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趙曙明:應該關注EMBA如何為中國企業服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8:59 新浪財經

  

趙曙明:應該關注EMBA如何為中國企業服務

  2007年8月28日,中國EMBA五周年系列訪談活動走進南京大學商學院。圖為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7年8月28日,中國EMBA五周年系列訪談活動走進南京大學商學院。圍繞南京大學EMBA的辦學理念、優勢和特色、品牌定位、師資建設、社會責任以及國際化等問題對話趙曙明院長,以下為訪談實錄:

  關于南京大學商學院

  1、趙院長你好,一直以來,南京大學商學院以“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為社會提供一流的服務”作為辦院的宗旨和目標。那么南京大學商學院在具體的學院建設中是怎樣去體現這個“一流”的呢?這五年來南京大學EMBA項目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趙曙明:南京大學的“一流”目標體現在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團隊,以及一流的學術水平。

  南京大學商學院的辦學理念是“國際化和開放型”。南京大學商學院起源于1902年三江師范學堂時期的商科,具有比較深遠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南大商學院在繼承南大優良的辦學傳統基礎上,重視辦學理念的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向世界一流的商學院學習,堅持與國外一流商學院保持全方位的合作。近年來,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南加州大學、密蘇里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英國劍橋大學、里茲大學、澳大利亞蒙那希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許多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經常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等國際知名學者和著名跨國企業總裁來院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選派教師到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等名校進修,接待境外學生來我院學習或進行學術交流。這些交流與合作都大大促進了我們辦學理念的提升。無論在課程設置、學科建設,還是在學生培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保持世界一流的水準。我們相信,一流的辦學理念,是南大商學院在這么多年的發展和建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流的團隊,指的是我們不僅擁有一流的教授、師資隊伍,也逐步建設了具有現代管理理念和市場意識、以及全面的服務理念的行政管理團隊。商學院的整體團隊的打造,是我們建設一流商學院的保證。南京大學商學院擁有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70%以上擁有博士學位,大部分教師都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同時,我們也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引進具有專業素質的高級人才,打造一個適應現代工商管理教育發展模式的團隊。

  一流的學術研究是一流商學院的生命線。南大商學院一直以高水平的學術研究享有盛譽。2002年—2006年,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社科基金項目1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2項,出版著作、譯著208部,發表SSCI、SCI論文10篇,發表一流、核心期刊論文1051篇,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6項。商學院開展了豐富的學術活動,1992年以來,與國外大學合作,舉辦了五次“企業跨國經營國際研討會”。2006年5月與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聯合主辦“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第二屆年會”。斯密論壇、德魯克論壇、EMBA 大講堂, MBA名家講壇等活動已經舉辦了多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大大活躍了學院的學術氣氛。今天的商學院是一個擁有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商學院,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和重要地位的經濟與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研究中心。

  這五年來,南京大學堅持一流的目標和標準,EMBA項目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首先,我們建立了比較成熟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的課程和教學體系,EMBA課程按照世界級的商學院的教學體系來設置,選用前沿的工商管理教材,根據課程的需要,選配教授執教,同時,加大本土案例的研究和教學。

  其次,按照市場的需求,我們提供不同層次的優質的EMBA教育項目,既有本土化的EMBA,對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管理具有非常針對性的教學。同時,國際化較強的國際合作EMBA項目,對于外企或在國際化進程中的國企和民企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五年來南京大學商學院共培養了900余名EMBA學員,學員滿意度非常高。我們的中外合作EMBA項目獲得了非常高的贊譽,并在國內外的排名中都名列前茅。

  2、目前國內只有清華經管學院已經通過了AACSB認證,其他一些院校正在積極的申請準備中,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這個認證對國內商學院的意義的?南京大學商學院是否也有申請AACSB認證的這個準備呢?

