,專營草帽生意。樓上生產、樓下銷售,開支小,成本低,盛聚福的草帽因此價格便宜,銷路越來越大,一間門臉的門市已不敷使用。劉錫三的表兄芮某已于1925年病故,盛聚福從此由劉錫三獨自經營。他一心要做大這個生意。本族的劉子山是東萊銀行股東,通過他的關系,劉錫三到東萊分行的兩層樓房(即現在渤海大樓旁),作為帽店的新址。從此把店名改為“盛錫福”,并為盛錫福的產品注冊了“三帽”商標。劉錫三在店名、商標中分別加入自己名字的兩個字,可以看出他發展企業的遠大抱負。為了集中全部精力搞好經營,劉錫三不再委托代理人,他辭掉美清洋行的差事,專事經營盛錫福帽莊。 當時,盛錫福制作的草帽為圓頂寬邊式,雖有一定銷路,卻賣不過一下子時興起來的日本硬平頂式草帽。日本人用中國出口的草帽辮加工成這種新款式的草帽,再向中國出口銷售,獲利很大。劉錫三就試用普通漂白草帽辮仿制這種硬平頂草帽。正巧有一個叫桑斯的法國人要出讓他從法國運來的折式草帽機器,被劉錫三當即買下。此后盛錫福改用機器生產硬平頂帽,同時劉錫三又從青島聘來漂白技師周紹熙。這樣盛錫福草帽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新突破。當時一把草帽辮僅合2角銀幣,可制成草帽5頂,加上工料費也不到2元,在市場上賣到6元,還非常暢銷。因此日本草帽反倒是賣不過盛錫福了,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 1926年底,正趕上盛錫福3年結算大賬,獲得的純利是十萬多銀元。盛錫福的資金充裕了,為自身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劉錫三發覺社會上婦女開始以戴草帽為時尚,他迎著這股正在興起的潮流,聘來一位白俄婦女做女帽設計師。很快,盛錫福生產出一批批做工精良、帶有異國情調的新款女式草帽,在女帽市場上嶄露頭角,傾倒了許多愛美的女士。與此同時,劉錫三的經營思路也更為靈活。他在法租界天祥市場內設立了第一分銷處。又在盛錫福附近的濱江道(現登瀛樓對面)增設了進出口部,一方面做草帽辮出口業務以及兼營其它貿易,另一方面負責辦理進口澳洲羊毛,準備開辟呢帽生產。 進入上世紀30年代,盛錫福的產品又做了較大的改進和創新。1931年他們獨出心裁,首創用各色毛線、棉線和棕絲帽辮制成各式帽子。一上市就特別受歡迎,很快流行起來,不僅暢銷于華北各地、而且遠銷到南洋群島一帶。1934年,盛錫福在1931年設立的通帽工廠、氈帽工廠、印刷工廠基礎上,又增設氈帽帽胎廠。所用的全套制胎機器是劉錫三以20萬元銀元從德國禮和洋行買到的。從此盛錫福生產的三角式、流行式等各種呢帽和一部分禮式氈帽的帽胎完全自行制作,不再依賴進口。 到抗戰爆發前,盛錫福已經形成了輻射全國的經營體系。除了天津的總店和分店,還先后在北平、南京、上海、武漢、重慶、青島、濟南、徐州等地設立分號。各分號在經營本廠產品的同時,也采購部分當地產品出售。以種類多、質量優、價格廉,暢銷國內各大商埠,還遠銷到歐亞各國。“三帽”牌在國內外聲譽越來越高。在盛錫福帽莊鼎盛時期,全廠正式工人有二百八十多人,生產忙季還要大量錄用臨時工。產品達二百多種,年產各種帽子40萬頂。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領天津后,民族工商遭到嚴重破壞。盛錫福沒有躲過這場災難,迅速由鼎盛轉為蕭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挑起內戰,各地交通阻滯,原料來源中斷,盛錫福的生產和經營均陷入困境。到解放前夕,已到無力支付工人工資的地步,廠內僅剩下一百二十多人。 劉錫三從1911年創辦帽莊開始,到1948年去臺北經營盛錫福分號,在長達37年的經營中充分顯示出為了事業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使企業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擘畫才能,以比較獨特的經營管理打造出一個知名企業。 盛錫福帽莊在歷經了社會制度和企業所有制大變革、生產經營品種大變動以及企業組織大調整以后,“盛錫福”招牌的魅力和影響仍然沒有泯滅,1980年,這個老字號又得到恢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