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周其仁:從史玉柱看中國企業的成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23:04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2007年5月16日,2007長江管理前沿論壇在上海花園酒店召開。新浪財經作為本次論壇的“獨家網絡支持”直播了本次論壇的盛況。以下為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發表主題演講的內容。 周其仁: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我想花一點時間來講一個小的問題,就是腦子里的問題。不少人會把企業啊,或者是公司看作是一個樓,所謂企業的成長呢,就是覺得把這個樓蓋得越高越大,如果選一個代表人物,我選史玉柱,非常出色的企業家,第一年推出軟件,有4百萬的市場銷售,第二年有3千5百萬的利潤,這個事情已經過去15年了,今天來看一個剛剛下海的,年輕從學校出來的人有這個成績,放在今天也是一個不錯的數字,但是這3千5百萬的利潤使得史總的頭腦里我想叫做大樓式的成長觀念開始起作用了,他要蓋樓,要蓋38層的大樓,他是珠海的企業,38樓的方案拿出來了以后覺得還不過癮,不足以反應雄心,改成了64層樓的建設方案。這時候正好哪一位省長看了以后說64不太好啊,所以就改成蓋70的了。這在92年70層的樓要10億人民幣,當時我們的金融制度是可以賣樓花的,就是賣還沒有蓋成的樓,它通過賣樓花集到了1億的資本,后來把營養品的利潤全部打到樓里,92年、93年史玉柱是不得了的人物,有各式各樣的獎項和名頭,但是最后撐不了這個夢想,只蓋到三層就斷了,當然了史玉柱是好樣的,遇到這樣大的挫折,還再站起來,按照我們的話就是欠老百姓的錢一定要還,直到2001年把賣樓花的錢都還掉了,當時史總的經驗教訓應該成為我們所有搞企業人的經驗教訓,不管是第幾代了,都要成為華為的財富,我對這個案例想了很長的時間,把一個企業看成是一個樓是一個道理,因為企業是人造的東西,樓也是人造的東西,草原上原來是沒有公司的,海洋里也沒有公司的,公司是人造的,樓也是人造的,同樣都是人造的東西那一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比如說它都是一個物理的實體,所以我們通過可以拿一些物理的指標來描述這個公司,來描繪這個公司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一個樓我們說多高啊,多大啊,一個公司我們說銷售額多少啊,員工多少啊,利潤多少啊,這些指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都有物理特性,今天從國資委到很多民營企業家,共同的口號就是要做大、做強,大和強都是物理指標,所以我想說史總當時的看法,包括我們今天很流行把企業看成一個人造的物力實體,是有道理的,但是通過史玉柱的經驗教訓,發現公司還有一面,它是一個人造的東西,法人是人造的,但是它有非物力實體的一面,你仔細看史玉柱他的事情是怎么樣法的啊,就是70層的樓跟他了財務之間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我們學過商務的人都知道財務斷鏈,我要問財務為什么會斷鏈段,所有的斷鏈是思維出了斷鏈,就是企業發展當中,它的有非物理的一面,非常像一個有機物,它不是一個無機沒有生命的物理體,所謂有機物,它經過長久歷史的演化,當它一部分變化的時候,其他的部分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是生命現象。而這種生命現象來自于很長時間的演化和淘汰,我們觀察一個孩子,當他個子長高的時候,他的心臟更有力了,他的血管就粗了,他的神經系統就堅強了,但是公司因為壽命很短,中國的公司壽命跟短,還沒有經過長久的演化,我們相信在人人類歷史上確實有心臟還沒有長起來的人,這樣的人就被淘汰了,所以說演化是通過淘汰,適者生存的,這部分發展了以后那部分再發展,當企業的戰略目標變大了,我們要用更多的人,要動員更多的財務,這幾個能力之間能不能配合呢,我們過多地把企業看作是一個物理的主體,我仔細看了一下史玉柱的故事,他當時70層的樓沒有造出來,不是工程師出問題,不是工程的圖紙出問題,這些知識今天已經是及其普及了,不要說70層樓,就是1百層樓也沒有問題,他的問題是工程的變化跟財務的變化,跟企業駕馭整個資源的能力不匹配,這樣就引出了一個話題,所有的知識和信息要分成兩類,一類是確定性,像工程,大部分的知識是確定性的,你多高、多大的地基,蓋多高的樓,它有很確定的,經過很多實驗來驗證的關系。 但是人類發展,尤其是在商業活動、企業活動當中還有很多不確定的知識,中國的教育制度如果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確定性知識的傳授我們是在世界可以名列前茅的。