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唐古拉:遇見最豐盛禮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15:0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楊 磊 那條天路,慢慢遙遠 倒下。
沒有任何征兆,我直愣愣地想抓住桌角,但一切已來不及。在海拔3700米的拉薩,在虔誠的大昭寺對面。 有一分鐘的時間,我以為見到了神靈。有這么快嗎?在我剛到達拉薩的傍晚,在高原日落的斜暉中,在我還沒來得及清洗污垢的心靈時。 這次,我和我的伙伴們是為了對一條天路的禮拜而來,正如達瓦一路長叩,從家鄉那曲走向拉薩一樣。對于一條即將改變青藏、改寫人類部分歷史的鐵路來說,我以一分鐘的休克達到了瞬間的自省。 年輕的我們,在這塊布滿了歷史的塵土,撒滿了神靈的土地上,各自沉緬。歷史用它特有的方式將我們帶到一個連結中國內地與高原,連結中國與世界的地方。 要有改變。 如果我們不能夠跨越隔離人類和自己本性的深淵,航向月球又能得到什么?在一切發現之旅中,這是最重要的,沒有它,其余的不僅變得沒有用,還會帶來災禍。 這是湯瑪斯·墨頓的思索。 這條天路一定會讓許多東西朽化,也注定會生長出未來的希翼。正如飛翔在高空的雄鷹,它們看見了,一隊又一隊的人馬進入青藏,它們聞到了一車又一車滿載的貨物的氣息。 這是商業,或者說這是經濟。 但是,歷史不會如此簡單。當神靈給予你一樣東西時,它一定也會剝去你的另一樣東西。 佛說,因緣處處。因此,一定有持續不斷的輪回,讓那個心連續地存在。 我們從漫漫遠路走近天路,我們也將看著天路慢慢遙遠。而連通其中的是我們共同的心。 (楊磊) 西藏、青海報道 這是一條充滿神意和福祉的道路。 哲蚌寺的堪布(堪布是喇嘛們在學術上僅次于格西的一個稱號)們總是提醒那些打算通過這條道路尋找福緣和神祗的人們:不要想著能有任何捷徑。 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堅信:這條穿越陡絕的唐古拉山、深入極度缺氧的高原腹地通往拉薩的道路,絕對不會湮滅無痕。 這曾經是一條并不穩固的路線。在過去上千年的漫漫時光中,它曾經以馬道、便道乃至公路的形態出現。 現在,一條被命名為“天路”的鋼鐵軌道已經蜿蜒進入拉薩,它仿佛穿行于歷史的帳幔,去尋找那些如此深刻地烙印在每一個進入西藏的人的生命里的地方。 一個名叫慕生忠的將軍注定將會被多次提起——50多年前他打下的一個木樁造就了一個名叫格爾木的城市。 這個被稱為“進藏之門”的小城,最終成了歷史的一個起點——從這里出發,鐵路通往拉薩。 從格爾木到南山口 在藏傳佛教歷史上,這就是著名的“亡靈之路”:從這條路線進藏的信徒們,往往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格爾木,僅僅是一個蒙古語的名詞,寓意“河流密集的地方”。直到奉命修建青藏公路并探詢修建鐵路可行性的慕生忠將軍的出現,他在一片荒蕪的沙漠中插下一根木樁,并宣稱:這就是格爾木。 這之前,游牧的牧民和斑駁的帳篷填充著這塊荒蕪貧窮的原野。在更早的1300年前,文成公主穿越日月山曾經走過這片土地,當時她一度回望長安,“不知今生何處”。 在她感慨的地方,后來最終演繹出一條指向拉薩的道路——穿越昆侖山、唐古拉山以及念青唐古拉山最終到達拉薩的線路——成了一千多年來內地與西藏最為直接的通道:唐蕃古道。 這個時期的格爾木,只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它的真正開端,始于慕生忠帶領的第一批為解放軍運送物資的駱駝運輸隊來到這里,格爾木“物資集散地”的定義開始形成。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涌入這個城市,他們都希望借助這個進藏的門戶,實現這樣那樣的夢想。 1300年前,文成公主曾在這個城市短暫停留;更早的時候,西漢霍去病的部隊也在它的邊緣屯兵——他們都是為了去更遠的拉薩。 這導致了格爾木的一種非常奇特的社會現象:城市消費高,流動人口多,一項大型工程的上馬和完工就可以直接造成它的繁榮和衰退。 2001年,青藏鐵路二期格爾木段至拉薩段工程上馬,短時間內,中鐵集團的20多個工程局進駐格爾木。 青藏公路的興盛徹底導致了以便道和馬道為主的唐蕃古道的衰敗,雖然沿著青藏公路前行,仍然可以看到這條古道的痕跡。 但西藏持續攀升的物資需求,則使得青藏公路不堪重負。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駐藏軍隊的所有物品主要靠后勤供應,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之交,每個邊防士兵年需物資1.2噸,到1996年每個士兵已經需要4~5噸運量的物資。 