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仁虎 湯計 李佳鵬
在中國乳業界,“伊利式增長”是個謎。2001年,伊利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是27億元;2005年,伊利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121.75億元,成為中國乳品行業首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的企業,并通過了全球頂極品質驗證,成為惟一一家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同時獲得了“2005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排行榜乳品行業第一”等榮譽。2006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3.39億元,利稅總和13.77億元,納稅高達10.32億元,高居中國乳業榜首,是惟一一家進入中國納稅500強的乳品企業。2007年,伊利集團又被內蒙古自治區國稅局和地稅局聯合評為“A級信用納稅企業”。
伊利,成為中國乳業最耀眼的名字之一。“伊利式增長”的秘訣是什么?“由于強大的技術作支撐,伊利一周就有一個新產品上市。”伊利集團副總裁張劍秋說,“伊利的科技研發走在了其他乳品企業的前頭!
記者在伊利集團采訪,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現代化:生產車間的設備和工藝流程是世界頂級的,從擠奶到制成產品,甚至到碼垛、倉儲都是自動化操作。記者發現,正是靠著持續不斷的科技研發才創造了“伊利式增長”的典型案例,同時也引領了中國乳業的發展方向。
引進世界先進技術使伊利生產技術與國際全面接軌,改革奶牛飼養模式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有關資料顯示,上個世紀我國一千余戶乳品加工企業的年銷售總額不及“和路雪”的一個零頭,而中國乳品行業缺少一個引領方向的行業龍頭是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伊利首先針對核心企業技術含量低與管理水平低的弱點,開始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和管理系統整合。據行業專家介紹,伊利是乳品行業第一個將超高溫滅菌技術引進國內的企業,也是第一個將無菌灌裝技術應用到液態奶生產中的國內企業。這兩項技術的引進,開辟了中國液態奶市場發展的新紀元。
在此之前,我國的液態奶都是按照傳統加工工藝生產,保質期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因此在整個行業發展上受到極大的限制,在這種條件下,奶粉和冰淇淋幾乎占據了整個乳品市場。而伊利超高溫滅菌技術和無菌灌裝技術的引進完全改變了這種狀況,將液態奶的保質期延長至數十天之久,使我國液態奶生產工藝第一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也改變了我國乳品業的傳統格局。
除了液態奶的加工技術,伊利還大量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奶粉和冰淇淋生產技術及設備。張劍秋告訴記者,1999年伊利從德國羅威馬引進的自動充氮奶粉包裝機,大大地延長了產品的存儲期;2001年在大慶杜爾伯特投資2.6億元,從丹麥引進世界一流的全自動化控制的奶粉生產線,建設目前亞洲單線生產能力最大、最現代化的高檔奶粉生產基地;從丹麥、意大利等國家引進了十多條達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際先進水平的冰淇淋生產線,有力地提升了其冷飲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鞏固了行業領導地位……這一系列世界先進技術的引進有力地推動了伊利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的轉變,同時也使伊利實現了在乳制品生產技術上與國際全面接軌。
在發展“硬”技術力量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同時,伊利還在奶牛飼養模式改革方面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記者了解到,以前農民都是分散擠奶,但“數量不夠就加水,濃度不夠加米湯,品質難以保證”是這一擠奶方式的弊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確保奶源質量,早在1996年,伊利在全國乳品企業中率先實施了“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原奶經營模式,被業內稱為“伊利模式”。
張劍秋介紹說,這一模式的具體做法是:在不改變奶牛仍由奶農分散飼養的現狀下,伊利在奶牛的繁殖、飼養、防疫、飼料選擇以及子牛購買等方面給奶農提供服務;同時,由伊利投資在奶牛飼養集中的村鎮建設現代化的標準擠奶站,奶農將奶牛送至伊利指定的奶站排隊擠奶,擠奶過程在沒有人工污染的環境下完全自動化。
同時,伊利對擠奶、儲存、運輸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各擠奶站實行微機管理,自動記錄每頭奶牛每天每次的產奶量和奶質,根據產奶重量和質量,伊利定期與奶農進行奶款結算。
