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商學院 > 正文
 

起跑線上的失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1日 11:16 精品購物指南

  ——紀念中國動畫電影80周年

  3月的廣州春季動漫展,5月的深圳春季動漫展,6月的杭州國際動漫展……算上馬上要在上海舉辦的動漫展,中國幾個大城市的上半年幾乎都經受過動漫的巡禮了。每一個所謂動漫展都在吆喝著中國原創和宣傳本民族文化,可現在的問題是,一大堆捧得金獎銀獎歸的國產動畫大片,似乎都不太能吸引中國孩子的注意。從1920年萬氏兄弟出品了中國第一部動畫
電影《大鬧畫室》開始,中國動畫已經走過了80年。但至今,國產動畫越來越多,讓人記住的卻越來越少,更別提什么經典了。

  陳菲5歲的兒子從幼兒園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電視定在動畫頻道,為的是看《哆啦A夢》。演不完連飯都不吃,直到國產動畫片的片頭曲開始才上趟廁所。陳菲對兒子能準確地分辨幾個奧特曼的不同,卻連一個《水滸》好漢的名字都說不出的現狀很不滿,終于逮著一次機會按著兒子看了一集《水滸英雄秀》。那一集出場的英雄是武松,只見打虎之前的武二郎忽然換上了皮裙高喊“我是泰山”,之后便在空中飛來飛去。兒子無視陳菲的驚愕轉身離去,口中嘟囔“原來武松是泰山變的,我早就看過了”。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相繼開通了北京、湖南、上海3個動畫頻道,但從收視率來看,絕大多數的國產動畫片都無法達到1%,這還是在廣電總局“黃金時段只能播出國產動畫”的要求之下。與此同時,偶爾播出日本的動畫片卻在中國吸引了龐大的受眾群,不僅僅在電視臺播出期間有著很高的收視率,而且其影響力一直延伸到了生活之中。在百度搜索網站上輸入日本動畫片“柯南”為關鍵詞,可以找到2940000個條目,而在搜索國產動畫片中的佼佼者“藍貓淘氣3000問”時,只有55700個條目。據零點調查顯示,在中國兒童最喜愛的動漫作品中,日本動漫占70%,歐美動漫占27%,而中國原創動漫,包括港臺地區只占3%。而在中國兒童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有19個來自國外,而國產動漫只有“孫悟空”孤獨一人。

  現狀如此,國產動畫已經對當代中國兒童的啟蒙失語了。

  或許把動畫片扯到文化的啟蒙上去,似乎實在有大義凜然之嫌,但想想《名偵探柯南》對中國孩子普及的新干線、壽司、和服,甚至《義經》的常識;想想《圣斗士星矢》中那些長篇累牘的對于希臘神話和黃道12星座的介紹,我們就能明白這層文化“底漆”的重要性了——多少年之后你可能忘記了“天馬流星拳”,但對于“星座運程”,你已經養成了定期閱讀的習慣。不能說國產動畫片忘記了啟蒙這件事,恰恰相反,在“文以載道”和“寓教于樂”的傳統之下,國產動畫片一直比較重視對少兒的教育,這是一個良好的目的。但是,這種教育往往通過“布道”的方式,而非讓孩子自己思考,因此忽略了對思考習慣和思辨能力的培養。題材的單調使得國產動畫片既缺乏想象力,又脫離現實,從而失去了對受眾的吸引力。

  國產動畫失去吸引力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做工粗糙。中國文化的確較其他民族早熟的現實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個特性,至少在動漫領域內,導致了某種意義上的集體性創造力缺失。這是個令人沮喪的事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動漫人在《大鬧天宮》的巔峰上戛然而止,自此幾十年再沒有在這個行業里給過人們任何實質性交代。少有人覺得不妥。要知道中國動畫和世界動畫的發展幾乎是同時起步的,要知道鐵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蟲,走上動畫之路是因為1943年在電影院看了一部中國動畫電影———萬籟鳴兄弟繪制的《鐵扇公主》,這位“公主”影響了一個龐大動畫帝國的誕生。但遺憾的是中國此后卻沒有出現第二個“公主”。

  中國動漫人習慣于把問題歸結到錢的問題上。計劃經濟下,我們可以要求范曾去畫小人書《水滸》,可以讓劉繼卣去畫《西游記》,但到了市場經濟怎么辦?沒錢就沒有大師的參與,沒有可以厚積薄發的后備力量。目前國內的職業漫畫人不足百人,他們最大的困難是收益得不到保證,發表的園地少,稿費低,供職或簽約單位抽取的費用卻不少,所以一般職業漫畫人大多只能堅持兩三年的時間。其實中國漫畫界也曾想參考日本工作室的模式,培養一批自己的“大家”。1993年8月20日,大陸本土第一本漫畫雜志《畫書大王》創刊。顏開、姚非拉、陳翔等許多漫畫人都是在那個雜志上嶄露頭角的,雜志第二年就達到了幾十萬的發行量,但隨即由于種種原因被停了,從此國產漫畫一蹶不振。

  那時留下的姚非拉是目前國內最受矚目的新生代職業漫畫人,“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與家長的沖突幾乎伴隨著整個過程。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不少人在凌晨三四點仍在趕稿,在上世紀90年代堅持漫畫的中國少年大約是世界上意志最堅強的人!顏開1998年就不畫了,主要是對前途懷疑了,他的《雪椰》出了8卷,由于一個人包辦了所有的工作,覺得自己的才華好像用盡了,難以為繼,結果跑到一家公司上班去了。”

  沒錢,沒人,沒作品;沒作品,沒人,沒錢,成了國產動漫惡性循環的怪圈。

  今年,是鄭淵潔筆下的皮皮魯誕生25周年,也是《哆啦A夢》誕生35周年,現在幾歲大的孩子是不會知道皮皮魯這回事了。林琛是看鄭淵潔動畫長大的,在上海動漫節前夕,在自己的BLOG里他為曾經的偶像寫下了一句話:“多可憐!我們的孩子起跑了,傳遞的卻是別國的接力棒。”

  本報記者 王立成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