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執著于一次又一次的創業,不是因失敗而放棄,而是因成功而放棄
文/本刊記者 王喜軍
周末,夜色降臨,北京望京湖光中街附近開始熱鬧起來,一輛接著一輛的奔馳、寶馬、保時捷之類的高檔車排隊而入,讓這里顯得格外熱鬧。開車的大多是白領,他們的終點站比較一致,幾乎都是在這條街上的桔子望京酒店。桔子酒店是吳海的第三次創業,也是原攜程團隊的人創建的第四家連鎖酒店。1997年,吳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提供酒店預訂服務并最早實行會員制的商旅管理公司——商之行集團有限公司。其間,他曾創下了一個月訂出3萬間客房的奇跡,不過這個公司最后還是被攜程收編了。2001年,吳海離開了攜程,開始創建財富之旅網站,而后又將財富之旅賣給新浪,新浪又轉賣給藝龍。在藝龍CEO接班人的許諾下,吳海在藝龍做了10個月的高級打工者。
吳海承認自己是草根創業者。有人說,這年頭草根創業,成功機會比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機率高不了多少。不過吳海的運氣似乎不錯,他創建的公司不是被收購了,就是拿到了投資。反倒是自己投資的幾個公司,無疾而終者卻有好幾個。圈內人稱吳海為“創業狂”,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天生的創業者。所有的英雄只不過都是時勢塑造的而已,雖然時勢初起時,不少英雄并沒有能看到真正的未來。比如吳海也有嘆息,當年如果自己的眼界能更寬廣一些的話,可能事業會發展的更大。只是,創業從來沒有如果,所以,他告訴自己,所有的決定在當時來說,都是最好的決定。
對于有膽量的人,吳海總是很佩服,雖然他也表示,有膽略的人未必就有遠見。但文人們常常存在的毛病是,有遠見而不敢做,所以他們總是在給有膽略的人打工。吳海顯然不愿意讓自己重復這種角色,所以他總是在選擇創業。
吳海把桔子酒店定義為設計師酒店,他最傷心的事情就是桔子被用戶定位為經濟型酒店,雖然用戶還在上面加了一個定語“最好的”!拔覀儚膩聿唤薪洕途频,也從來沒有宣傳過。用戶在網上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經濟型酒店’,這是我最傷心的事!痹诿绹ㄖ䴓I頂級設計師Amy的幫助下,桔子酒店做得很時尚,但吳海本人卻一點都不時尚。多數時候,他總是一身休閑的打扮,并且非常討厭西服之類的正裝。
為了保證品質,桔子酒店現有的店面都是直營店,總量有20家,其中還包括了4家在建的。與如家、漢庭、7天連鎖拿到的巨額資金相比,桔子酒店兩輪3000萬美金的融資并不算多。而且,桔子酒店的單店投入要遠遠大于競爭對手,雖然相應的單店贏利也要高于經濟型酒店。未來兩年內,桔子酒店打算發展到超過50家的規模。而規模達到50家的時候,吳海認為桔子已經具備了上市資格,F在桔子的第三輪融資還在進行中,據說價格不菲。
真實、本色、草根創業,是吳海身上的關鍵詞。他還說自己是一個有點愚忠的人,對幫過自己的人一定會努力去報答。商之行當初賣給攜程的時候賺了一筆錢,吳海當時只把三分之一留給了自己,剩下的三分之二給了手下的弟兄,雖然他們并未持有股份。而談起給行業帶來巨大影響的“人海發卡”模式,吳海一再強調,這個模式的首創者并非他本人,而是當初在“商之行”工作的一個叫“葉子”的女孩,他只是采納了她的建議。“不能說沒她就沒這個行業,但是至少她改變了這個行業的格局!
吳海曾經是學校運動隊的運動員,主攻長跑和短跑,后來腿跑壞了,就沒有再跑。他覺得自己控制力比較差,所以玩完游戲后,都會把軟件刪得干干凈凈。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看書,看的最多的雜志是英文原版的《經濟學人》,其次便是《時代》周刊。正常情況下,吳海會在早晨七點鐘起床,穿一條大短褲,踩一雙拖鞋,然后拿著一本書,一邊朗讀英文,一邊記英語,邊走邊看,在自己住處的花園里,或者在北京的馬路上轉圈。“除了學生之外,全北京市估計就我一個人,在持之以恒的這么讀書。我就順著馬路往前走,走大概一公里多,再走過來,一路讀著書頭都不抬。尤其在周、六日的時候,我可以在街上走兩三個小時。有時也會曬曬太陽,不耽誤事,又可以讀書,我覺得挺好的!
不搶地,不挖人
《當代經理人》:桔子酒店是在2006年底創辦的,從那時到現在,房價總體上一直在迅速上漲,這就意味著:首先,桔子單店單價投入要比競爭對手大;第二,趕上了房地產行業的上升周期;第三,新《勞動合同法》頒布等因素,使得所有成本從2006年底到現在一直都在急劇增加,而桔子酒店融到的錢又比競爭對手少,這對桔子會造成什么影響?
吳海:從錢這個角度來說,你說的對,房價一直在漲,其實對我們來說影響比較大的。但《勞動法》對我們沒有影響,因為我們一直比較老實。桔子是屬于客人不要發票我也交稅的那種酒店。
房地產周期的話,我覺得這個主要是因為競爭因素,倒并不是說房地產行業本身。我們這個行業做得都是舊樓,舊樓一般都已經沒法做房地產了。但因為做這一行的人比較多,相對說舊樓的價格會上漲,這是事實。尤其是一些好的地段,已被圈定了。但這種地方是不斷出現的,因為相對來說國有企業比較多,老廠房會不斷的出現。店面選址是有競爭,但還沒到找不到地兒的地步。
《當代經理人》:前兩年酒店行業都在搶店長,不少地方都給店長開出了高薪,甚至還有喊出百萬年薪口號的。桔子酒店的店長是如何招聘的?
