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創新業績無捷徑 金錢買不來成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14:0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長期以來,企業對創新的追求一直是一種以信心為基礎的行動:花的錢越多,利潤就越多。 實際證明,要扭轉局面可沒有那么容易。博思艾倫近來進行的一項名為“博思艾倫全球創新1000”——2004年全球范圍內在研究開發方面投入最多的100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可能讓你產生對這種觀點的懷疑。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地評估關于研發工作對企業
更高的研發支出能夠轉化為競爭中的優勢,這個觀點已經流行了幾十年,而且目前這種說法變得尤其盛行。您可以隨手拿起一本商業雜志或者報紙,都會發現大量的證據證明更多預算會產生多么好的效果,在企業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是如此。 這種觀點很可能是過去一些想法的延續。在產品更為簡單、工藝流程不是很成熟,同時競爭不太激烈的年代,企業生產了新的產品,理所當然它們的客戶會來購買這些新產品。研發、生產、市場和銷售各個部門只需要完成各自的工作,而很少需要進行跨部門的管理經營活動。 可是我們周圍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產品的生命周期更短,這使新產品項目的流動速度更快。客戶對產品特色的需求使產品變得極為復雜化。順理成章,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一部快速有效的創新引擎在競爭當中的價值。但是,在大多數企業的核心功能中,創新的管理可能是最缺乏連貫性以及嚴格的規定的了。 博思艾倫全球創新1000研究的結果不啻為一聲警鐘。研發的投資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聲望或者可能帶來其他好處,但是對大多數企業而言,主要的義務應該是為股東創造價值。受管制的壟斷組織有時在與政府監管者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討價還價時,也曾經為過多創新投資的合理性做過辯護,AT&T對貝爾實驗室就是這么做的。這些組織創造了一種國家效益,例如,增加了技術培訓人員的數量并且形成了能夠促進投資、就業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設施并且強化了國家的競爭優勢。 但是對于在自由市場中競爭的企業而言,過多的、或者效率低下的研發支出都會使股東的回報大量流失,最終消耗掉可以用于未來創新工作的資源。這些企業的領導者應該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否把精力集中在正確的項目上了?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和效率來實現這些項目嗎? 正如寶潔公司(#51)負責創新與知識的副總裁Larry Huston在2003年指出:“美國國內大量的研發工作都是不可持續的……研發支出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銷售額增長的速度。” 研究的發現為他們提出了諸多不同的問題。如果研發的支出不能保證企業獲得競爭力,哪些評價標準能夠為企業未來的成功提供最合理的指導?政府在推廣創新最佳實踐方面能夠起到什么有效的作用?換言之,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傳統的觀念都是錯誤的。實現可持續的創新業績沒有捷徑——你不可能通過花錢買來成功。如果您是一個企業領導人,現在已經是挽起袖子、打開創新工作的黑箱、重新開始工作的時候了。企業未來的生存能力全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