  趙曙明:AACSB的認證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承認。認證的過程有助于讓商學院明確自己的使命與特色,并有效地促進商學院提升教學品質,形成高水平的運作機制。最終的目標也是為促進商學院自身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認證是目的,更是手段,將推進商學院深層次的改革,提升學院的各方面的工作水平。

  國內商學院得到蓬勃發展也是近十年來的事,整體的水平距離世界一流的商學院還有很大差距。再加上歷史的原因,中國的商業環境與市場機制還不健全,非常有必要學習成熟的商業社會的管理經驗、管理理念、管理理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中國的商學院更加具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去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認證對于促進商學院與世界一流商學院學習和交流,形成成熟的運作機制,并持續性地加強在商學院建設方面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工商管理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南京大學商學院也在進行申請認證的準備工作。我們在今年進行了CIS的導入工作,進行教學和課程改革,打造師資隊伍和管理團隊,這一切都是為將來的認證工作做準備。

  3、EMBA正式成立五周年,是時候放慢腳步,總結經驗、整頓思緒,為EMBA未來的發展做一個系統的籌劃,那么作為南京大學商學院的院長,您是否已經對南大EMBA未來的發展有一個系統構想?

  趙曙明:我對南大EMBA未來的發展構想如下:

  一、誠聘名師傳授精深經營之道:南京大學商學院擁有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有教授4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5名,其中不乏長江學者和特聘教授,以及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教育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等優秀人才。我們還要引進大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教授,使得教授陣容更加強大。

  二、開拓國際視野加強海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海外著名院校建立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經常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和著名跨國公司總裁來院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同時,選派教師到歐美名校進修。通過這些國際交流與合作,讓南京大學商學院的教學體系與世界的高水平商科教育保持同步。

  三、設置辦學軟硬件符合世界一流商學院的水準:通過前沿論壇、管理沙龍、名企參訪、案例分析、拓展訓練、團隊競合、實戰提煉、計算機模擬、移

  四、整合豐富的人脈資源構筑堅實事業平臺:南京大學豐富的校友資源成為學員們取之不盡的人脈資源,融入校友網絡,不只豐富了他們的社交圈子,更能促進事業發展,增加了無限商機。

  五、提倡修身重道品位與品質統一:“品質”是南京大學商學院EMBA教育的關鍵詞,而“道”是南京大學商學院教育的核心價值。這里的“道”是為人之道、治學之道、經商之道、管理之道。EMBA學員在這里體驗到的不只是管理理念的精妙,更能領悟到受用無窮的人生哲理。

  •關于品牌

  1、可以說EMBA項目在2002年由教育部批準成立開始就處在一個品牌的時代,所以EMBA從誕生的開始就有濃郁的品牌特色,您覺得在激烈的競爭中EMBA如何實現自身的品牌化建設?南京大學商學院EMBA的品牌特色在什么地方?

  趙曙明:中國各商學院都在進行著自身的品牌建設,而且部分學校在品牌運作方面也都有成效。

  品牌塑造是長期的過程,現在的EMBA品牌大部分是依靠大學本身具有的品牌優勢,順勢而就的。現在商學院的品牌也基本上是大學母體品牌的延續。品牌是一個組織品質的反映。內功的打造是品牌塑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所謂內功,就是從教學理念到師資隊伍,從課程設置到教學模式等各方面的水準。高質量的辦學是品牌的最重要的保證。其次,要找到自身的定位與特色。只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獨特的品牌。

  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品牌特色在于建立在扎實雄厚的學術研究基礎上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有機結合。我們的項目不是簡單的教學,而是以系統性的品質取勝。

  原來的南京大學商學院比較內斂,不擅長做品牌傳播。現在我們開始注重發揮南京大學百年老校的教育品牌優勢,并以此為支撐,增加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影響力。我們在2006年注重品牌宣傳,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傳播出去,收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響,市場效果不錯。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尋求廣泛合作,注重市場推廣。另外效率意識和質量意識也是品牌意識的內在體現。

  2、您如何看待EMBA在品牌建設中的市場化運作問題?