2003年,伊利再次率先實行了“奶牛小區”的飼養模式,進一步朝著“集中飼養、集中擠奶”、“大規模、小群體”的現代化飼養模式邁進。所謂奶牛小區,就是各戶奶農將奶牛集中到奶牛飼養小區來飼養,奶牛的所有權仍屬于奶農,但由伊利對奶牛小區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對小區內的奶牛實行統一防疫、統一配料、統一收奶。據統計,截至目前,伊利已經建立了以呼包、京津唐、東北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時開辟了內蒙古錫盟、赤峰和山東、山西、西安、沈陽等新的奶源基地,自建和扶持個體建成標準奶站4000多個,扶持民營牧場200多個,扶持建成奶牛小區731座,可控奶牛頭數逾200萬頭,形成了“以農戶養殖為起點,規模化經營為基礎,標準化奶站為聯系紐帶,企業聯農戶”的乳業產業化生產模式,帶動了數百萬農戶從事奶牛養殖。累計發放奶款近230億元,惠及農牧民近500萬人。投資額和建設規模都遠遠高于其他競爭對手。
對于伊利集團的這種做法,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乳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羅永康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乳品工業與國外乳品工業的最大差別并不是表現在乳品設備和乳品工藝上,而是表現在奶源質量控制方面上,國外的奶源質量要遠遠高于國內。“乳品設備只要有資金就可以引進,但奶源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也并不是僅僅需要資金的投入,因此,在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企業必然要加大奶源的建設提高奶源的質量。”羅永康說。
張劍秋認為,這些成就的取得與伊利長期以來一直注重企業自主技術創新是密不可分的。1999年,伊利用在科技研發創新上的經費投入是4000多萬元,2006年已達到三個億,并建立了三級研發體系,技術人員達到900多人。
“伊利集團的技術中心目前已經實施完成或正在實施的科研項目,有國家項目三項、企業自主項目125項,與國內科研院所聯合研發的項目九項,取得乳品新產品專利權近300項。”伊利乳業技術中心主任云戰友說。
長期從事乳業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發政指出,一方面目前國內的乳品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技術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另一方面在外資大舉進入中國的背景下,我國乳品市場面臨的風險比較高,據麥肯錫預測,在2010年前將有一半的企業被淘汰。
任發政說,“十五”期間我國奶業在數量、質量和產值上都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同時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其中,乳制品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率由2002年6.8%降至2003年6.1%、2004年5.4%,這嚴重暴露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這一突出問題。因此要想保證我國乳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保證行業利潤,乳品企業必須開展自主創新。
在高科技的支撐下,伊利集團開始頻頻推出新產品,其中以有機奶產品和低乳糖產品為典型代表。
記者了解到,盡管有機牛奶在國外市場上風靡已久,但在我國乳品市場卻是一項空白。伊利集團率先向有機牛奶的相關技術發出挑戰并成功推向市場。在內蒙古伊利有機奶牛生產示范基地里,記者看到一群奶牛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飼養著:它們吃的是天然的、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有機飼料;它們的糞便被用來發酵制造沼氣,為牧區提供天然能源;而制造沼氣所產生的沼渣、沼液則被當作非常好的有機肥料用來肥土肥田。
“金典有機牛奶是伊利集團歷時三年打造的全新乳品!痹茟鹩颜f,2006年4月,伊利集團首家獲取了國家環?偩钟袡C食品認證中心(OFDC)頒發的“有機奶牛精飼料加工”和“有機奶粉加工”等兩項認證;在10月又獲得了“有機奶牛生產”和“有機液奶生產”另外兩項認證。
金典有機奶取得成功之后,伊利集團又高調推出國內第一款據稱可有效解決“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問題的“低乳糖奶”——“伊利營養舒化奶”。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為21.7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市場增長的重大障礙之一就是我國“乳糖不耐受”或者乳糖酶缺乏人群的大量存在。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調查顯示,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3至13歲兒童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最高可達87%,且成人發生率更高,其癥狀多表現為飲用牛奶后腹瀉、腹部不適、腹脹、腹痛等。