吳海:店長這塊我們的方針比較明確:第一,我們的店長都是從內部找的,我們不從外部招;第二,我們招人時不需要有酒店經驗的人,我們的店長也都比較忠誠。因為他剛進我們酒店的時候,就是從基層做起的。這樣,他在公司有成長的機會,一般來說會比較忠誠。
《當代經理人》:你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對哪些方面最注意?
吳海:首先要包容跟自己性格不一樣的人。但最根本的,我覺得人還是老實一點比較好,有一定的忠誠度比較好,剩下的就是別太笨——有的崗位最好別派一個太笨的人,確實沒辦法,培訓起來比較費勁。所以,老實、正直、忠誠,腦袋還行,這基本上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另外,就是你對人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太高了就容易對人苛刻。可以心里說我希望你這樣,但是一定要有準備,他不是這樣的。工作我給安排的是10分的話,做出來是8分或者7分,這是意料之中的。所以從我本人的角度來說,我很少覺得失望,盡管我也希望員工能做出一個12分來嚇我一跳。
互補與透明
《當代經理人》:創業團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吳海:核心創業團隊的其他人都是投資人。如果說這個團隊里面有一起創業的,跟我一起進來的有現在負責項目開發的副總馬曉冬,我們在一起做公司十幾年了,大家真是互相比較默契,相互間一句話說一半,就知道對方要說什么。另外,在工作能力上我們也絕對是互補的。對外交流,比如與一些企業談判,他一定比我強;但跟投資人溝通,我一定比他強。我有一點理想主義,他應該屬于務實主義者。反正只要我先認識的人,到最后他都比我熟,我很佩服他,有什么事都是他打電話。這種能力沒辦法,也是一種天生的氣質。有的事情是屬于需要拉下面子的事情,我也拉不下來,他做得比較巧妙、圓滑,又能把事辦了,又不讓人傷面子,這類事情我就明著跟他說,這個得靠你,我不行。
《當代經理人》:桔子酒店現在投資方比較多,但一般來說大家都覺得公司股權背景越簡單越好。請問你是如何跟投資者協調的?
吳海:第一,大家認識時間比較長了,相互都比較了解。一個最好的回答是:去年經濟危機期間,形勢這么差,他們還在給我們追加投資,這是最有說服力的。甚至有的股東投的其它項目賠了60億人民幣,還在繼續支持桔子酒店的項目。
對投資人來說,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及時披露信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提前告訴他,別嘗試隱瞞,別嘗試把所有的苦自己背著,結果有些漏洞沒堵好,最后這個漏洞越來越大。你還不如早點告訴大家一起來堵這個漏洞,或者讓大家心里有一個預期,這樣比較公平,所以我覺得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二,現在投資人都懶的找我們,因為我們業績好,大家談話時都稱我吳老板。就像他們說的,你千萬別走,你走也得做一個顧問。人都是這樣,很正常的,業績好的時候你是他的老板,投資人再大又怎么樣?我給你提供業績了,幫助你賺錢了。
桔子不是終點站
《當代經理人》:你認為自己是天生的創業者嗎?
吳海:這倒沒什么天生的,走到這一步了那只能往前走了。不過我確實比較喜歡自己做,這樣自己發揮的余地大一些。
《當代經理人》:你之前有過兩次創業,分別創辦了商之行和財富之旅,但是兩個企業最后都被賣了。這兩次創業對自己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吳海:學會了跟投資人的溝通。商之行比較失敗的一個地方就是最后賣掉了,當時它已經是全國最大的。當初確實是因為自己的眼界不夠寬廣,我個人對網絡經濟的發展并不看好,因為當初的網絡速度太慢了。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后來我反思:第一,不能輕易否認一個東西,不能自己做不行,就覺得它一定不行;第二,跟投資人的溝通問題。剛開始做時,年輕只是借口,沒耐性是真的。賣那個公司,包括后來我走人,都涉及到跟投資人溝通和理解的問題。現在可能經過了很多磨礪,我自己變得更成熟了。包括后來在一些公司的遭遇,覺得公司內耗什么的,都很正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當代經理人》:桔子酒店是你的終點站嗎?
吳海:應該不是吧。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我的專長可能是比較喜歡創新,但是公司一旦穩定下來,守業的人能夠做得比我更細,我也許就只能是出出主意了。做細活不是我的特長。
《當代經理人》:你把自己定位為創業者而不是守業者。有人說,這種命運有些悲情?
吳海:我倒沒覺得吧。要做成一件事情,最后無奈讓人攆走,那另說。但如果說你本身有這個控制力,企業做到一定程度,或者你想做別的公司,或者由于自己的能力問題,或者在剛做項目的時候因為經濟、環境等因素考慮不周全,不得不做出放棄的決定,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沒覺得悲情。但我相信在當時的信息量下,你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這個決定肯定是當時最好的決定,回過頭來你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我不覺得悲情,就跟做生意一樣,有掙的也有賠的,你不能說賠了就是悲情。
《當代經理人》:你覺得自己的氣質屬于哪一種類型?
吳海:我有點愚忠吧。幫過我的人,我就會犧牲掉很多東西去報答,甚至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像做這個企業,就是因為一些投資人過去幫過我,就做了,后來才是逐漸喜歡上了這個行業。其實我當時在藝龍也不錯,等著當CEO。過去也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我覺得我是屬于草根上的人。家是外地的,沒有任何背景,都是一步一步做上來的。也沒有一下撿到一桶金的機會。我可能運氣好一點,擅長的地方可能正好能跟一些投資人對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