  趙曙明:目前很多院校的EMBA項目都進行了市場化運作,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于院校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工商管理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EMBA畢竟是教育項目,中國的商學院運作這樣的項目也才只有五年時間,還有非常多的方面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去研究,我們應該把精力更多地用在EMBA教學的研究以及如何真正為中國企業服務這個核心問題上。

  •關于師資

  1、現在,師資力量還是EMBA教育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許多商學院缺乏優秀的教授,不少資深教授同時在多所商學院任教,您如何看待這種“教授多棲”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EMBA教學的差異化?

  趙曙明:師資力量確實是EMBA教育的關鍵因素,但是我們要看到,只有優秀的教授并不必定意味著EMBA的項目品質就高。我上面提到過,辦學理念是商學院最關鍵的因素。一個商學院,或者一個EMBA項目,涉及的不只是個體的教授,而是一個整體,具有系統性和關聯性。比如,EMBA項目的目的是系統性地提高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全面管理素質。那么,項目的定位和目標,課程的設置體系,以及教學方法和案例的研究,教學管理,等等各方面,都是這個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比如,我們的EMBA項目在課程設置時,按照國際最領先的商學院課程體系設計,并將國內外、學院內外的教授進行選擇和搭配,有的課程需要中外教授聯手授課,有的課程需要南大教授與兄弟院校的教授聯手授課,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將相關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給學員最大的啟發和收益。同時,我們在每次EMBA授課期間,舉辦EMBA大講堂,邀請政界、商界名流為學員們就熱點問題進行講座,這些講座是課堂內容的延伸和必要補充,可以大大地擴展學員的視野和交流平臺,這一切都是EMBA項目的總體品質的一部份。

  我認為“教授多棲”的現象具有比較多的正面意義,可以加強各校之間的交流,充分共享師資資源,這也能提高中國EMBA教育的總體水平。同時,這種現象并不會使得各商學院的EMBA趨向同質化。商學院的特色取決于它的辦學理念和項目的整體品質,EMBA教學的差異化也在于此。

  2、2002年教育部允許30所國內知名院校開辦EMBA教育,規定EMBA項目必須有三分之一的外籍優秀教師。在幾年的實踐之后,如何來看待這一條款呢?

  趙曙明:這條規定的出臺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當時中國EMBA教育剛剛起步,很多教授自己都沒有接觸過EMBA項目,在教學等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外聘外籍優秀教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我們的師資迅速成長,學習EMBA教育的模式與理念。但是,實踐起來有幾個難度。第一,很多學校邀請的不一定是最優秀的教授,這在實際教學中,學員的反饋也不是太好。第二,現在的EMBA學員的外語水平還不盡如人意,在外籍教授教學中,需要翻譯的輔助,這樣的狀況使得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我認為,與國外優秀商學院和教授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是不一定要硬性規定要聘請多少外籍教授的方式。我們南京大學商學院一直在對外交流方面走在國內兄弟院校的前列。多年來,我們與美國、荷蘭、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著名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經常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等國際知名學者和著名跨國企業總裁來院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選派教師到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等名校進修,接待境外學生的學習訪問。舉辦各種國際性會議。這些交流,一方面可以學習國際著名商學院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加速培養自己的師資和教授,另一方面,在學術和多種領域進行合作,提升商學院整體實力,著眼于商學院的長期發展。

  3、您曾經談到過一名稱職的商學院院長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社會活動者,要跟政府、企業聯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二是學者,做好教學科研工作,指導研究生;三是管理者,為學院教學科研發展進行籌資。那么您覺得我國的商學院院長的整體水平還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

  趙曙明:目前,我國高校商學院院長基本是學者出身,院長工作一般是他們的兼職,最多也就占到他們工作時間的一半左右。顯然,這與職業化的院長在角色上存在明顯的錯位,不利于商學院的管理和發展。

  •關于社會責任感

  1、現在大家都在談EMBA的教育要肩負起社會責任,讓企業家不僅能學到理論知識,也能在商業品德、個人素質上得到提高,雖然不能把EMBA當作萬能藥,但它卻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去實現?讓EMBA的教育中“道”與“術”更好的結合?