這使一個停頓了23年的計劃重新上馬——1960年,西寧至格爾木段青藏鐵路一期工程開工,用了19年,鐵路修到了格爾木南邊20公里的南山口,但因為技術原因,這項工程陷于停頓——直到2001年,鐵路工人再度進駐南山口。 南山口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新名字“新青藏鐵路零起點”。從格爾木出發到南山口,進昆侖山到玉珠峰,100公里的路程內,海拔從3000米陡然升高到4100米。在藏傳佛教歷史上,這就是著名的“亡靈之路”:從這條路線進藏的信徒們,往往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6年前,哲蚌寺的旦巴堪布也是從這條路線進入拉薩。他說,沿途除了兵站,幾乎沒有其他建筑。 從南山口到可可西里 電影導演陸川在這里拍攝了著名影片《可可西里》。他說,只有心靈純潔熱愛一切生靈的人,才能通過這里。 南山口是一個沒有多少故事的地方,從地圖上看,它只是一個孤零零的點。 這似乎跟青藏鐵路的走向有關。作為一條被稱為“進藏輸血管道”的鐵路,終點的意義要遠遠大于起點。 鐵路從南山口出發,沿著起伏的昆侖山脈,從海拔2700米的格爾木轄區進入海拔超過4000米的昆侖山腹地,最終穿過可可西里。 旦巴堪布說,從現實意義上說,昆侖山在青藏線上意味著現代文明和藏地的第一次分割,以往的歷史證明,這座人類幾乎無法生存的龐大山體,阻擋了多次現代文化向藏地輻射的努力。 現在,穿山而過的青藏鐵路正在試圖將這種地界上的阻隔改變。 旦巴堪布說,在天葬中,烏鴉是帶靈魂上路的天鳥。而在昆侖山脈上崎嶇前行的青藏鐵路沿線,烏鴉則成了最好的指引——它們消失的地方,意味著可可西里無人區的到來。 青藏鐵路在可可西里地區幾乎沒有任何花哨的舉動,它只是拐了一個彎,穿過海拔4772米的昆侖山主峰然后持續前行。 鐵路工人們說,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簡之又簡,因為這里的生態實在脆弱,無論是沉湎地下的千年凍土,還是已經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藏羚羊,都經不起鐵路的折騰。 隨著鐵路的通過,可可西里也不再沉寂。可可西里保護局的局長才嘎說,他們將向全國發出征求志愿者的通知,用來加強可可西里的環保工作。 兩年前,電影導演陸川曾經在這里拍攝了著名影片《可可西里》。他說,只有心靈純潔熱愛一切生靈的人,才能通過這里。 從昆侖山到唐古拉 這也是青海通往西藏境內,最后一個能夠看到有固定建筑的地方——這意味著現代文明在這個地方的開始和終結。 火車和公路繼續前行。 50多年前,慕生忠將軍在規劃青藏線時,曾經在沿途設下了多個兵站。在每一個兵站的周圍,都自發聚集著很多跟汽車和交通有關的商業設施——餐館、加油站以及修車行。 這些隨著交通線路出現的設施都是這里的稀缺資源。在格爾木每公升價格為4.85元的90號汽油,在沱沱河地區——青藏鐵路通過可可西里后進入的最大一個鎮子——價格就變成了4.95元。 這里的海拔平均在4500米左右,當地人說,沒有鐵路的時候,所有的物資都要從格爾木通過公路運送,使得這里的消費明顯的超過內地。 而青藏鐵路的通過,使這個鎮子開始出現新的變化。當地人相信,這里的物價將有可能大幅下降,“以后再也不用吃4塊錢一斤的西瓜”。 但對于在此經商的人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在當地經商的河南人宋黎明說,在過去三個月里,鎮上已經有兩個加油站和7家餐館歇業,這些店戶的流向都是拉薩——青藏鐵路的終點站。 從沱沱河出發,火車必須經過一個橋梁,橋下蔓延的水流一直沿著山勢向下,這里就是長江的源頭。這里修建了一個車站,這也是青藏鐵路45個車站之中能夠落客的幾個車站之一。 在規劃中,這個小鎮將為進藏的火車提供加水等服務。 旦巴堪布在6年前通過這里的時候,沱沱河的水流還是非常湍急,他說這是沿途為數不多能夠感受到生活氣息的地方,至少野狼不會肆無忌憚地在路面上游蕩。 青藏鐵路在穿過一個名叫雁石坪的小鎮邊緣之后,就能看到青海地區的最后一個兵站,唐古拉兵站。這也是青海通往西藏境內,最后一個能夠看到固定建筑的地方——這意味著現代文明在這個地方的開始和終結。 再往前,就是茫茫的唐古拉山。 翻越唐古拉山 從這個地方開始,一直和唐蕃古道重合的進藏路線最終產生了分叉,雖然它們的終點都是拉薩,但這種方向選擇卻充滿了玄機。 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在唐古拉山開始分道而行——公路依舊沿著山勢往前,一直到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由此翻山而下,進入西藏境內;而鐵路則在唐古拉兵站繞了一個大彎,繞道唐古拉山脈從其西北方向延伸百余公里,最終進入羌塘無人區。 