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畢業生該不該首先向耶魯大學巨額捐款?
據中廣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46分報道,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近日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萬8888美元。這是到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捐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捐款人張磊在中國中部長大,當年是高考狀元,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國際金融,后來由人大輸送到耶魯讀MBA,2002年畢業,獲國際關系碩士學位。捐贈888萬8888美元后,張磊面對媒體坦然地說,“耶魯改變了我的一生。”
這筆巨額捐款攪熱了民眾的心,并在網上引起聲勢浩大的辯論:有說“忘恩負義”的;有說八百多萬美元,不知可以修多少所希望小學,太不愛國的;也有的說,沒有國內學校的培養,何來今日成就和財富?既然要捐,國內國外都該捐等等。
中國畢業生該不該首先向美國耶魯大學巨額捐款?對網友激烈表現的態度我們能否予以理解?《新聞正反方》詳細解讀。
正方: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楊宏山
反方: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馬若龍
爭論一:中國畢業生該不該向美國耶魯大學巨額捐款?
正方:網友所講的忘恩負義說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他的行為是一種自愿的選擇,這種自愿選擇實際上也是理性的,他愿意將錢捐給誰是他個人的錢,他有這樣一個權利。同時他說,耶魯在他人生關鍵環節給他以巨大的助推作用,所以作為一個校友,作為對母校的回報,我認為無可厚非。
反方:我們應該考慮到中國人的情懷,張磊是非常具有中國氣息的,在捐款的數目都非常具有中國風格,888萬8888美元。張磊是中國的留學生,單純的捐給耶魯,我覺得于情于理均說不過去。
爭論二:對網友表現的態度我們能否予以理解?
正方:這樣一個否定,尤其是忘恩負義的說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是個人的選擇,我們知道張磊這個畢業生確實非常優秀,因為這筆捐款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作為一個畢業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能積累,尤其是他的事業的成功,與耶魯大學有著非常重要、密切的關聯性,所以他對母校的這樣一種回報,不僅僅是對于教育的一種回報,實際上耶魯大學對他個人的成功,資金的運作有很大關系,這不像新聞表面報道那么簡單。
同時對他今天給耶魯大學捐贈,并不意味著他明天不會給中國的大學或者中國其他一些機構有捐贈。我們知道行為總是有先有后,不能因為他今天這樣一個行動而對張磊產生質疑,我覺得要以平常心看待。
反方:網友表達自己的意見,應該支持我們網友的價值取向。就像我們自己家庭,含辛茹苦的培養了一個孩子,送出去留學,學到了真實的本領,他不是去回饋桑梓之地,而是單純的回饋給了自己家庭的一個競爭對手,而且目前他自己的家庭還不是很富裕,正需要支持與幫助的時候。與其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理智上而言肯定是他的權利,但從感情上來說我覺得肯定還是說不過去。
從整個國家教育的發展來說,我們能夠理解網友在網上做的一些評論,我覺得他們剛好表達了一種非常深的渴望,就是希望我們國家的高校,包括它的財富管理,也包括我們國家本身對教育的投入,它教育發展的環境、人才培養的模式都有一個很大的改善。這個消息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爭議或者廣泛的關注,與我們網友對教育的深深地渴望和期待是密不可分的。
爭論三:中國的高考狀元卻稱耶魯改變了他的一生,中國大學要不要反思?
正方:應該說張磊這個事情并不意味著我們國內教育有一些負面的評價,因為張磊現在取得的成功與他在國內很好的基礎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人的發展的一些關鍵的環節確實有一些關鍵的一些因素,一些機遇會使得人的發展突然體現加速度的快速發展。我想張磊今天所取得的成績確實跟他在耶魯,把握這樣一個機遇有關。
至于國內教育怎么樣去發展,當然需要資金,也需要社會的力量的介入。但是我想,不能把我們國內的發展和個人的捐贈這兩者之間建立如此密切的聯系,是不必要的。
反方:代表了一個群體對于在中國受教育和在美國受教育,這兩種教育完全不同的評價體系,甚至認為在美國他的發展很迅速。但是我們要看到,如果他沒有在國內受的基礎的教育,打下的堅實基礎,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這樣一步。這個問題從長遠來看,我們高校也應該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