  趙曙明:商業倫理是現代商業之魂。早在1975年,沃頓商學院在全美首開了商業道德課程,而最近又設立了首個商業道德博士學位。凱洛格的EMBA也一直名列全球EMBA排行榜前列,其提供的商業道德課程和他的強項課程,例如市場營銷、電子商業及領導才能等一同位列EMBA課程排行榜前茅。

  “誠樸”是南大傳統精神中最本色的東西。“誠樸”是誠懇樸實的意思,其中“誠”是核心,是根本。“誠”是維系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商學院絕不僅僅是傳授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場所,更應該是教人誠實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園,如何做人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商德教育是商學院一個必不可少,極其重要的課程。至于應該占多大比例,則很難定。我想至少可以明確兩點:一是商業倫理課程應該是商學院的一門必修課程;二是商德教育應該滲透到商學院的其他課程的教學之中。

  2、現在許多大型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口碑,會積極地參加許多社會公益活動,您認為光是這些是否就足以體現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您認為企業家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什么?

  趙曙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當然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但是要注意不應該流于媒體造勢和炒作,否則,這些活動就已經變了味,只是市場活動而已。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最基本的體現是踏踏實實做好企業,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企業是一個“多面體”。作為經濟范疇的企業,它追求最大利潤;作為法律范疇的企業,它要作好“企業公民”;作為道德范疇的企業,它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個人價值的實現、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同社會責任的履行是一致的。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社會道德呼吁和企業文化理念,而且更應是企業必須參加的社會實踐。企業應該建立在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觀之上。企業不是“賺錢機器”,企業的成功歸根到底不在于賺錢的多少作為唯一的標準,而在于對社會的回報,將社會責任由一種外在的約束內化為企業的內在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起良好的公眾形象。

  •關于國際化

  1、“世界是平的”,在中國加入WTO后,全球化競爭的趨勢就更顯緊迫,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高層管理者的職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就成為必然趨勢,那么EMBA要采取怎樣的國際化戰略才能適應市場、滿足學員的需求?

  趙曙明:走國際化道路,把南大商學院建設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學院是我們的戰略選擇。為此,我們在教師的引進、教材的建設、學科的發展、科研的選題和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都強調“國際化和開放型”的理念,做到教育觀念國際化、合作辦學國際化、教師隊伍國際化、學生國際化。具體地說:

  一是樹立國際觀念,變本土化教育為國際化教育。積極開放辦學,合作交流,立足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世界視野的現代化、國際化的人才。在辦學中我們也認識到,教育的國際化也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給我們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方法,有力地促進中國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巨大的沖擊,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在吸收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不使我們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國際化中丟失,使我們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解決好中國的實際問題。

  二是教師隊伍國際化。在2002年的時候,南京大學商學院就面向全球進行招聘,這在全國的商學院中是比較早的。我們從事業感召、物質待遇、發展空間、感情投資等方面來制定人才策略,積極從國際市場中想方設法廣招賢才,從而造就一支骨干力量雄厚、新人輩出、在國際競爭中能站得住腳的優秀的教學科研隊伍,以確保教育質量。同時,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一方面,積極嘗試與國外知名大學、國內外著名企業開展聯合辦學的新途徑,引進國外優秀教師來南大商學院工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教育交流。另一方面,直接派遣人才赴西方發達國家深造,或是進行專項培訓,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專家交流渠道。

  三是加速教學體制等方面的改革。根據入世后形勢發展變化的要求,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學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改革。著眼于國際大市場的供需狀況,樹立市場意識,根據學校的辦學總體定位和辦學思路,構建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課程體系,創建能夠符合時代特征的、具有我國特色的商學教育體系。