這意味著從這個地方開始,一直和唐蕃古道重合的進藏路線最終產生了分叉,雖然它們的終點都是拉薩,但這種方向選擇卻充滿了玄機。 七年前,來自成都的地質勘探專家就開進了羌塘無人區,他們正在進行的工作是要驗證一個傳言——羌塘無人區內存有大量的石油。這些專家們說,目前已經勘探出,該地區擁有100億噸石油儲備量,相當于兩個大慶油田。 而這正是青藏鐵路斜刺沖過的地方。作為交通運輸線存在的鐵路,在西藏地區將會被賦予更深刻的寓意。10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古伯察曾經說過,這個地方需要的是用一種更廣泛的運輸方式和更加大眾化的形態實現與內地的緊密聯系,“而不是高高掛在高原之上天空之下”。 在這個意義上,從唐古拉山口通過的青藏公路和繞道而行的青藏鐵路都將承載這種使命:它們的區別是,公路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傾向于物資輸送,而鐵路的出現,則進一步的拓寬了西藏向外的空間——它將以更廣闊和更加持續的方式,和更多人一起,實現一次大的跨越。 于是,2005年9月西藏自治區官員們翻越唐古拉山口來到青海,跟青海省政府簽訂了一份協議,要在青藏鐵路沿線建設青藏經濟帶,最終使這片龐大的高原成為中國的能源戰略腹地。 美國人梅·戈爾斯坦在《喇嘛王國的覆滅》中同樣提到了這個觀點,只不過他是引述了一位名叫龍廈的西藏官員的話。龍廈曾經在舊社會的西藏推動了著名的“龍廈改革”——一場被公認為西藏向現代化方向努力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變革,但他最終以失敗收場。 他們的觀點,最終都回到一點:西藏必須要有一條面向內地而且能夠保證長期通暢的交通線路。 而對于穿越在這條線路上的人們而言,他們并不會過多的想到這些。他們往往認為,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埡口,幾乎是他們一生能夠到達的最高高度。 從這個埡口出發,汽車不過8個小時左右的行程,就是拉薩。7月1日火車通車之后,這個行程將縮短為7個小時。 穿過埡口,拉薩在足下 在7月1日,沿途的很多人都將會看到火車依附在那條已經被稱為“天路”的鐵軌之上,他們將會迎來一個擁有火車以及對外新型交通路線的新西藏。 內地慣用的一次性打火機開始變得難以點燃,火柴的火苗最多持續15秒鐘就會熄滅。翻過唐古拉山埡口,往下是一個寬大的谷地——這是青藏線上,自然界布下的最大一個陷阱。 唐卡畫師久西說,在古老的藏語中,唐古拉山的含義是“兩個大山”。 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的谷地中,青藏公路持續前行,而在山的背后,青藏鐵路繞行的聲響已經撼動羌塘無人地帶,以至于車輛和人員會毫不戒備地順山直下谷地,然后緩緩爬升,最終爬到海拔5176米的頭二九山。 這就是兩山之間的唐古拉谷地體現出的實質——氧氣在不自覺的海拔突變中消耗,最終變得極度缺氧。旦巴堪布說,這是青藏線上對外來文明的最大阻隔。 但是,作為青海和拉薩的自然分界線,唐古拉山的穿越才意味著西藏已在足下。 90號汽油的價格在這里變成了5.05元/升,而到拉薩之后,它的價格最終變成了5.45元/升;在物價攀升的同時,這里廣袤的資源和畜牧產品卻沒有任何可以施展的空間。 西藏社科院經濟戰略研究所王代遠副所長說,越過唐古拉山后,無論在地理意義上還是在經濟意義上,青藏鐵路都開始變得跟人們的預期相似——這里畜牧產品有望借助它的運力發揮力量,尚待勘探的礦產資源有望迎來開發熱潮,無窮的水電資源有望輸向內地。 沿著青藏公路穿越那曲的牧區,青藏鐵路突然從山的背后出現,一路俯沖而下,經過海拔47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進入海拔3700米的拉薩——它又一次和公路并行奔向同一個終點。在交通意義上,公路和鐵路在西藏境內終于開始發揮出合力,并使之最大化。 西藏發改委的官員說,在未來的運力調配中,部分的日用品仍將通過公路運輸,而其他的重型設施將會通過鐵路運輸,從而降低公路的養護成本——西藏自治區每年在青藏公路上的養護成本已經超過10億元,這也是該區最大的財政支出之一。 7月1日后,沿途的很多人都將會看到火車依附在那條已經被稱為“天路”的鐵軌之上,他們將會迎來一個擁有火車以及對外新型交通路線的新西藏。 或許,在很多年以后,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會懷念那一刻——當他們第一次踏上火車,第一次把臉貼在火車的車窗上,看遠處正在倒退的風景,第一次,在黑暗中穿過荒蕪的曠野和燈火暗淡的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