據伊利市場部人士介紹,伊利營養舒化奶采用超高溫滅菌(UHT)后無菌添加工藝和“乳糖水解”技術,解決了“乳糖不耐受”問題,此產品研究歷時四年。
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品牌,伊利新動作不斷,還推出了LGG酸奶、伊利高鈣CBP健骨配方奶粉、伊利嬰兒金裝“A+B”奶粉等。
其中,LGG酸牛奶新品,是伊利引入高科技、提升產品檔次的又一重要成果。伊利早在2005年8月就與芬蘭維利奧公司簽約,取得了全世界最好的益生菌株LGG在中國市場五年的獨家專營權。最值得關注的是,伊利酸奶獨有的LGG特耐胃酸,能夠以活體狀態定殖腸道,有效抑制腸內有害菌,這是其他產品難以比擬的。
云戰友說,在國外,益生菌已在幾乎所有的奶制品中應用,在營養補充劑、豆制品和果汁中也有廣泛應用。據粗略估計,目前全球益生菌奶品的消費者約有四億至五億人之多,發達國家益生菌乳制品占乳制品整體比例已達到30%,目前我國還低于5%,因此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以伊利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已經在高端產品市場上向洋品牌發起進攻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民族品牌由此在本土所進行的國際化競爭中取得了突出進展。
據介紹,在我國乳品市場上,洋品牌過去占據了幾乎所有的高端市場,導致消費者陷入了一種認識誤區,即國內乳品企業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但近年來,以伊利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已經在高端產品市場上向洋品牌發起進攻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民族品牌由此在本土所進行的國際化競爭中取得了突出進展。在中國乳品行業排名前幾位的企業里,目前只有伊利一家沒有外資參股,因此,伊利是中國民族工業企業的典型代表,在民族品牌與洋品牌的市場競爭中,伊利肩負了更多的責任,并努力與中國其它本土品牌一起共同將乳品行業的市場蛋糕做大。
這在奶粉領域和冷飲業表現得尤為突出。記者了解到,以往在這兩個領域,外資品牌占據了大部分份額,國內品牌所占份額極小并且大多數產品處于中端或中低端。但目前在伊利的帶動下,局面已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奶粉領域,消費者以前普遍認為洋品牌比國產品牌好。但伊利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洋品牌的奶粉并不見得適合中國消費者。因為日常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導致中西方母乳的成分不一樣,洋品牌奶粉尤其是嬰幼兒奶粉基本都以西方人的母乳為參照研制而成。
為了生產更加適合中國人的奶粉,伊利在全球乳品企業中第一家致力于研究中國母乳成分,在奶粉上尤其是嬰幼兒奶粉研發上力求以中國人的營養需求為出發點,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做配方,以彌補洋品牌奶粉的不足,同時也使產品配方更科學。
AC尼爾森一項專門針對嬰幼兒奶粉的調查顯示,在中國一線城市,伊利品牌價值上升很快,已經在分享高端洋奶粉的聲望和利益。而在更體現渠道深耕能力的二三線市場,伊利奶粉在所有奶粉品牌中價值最高,成為最搶眼的強勢品牌,這打破了洋奶粉的壟斷局面。
與此同時,在冰淇淋市場,國產品牌也日益強大,而洋品牌的表現則日益低迷。統計數字顯示,在2003年,以伊利為代表的國內乳品企業所占的份額僅為1/4左右,而到了2006年市場狀況已經有了質的改變,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40%以上。
伊利股份發布的2006年年報顯示,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奶粉業務方面,銷售收入達到20.09億元,國內奶粉品牌市場第一的位置愈加鞏固;在高附加值的冰淇淋業務方面,伊利冷飲系列產品收入達到22.81億元,同比增長46.97%,連續12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
羅永康教授說,隨著國內本土企業的做強做大,廣告投入的不斷增加,消費者對于這些企業和產品的認知度有了質的提高,因此,消費者必然加大對自己所認知的企業和產品的購買力度,而這也必然帶動本土企業產品銷量的大幅提高,所以,本土品牌超越洋品牌并占據上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羅永康指出,國內外企業的產品定位各不相同,比如國外的企業在冷飲產品方面可能更多定位于高端產品,價格明顯高于國內產品。而國內企業在發展高端產品的同時,可能更多定位于中低端產品,這樣的定位模式更有利于占領市場。但他同時建議,國內的本土企業要避免在低端市場一味地打價格戰,而要開發更多的高端產品占領更多的市場,因為高端的產品盡管價格很高,但利潤也同樣很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