  我們南京大學商學院一直致力于加強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學、南加州大學、密蘇里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荷蘭馬斯里赫特管理學院、英國里茲大學、愛克色特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許多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經常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等國際知名學者和著名跨國企業總裁來院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選派教師到哈佛大學等名校進修,接待境外學生的學習訪問。199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我們赴新加坡開辦MBA班,這是中國高校首次赴海外開辦高層次的學位班。2000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與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合作建設中荷國際工商管理教育中心。1992年以來,與國外大學合作,舉辦了五次"企業跨國經營國際研討會"。

  2007年我們南京大學商學院會使現有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更加扎實,從師資到品牌,再到生源,都要深入、扎實,強化,做到根深葉茂。如我們現有的中荷國際MBA項目(IMBA和EMBA)的品牌不錯,已經通過了歐洲的論證。而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的EMBA項目(NJU-Cornell EMBA),已進入美國《財富》雜志的國際項目排名,全美排名前十左右。還有一個美國密蘇里-圣路易斯雙碩士項目,先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學習一年,再到美國學習一年,還有三個月的美國公司帶薪實習。如今,南京大學商學院已經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走在國內兄弟院校的前面。

  2、國際化不僅體現在要有師資(外教)上,還包括國際化視野、創新精神、應變能力等,那么學院在課程設置上是怎樣安排來達到這些要求的?

  趙曙明:一是樹立“一個堅持、兩個服務、三個面向”的辦學指導思想。所謂“一個堅持”,即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所謂“兩個服務”,即服務于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工商管理實踐,服務于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目標;所謂“三個面向”,即面向江蘇省區域經濟增長的需要,面向現代化經濟建設主戰場和面向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培養跨世紀的高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是堅持管理才能培養與人文素質教育兼蓄并重。以百年積淀的南大精神和人文底蘊為基礎,我們在EMBA項目的課程設置上,注重整合性與決策性的特點與社會的需求,邀請多位校內知名人文社會科學教授為學生講授文史哲方面的課程,以充分發揮南京大學綜合學科群立場的作用,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充分享受南京大學政治和思想研究領域百年的深厚積淀和最新成果,研習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思潮和宗教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修養。

  三是實現區域化與國際化的有機結合。南京大學EMBA教育把自己的目標市場定位于為江蘇省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企業家和高層次管理人才。與此相對應,課程體系是針對長三角地區民營經濟活躍、中小企業亟待國際化、民營企業家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的特點設計的,特別注重民營企業管理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內容,同時突出企業國際化經營觀念及能力的培養。南京大學EMBA又以國際視野實現了與世界一流商學院的合作開發項目,培養在未來全球商戰中縱橫馳騁、信守良好商業道德、具備全球化戰略思想和決策能力、富于創新意識的管理英才。

  四是形成決策導向與知識整合相統一的教學體系。所謂決策導向,是面對國際市場和中國改革的實際變化,在課程的設置、內容和授課方法以及日常管理中緊密聯系實際,旨在幫助EMBA學生提高決策能力。所謂知識整合,則是在梳理現代工商管理理論與方法的最新發展基礎上,將前沿的研究成果與EMBA學生急需的專業知識相融合,采用模塊化的教學形式,給予EMBA學生最大的有效信息量。決策導向強調聯系實際和實戰教育,幫助學生領悟解決之道;知識整合注重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和信息量,引領學生登上望遠之巔。兩者的統一有利于塑造領袖式企業人才。

  3、國內的EMBA和國外比較,有哪些不足和優勢?應怎樣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使這個舶來品更好的為中國本土企業家服務?