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凡是中國學生修的課很多老外都不敢來修,看到中國同學很多他就不來了,他修不過你,但是輪到長期性以后,要想象了,要處理沒有確定答案知識的時候,中國的學生某種程度,亞洲的學生要差人一籌,這個事情在有些領域不重要,因為有一些是不確定型知識領導的,你只要有一些可靠的基本功你就可以做出很優秀的成績,但是根據史玉柱和大量企業的管理,企業家的工作來看,看來不是這樣的,它會更多地依賴于不確定性的知識,它沒有公式可以套,70層樓的到底需要多少相關的東西來配合,沒有一本書、沒有一本一門課,沒有一個論文來給你確定性的答案!你要在時間不夠長的演化過程當中學習,要從很多人中間來落馬、失敗,偉大的理想破滅,要從這里面來學習。學習的重點就是不確定的知識。 剛才討論到大飛機,我相信將來中國造大飛機這條路主要的困難不是確定性的知識,中國的工程、基礎科學不能說打造世界一流,但是也是相當地好。如果要有問題的話,那是跟我們這個房間里大家關心的問題有關,就是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當中經營活動怎么樣,融資活動怎么樣,市場活動怎么樣,戰略組合怎么樣,所以說世界上才會分出商學,它的重點還不單單是一門門分門別類的課,而是這些分門別類的知識怎么樣來綜合起來用。在前無古人當中,剛才討論當中已經積累了很多信息,不管用什么語言,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環境前無古人,一個產品可以全球分工,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你現在拿出一部手機,你說是美國的?里面有很多國家的東西兼合在一起,如果以前工業都是實施老福特的工業,中國人要殺進去是很困難的,我到現在還喜歡看福特的博物館,他又開礦,又煉鋼,又做引擎組裝,原材料變成汽車72小時而已!這叫眾向一體化,72年代有鐵路、有工廠、有礦山、還有銷售,這樣的打法只有中國50年代國家工業化去應對,就是集中國家的力量去對付,但是今天的世界不同了!今天的世界是每一個產品都是全球分夠的! 我非常欣賞剛才一個企業家講的話,你不出去也參加全球化,并不是說出國才參加全球化,現在信息、資源的交流真正的瓶頸是什么,真正的平靜是駕馭能力,尤其是幾個目標之間的配合能力。 這個問題,我的觀察有很大的普遍性,包括剛才項兵院長講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你看一下造鞋、造帽子、打火機也有一個想起很多相關變量的問題啊,機會是有的,但是你對付得了嗎?我見過最大的制鞋廠,年產量是1億3千萬雙鞋,是最早臺資到大陸來辦的,開開始的時候請示臺灣總部,兩年以后臺灣總部說你不要來問了,我不懂,從來沒有這么大的規模,你長起來了,就是成長了!這個成長永遠不是物理的變化,不是物理尺寸的變化,是一個生命現象,你想一下生產規模大了以后,12萬5千工人!我看的以后我真的是生存瀕危啊,12萬人怎么開飯!哈佛商學院從來沒有交過這門課,但是你就要解決,這個解決一部分是確定性的知識,一部分是不確定的知識,教育的重點永遠是不確定的東西,這才是有挑戰性的,才是有意識的,另外你看一下前面人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成成在這個地方,失也失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想在這里講一個中心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就是企業成長的問題。我們今天大概有歷史上工業革命以來從來沒有這么好的機會!一個小的產品可以殺成世界級,一個小產品可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用它!大部分用把,這個機會過去沒有過。過去的時代都是隔開的,你是你的,他是他的,都是民族之內的比賽,剛才講的“全運會”,現在很小的產品做出去,問題是成長問題重大了,當一個變量飛速增長的時候,其他的東西跟得上來嗎,跟不上來,所以我們要突破史玉柱的事情,是要有很大的想法,也有很大的機會,但是抓不住,一次次抓不住,因為中國有企業的概念不過是20年,20年前都是機關的附屬,沒有對市場做反應可能性,所以說的時間非常短,所以我想講一下學習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不能聽任時間來演化,我們等不起,也不愿意放棄這么好的機會!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學習來加快這個演化,這一點是企業跟一個正常自然生命不同的地方,心血管長得多粗是多少年的演化結果,你今天想調它也非常難。但是公司不同,我們今天看到很多中國的企業,遇到了一個變化,其他的方面就迅速地跟上來,在不確定的世界當中抓到機會!因為我相信在這種潮流面前長久地生存本身就厲害,你只要學習、演化,所以說也有很時尚的名字叫學習的演化學,重要的是我們主動地學習,有可能來加快演化,只有演化了以后才可以解決成長的問題,而不是單單物理的變量,只有經過這種西方人講的生存的檢驗我們才有更大的希望! 不管項兵教授下個禮拜、下個月可能會出第四代、第五代,你只有學習了以后他出第幾代你就可以對付第幾代,謝謝各位!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