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師資遭遇斷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1日 08:03 每日經濟新聞 | |||||||||
屈成才 2005年5月,《每日經濟新聞》第一次發布MBA就業調查報告就曾指出,師資將是制約我國商學院未來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月以來,我們先后與中國最頂尖的管理教育機構掌門人進行對話,結果發現,這一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將是最大的障礙。 師資已經成為最大的障礙
“過去的十多年時間里,我們的很多優秀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對中國的高端管理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現在中國商學院也和中國企業同樣面臨著國際化壓力,師資問題是目前最大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徐飛對《每日經濟新聞》說道。 “長江商學院之所以能夠取得長足發展,關鍵就是依靠我們這些既擁有國際理念又對中國市場了如指掌的大牌華裔教授,現在我們有18個世界級教授,但是還不夠!”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表示。 “師資力量解決不好,中國就不可能出現國際一流商學院,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在這方面努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說道。 師資,猶如企業加工產品的生產線,即使擁有再好的原料,如果沒有一流的流程控制、世界級的技術水準,一定不會擁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產品。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但是,引進大牌教授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也不僅僅是一個學科帶頭人的崗位,更加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軟性環境。 首先,國內大多數體制內商學院眼下盡管擁有較大自主權,但是在人事任免、資金使用等環節上還是缺乏靈活的市場機制。其次,以教授為主導的內部氛圍在許多商學院還無法實行,更多的時候行政占據主導地位還普遍存在。在是否完全市場化運作的商學院“商業模式”這一問題的探討上還沒有定論,因此,無論是培養高端教授的前期投入,還是后期有利于高端教授成長的土壤環境,目前都存在問題。 鑒于上述原因,師資成為困擾中國商學院的最大問題也就并不奇怪。 兩極分化不可避免品牌和特色才是王牌 2006年,幾家歡喜幾家愁。當MBA項目在中國發展十多年之后,商學院兩極分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許多擁有足額招生名額的學校已經無法用足,即使學費一降再降。 今天,品牌優勢、項目特色已經逐步成為一線學校的王牌,眾多學校用于MBA項目推廣的經費甚至已經停止了,因為招生已經完全沒有問題。 而一些在為生存發愁的商學院也許現在應該考慮,一旦國家放開招生限制,到底還能存活多久? “以后,就是適者生存!今后將一批商學院從現在的名單中消失,這已經無法挽回,因為他們落后太多,市場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徐飛堅定地說。 洋學堂“狼來了”,土私塾準備棉衣過冬 一年一次的全球著名商學院巡展在中國總能吸引到很多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管理教育機構“日子比較好過”。 同時,當很多海外商學院來到中國市場時,由于教育部規定,海外辦學機構不能獨立運作,必須與國內高校進行合作招生,因此,“狼來了”也就意味著“錢來了”。 一家著名海外商學院項目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他們每招一個學員,都要交給中國的合作伙伴相應比例的資金,而在中國,他們幾乎是獨立運作。 這樣的好日子對一些“混日子”的商學院來說到底還有多久?“狼真的要來了嗎?” 2005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在一次商學院發展論壇上就曾經提出,中國商學院不變革,遲早淪為海外商學院“代加工企業”,他的話絕非危言聳聽。 總之,不管今后政策走向如何,我們相信,商學院作為教育機構,一定不能完全按照市場規則辦事,但是也一定要具備超前的市場眼光,早作調整。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提出,提前準備棉衣過冬,在此,我們也同樣提醒中國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