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管理者還是MBA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7:35 《管理學家》
“工商管理碩士(MBA)畢業生都該在自己前額烙上骷髏圖海盜標記,再加上他們不適合做管理的警告詞。他們是商學院的產物,這些學校專把錯誤的東西教給錯誤的人。MBA學生中極少有人有任何管理經驗,而你無法在教室里教他們如何管理! 看到這段話時,不由得幻想了一下貼上海盜標志的MBA出現在企業領導人面前的情景。那些決策者們,是會被這個海盜標志、這句警告詞嚇得將他們拒之門外,還是會被MBA頭上“擅長企業管理”的光環所迷惑,迫不及待地高薪迎他們進門? MBA在整個世界成為搶手貨,似乎企業不擁有幾個MBA,便不夠“現代”,不夠“規!薄 然而,在這樣一股MBA的狂熱思潮之中,冒出了一個另類卻振聾發聵的聲音:“MBA是因為錯誤的理由用錯誤的方法教育錯誤的人! 如果換做別人說這句話,這個人肯定會被那些MBA的供求者們用口水淹死;但說這句話的人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位管理大師之一,一個在世界一流學府講授了15年MBA課程的人。 作為一個深知目前MBA教育弊病的學者,他用了四年時間創作了一本能將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MBA們一瞬間投入地獄的著作:《管理者而非MBA》(Managers Not MBAs)。他聲稱:“這本書我用了四年來撰寫它,用了15年來發展它,用了35年來思索它!边@位管理名家前后幾十年的探究,對正值巔峰時期的MBA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洞見,促使企業家和管理者們去審視和反思MBA教育的是與非。 在探討明茨伯格的觀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些數據:《福布斯》中文版公布,全日制MBA畢業生平均2.7年收回投資;畢業四年后平均年薪達到入學前的3.75倍。在職MBA畢業生平均1.6年即可收回投資;畢業四年后平均年薪達到入學前的2.8倍。職位上也是如此,就讀MBA之前,僅22.4%的學員擔任高層管理人員(總監以上職位),畢業后第一年這一數字上升到29.8%,四年之后更是上升到50.5%。 MBA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但是,正如明茨伯格在書中寫到的一樣,當他問到自己老朋友羅伯特的兒子為何要讀MBA時,年輕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發呆。他們并沒有真正去想MBA教育能帶給他們什么,因為他們想到的是:“如果我拿下好學校MBA學位的話,會有良好的前途等著我,豐厚的薪水、重要的職位,招聘人員會蜂擁而至,甚至有可能像足球明星一樣得到簽約獎金……一帆風順的軌道,美好的生活!边@就是他們讀MBA的原因。結合上面的數據,這個答案也在我們意料之中。而企業對MBA的盲目渴求,更是加速了這種狂潮。從1991年的9所院校到2004年的90所,十倍的增長速度,就不難看出整個MBA教育的催生程度。 然而,調查同樣顯示,國內MBA學生入學前的平均工作年限不到7年,即大多數學生可能剛剛接觸到管理,甚至還未有過任何實際的管理經驗。只是為了得到高管的職位,紛紛接受MBA教育。 于是,問題也隨之而來。2003年沸沸揚揚的一位名校MBA被辭之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警鐘。企業需要思考MBA是否就是高效管理者的代名詞,MBA就等同于人才;而商學院也要思考,以目前的教育機制培養出來的MBA們,是否就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這些問題在明茨伯格的這本書中,答案一目了然:目前的MBA教育無法培育出真正的領導者,因此“企業不應該雇傭MBA畢業生”。 書分為三個主題來闡述現行的MBA教育。第一點,是對于MBA的批判性思考,它本來是工商管理教育,而現在卻歪曲了管理實踐。第二點,則是探討在一個嚴肅的教育過程中培養管理者應該做些什么。第三點,他指出管理實踐本身脫離了正軌,給社會帶來了機能失調的后果。 這位管理大師列舉了MBA教育之非:管理學的授課者們一股腦地將自己認為是真理的知識、結論、規律、方法傳授給學員,并堅信這些理論具有普適性,是絕對的,可以被任何一個企業套用、模仿和克隆,全然不顧每一個企業的實情如何。他們夸夸其談地紙上談兵,也導致了學員畢業之后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商學院用了錯誤的方式招收了錯誤的人,又再次用錯誤的方式傳授了錯誤的內容,導致了一系列錯誤的后果。 在明茨伯格看來,錯誤的招收方式和錯誤的人才在于MBA的入學考試內容設計和招生條件的不合理。誠然,優秀的管理者都是聰明的,但不稱職的管理者并不意味著其智商的低下。而目前MBA入學考試的設計和學員的條件,都體現了對實際管理經驗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人傳授管理學,好比對一個除自己就從未見過第二個人的人談心理學一樣荒謬!迸e個例子,印度一家商學院MBA招生的條件是,學員有兩年以上的管理經驗。而兩年,能有多少實際的經驗呢?對于一個畢業后想擔當企業管理重任的管理者來說,這一點點經驗又怎么足夠呢? 至于錯誤的內容,明茨伯格分析到,現在所謂的傳統MBA項目,招收的大多數是那些年輕的、即使有點管理經驗也少得可憐的老師。進行管理教育的教師們自身都沒進行過很好的管理教育,更別提商業實踐。這一點就限制了他們只能通過分析和技術的形式,再輔以授課的一些技巧,強調自己所授之課與企業管理的“絲絲入扣”。那句針對管理咨詢課效果的調侃之語套用在此處倒也合適: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去一動不動。在這樣的授課環境中,學員誤認為自己接受的就是管理者的培訓,畢業之后能成為勝任的管理者。而這樣一種管理教育和管理實踐,包括接受這種管理的企業和組織,將承受的就是明茨伯格提出的四種錯誤后果—教育過程的墮落、管理實踐的墮落、公司組織的墮落、社會制度的墮落,逐步展開,層層遞進。 自然,作為大師,對于現行MBA教育制度絕不僅限于抨擊,而是有破有立。在書的下半部分,明茨伯格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地提出了IMPM項目。IMPM是International Masters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的縮寫,意思是國際實踐管理碩士。因為管理的本質在于實踐,管理是一門實踐科學,不聯系實際就沒有生命力。這個項目旨在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優秀管理理念的人才。自1996年起,明茨伯格就開始在世界各地推行這一新的管理學教育模式。本書的第二部分就是對這一模式的深度闡述。 其實,IMPM這個概念早在財經記者斯圖爾特·克雷納(Stuart Crainer)創作的Business,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中就提到過。只不過在那本書中,明茨伯格尚未對MBA制度進行如此強力的抨擊,只是簡單地提及了他對于管理教育的一些想法。 明茨伯格系統地講述了這一新型教育模式,提出了8個發展管理教育的建議:管理教育應該限定在實踐中的管理者的范圍內;課堂應該把管理者的經驗運用到他們的教育當中;洞見性的理論有助于管理者理解他們的經驗;從概念性見解的角度對經驗進行深思熟慮的反思是管理學習的關鍵;分享他們的能力會提高管理者對于他們的實踐能力;除了課堂上的反思,還要在對于組織的沖擊中得到學習;上述所有建議都應該被融合到一個“有經驗的反思”的過程當中;課程、結構和教師隊伍相應地要從支配的設計轉變為靈活的促進。 正如那本讓他聲名鵲起的《管理工作的本質》奠定了其管理大師的地位一樣,這本《管理者而非MBA》一樣也是其他管理學者難以超越的,也將繼續引發國內企業和MBA教育界的反思。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