  趙曙明:國內EMBA因為運作時間很短,還處在初級階段。與國外的EMBA比較,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我覺得主要有幾點不足:

  師資方面的不足。國外優秀的商學院教授大多具有企業管理和運作經驗,并且長期研究企業的案例,因此,在學術和理論的研究方面具有比較多的實證研究方法,貫徹在教學中,就會有比較多的實際操作的案例。而中國商學院的教授大多是科班出身,學術研究偏重理論,對于企業的實際案例研究比較少。反映在教學上,對現實的企業運作缺乏實際指導意義。南大商學院為了提高教師在實際案例的研究投入,制定了很多鼓勵政策,比如,對于進行企業案例研究的教師進行科研補助和科研費用,大大激勵了教授研究企業實際問題,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教授的本土案例也更多,更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指導意義。

  理論創新方面的不足。EMBA教育是舶來品,在西方先進國家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教學模式。中國的EMBA應該在學習這些成熟的理論體系的同時,也必須進行理論的創新。因為全盤搬過來,不能適應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現實的問題,必須要進行進一步的細致的學術研究,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工商管理體系和理論,這是擺在我們商學院面前的非常必要和緊迫的任務。

  教學方式方面的不足。這里包括教學系統的成熟度,教材的適合度、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但是中國商學院的EMBA項目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中國的市場經濟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企業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亟需具有現代管理理論的管理人才。這樣的形勢,對于EMBA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轉型期的經濟形勢,給商學院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商學院的學者和教授有非常多的案例和實際問題需要解決和研究。如果我們踏踏實實地吸取世界先進的管理理論,又能踏踏實實地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可以想見,這個時代應該有更多大師級的人物出現。但是,我們目前的問題是,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中不能保持冷靜的心態,更多時候都太浮躁,這樣的狀態不利于商學院的正常發展。

  趙曙明教授簡介

  趙曙明教授,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常務副主席、亞太人力資源研究協會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人力資源學會會長、江蘇省企業管理協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趙曙明教授197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英文專業;1981年留學美國,1983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87年再度赴美,1990年獲美國加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高等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1年在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商學院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后研究。

  趙曙明教授在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跨國經營的研究方面頗有造詣,出版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管理科學文庫)、《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等二十余本著作,撰寫了二百余篇論文,他是最早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引進到中國,并將西方人力資源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學者之一。他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項目,深入到中國企業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適合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分別于1992、1996、1999、2002、2005年成功組織了五屆企業跨國經營研討會,美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斯坦福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Michael Spence博士和美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芝加哥大學著名人力資本教授Gary Becker博士到會做主題報告。趙曙明教授先后十多次獲得國務院、教育部、江蘇省政府以及南京大學頒發的教學和研究獎;作為五位獲獎者之一,于1996年獲得前國家教育委員會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管理科學);在1997年被中國人事部等8部委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1998年、2002年、2006年三次被江蘇省評為“333工程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1999年和2004年被中國教育部聘為“教育部第四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1999年和2003年被中國教育部聘為“全國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06年起擔任副主任委員。2000年、2002年和2006年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分別聘為第八屆、第九屆、第十一屆學科評審組成員。2002年至2006年兼任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2002年被評為財智中國HR年度人物。 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辦和國家教育部聘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趙教授從2002年起擔任英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 Culture Management的合作主編(Co-editor)。 2003年9月9日被南京大學表彰為2003年度南京大學先進工作者;2003年他的著作《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獲得第13屆中國圖書獎和江蘇省第8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12月2日在澳門獲2004年度中國商學院領導成就獎。趙教授從2004年起連續三年被世界經理人周刊、人民網等評為 “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十大管理大師”之一。2006年2月18日被評為“中華十大教育英才”。2006年5月1日被授予“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5月13日被Seton Hill大學授予“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底他的著作《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

  趙曙明教授曾是夏威夷大學、多倫多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等八所商學院的兼職教授,現為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兼職教授;他曾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及新加坡等地講學。他已為多家國有、外資與民營企業進行了管理咨詢。他還擔任歐洲KHD Humboldt Wedag International Ltd.、蘇寧電器連鎖集團有限公司、江蘇蘇豪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大公司的獨立董事。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攜手新浪共創輝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