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佐佑顧問 > 正文
 

企業組織化:迷途該返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9日 21:32 新浪財經

  文/佐佑顧問

  中國目前有相當多的企業在經歷著一個稱之為“組織化”的階段,或者說是由“做生意”到“做企業”,到“做事業”的轉變。典型表現舉例:開始較大規模地聘請外部職業化人才或經理人;明確治理結構,劃分層級和匯報關系;部門和崗位設置細化且繁多;制訂大量的制度;領導人去上MBA和各種培訓課;公司開始推行各種體系工程:質量體系認證、管理
體系、軟件系統……

  “組織化”當然沒錯,而且是“做事業”的必由之路。但在一些轟轟烈烈的舉措之下,不同企業的“組織化”結果卻大相徑庭:有的實現了飛躍,上了臺階;有的卻大傷元氣,欲回當初而不能。究其原因,很多企業在“組織化”的過程中,往往會不知不覺走入歧路。例如:

  借“組織化”之機“分官封地”。白手起家,艱苦奮斗。創業時大家的目標單純而統一:生存,掙錢,做大。當企業具有一定基礎,創業團隊中個人價值觀的分歧就會顯現出來:為什么要把企業做大啊,現在效益不錯、衣食無憂不是挺好嗎?把公司賣了趕緊套現吧,也該追求一下生活品質了……在各種壓力的作用下,“組織化”可能變成論功行賞、分官封地:名片上的頭銜得給高一些,出去更風光;以前打

出租車就行了,現在得配個專車吧?麻煩難做的事情,就“授權”給下屬吧……最可怕的是,這種“組織化”損傷了士氣、消亡了創業精神。結果,市場上少了一個有特點、有沖勁的團隊,多了一個平庸的公司。

  過度“組織化”。一提“組織化”,容易讓人想起跨國大公司,如精密儀器般各司其職、嚴絲合縫。因而,很多企業現學照搬:各方面的制度都要完善,不留管理死角;工作計劃得做細,而且要“SMART”;選人用人要對照素質模型;搞個活動要做詳細預算、層層審批……管理看似“上”去了,業績卻下來了,原來賴以生存的靈活、對客戶響應快等優勢也不復存在。所以,“組織化”一定得適度,過猶不及。最直接的衡量依據是客戶、市場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是否下降。否則,將飛機的儀表盤裝在汽車上,不單是浪費,而且會翻車。

  偽“組織化”。“組織化”從源頭上說是老板(或領導人)的組織化。領導人的胸懷和追求,賦予組織以靈魂和初始生命;有靈魂的組織,反過來兼收并蓄、包容吸收。老板既是組織的首先締造者,又是組織化的第一被約束者。有的領導人心里只想做老板,偏要披上一件華美的外衣,以“組織化”之名行“個人化”之實。這樣的“組織化”,短時期內或許能蒙人,甚至騙過自己,時間一長,無源之水終會枯竭,老板自己也會覺得渾身不自在,趕緊把外衣脫了扔掉。

  速成“組織化”。組織實施“軟”“硬”兼施的系統工程,是一個重新審視自己內心的過程,是業務的“組織化”,更是人的“組織化”。而人的變化是沒有辦法速成的,正如

可口可樂總裁所言,“假如現在拿走公司所有的設備和資金,只要留下員工,幾個月之內就能重建一個可口可樂。”――正因為有一群組織化的人。同樣,如果保留可口可樂的所有組織架構、設備和資金,全部換上新員工,結果可能恰恰相反了。要知道,“組織化”的過程是企業不斷提升和發展的過程,切不可抱著完成任務的急躁心態,施猛藥、走捷徑、出奇招,即使所有員工都經過MBA培訓,也不能說明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優秀的組織了。

  形而上學的“組織化”。處于組織化階段的企業,一般是初具基礎,比較容易“高估”自己。自信滿滿,難免虛榮一下,趕趕時髦。不大的企業,也得搞個集團公司出來;熟悉的業務,非得找咨詢公司出個戰略手冊;內部有老人不培養,總想著去知名外企挖個經理人過來。從發展的角度看,企業在這個階段其實很脆弱,抵抗風險的能力很差。形而上學的時髦做法,容易使企業將本來有限的資源分散使用,逐漸喪失特色,也沒了比較優勢。

  以“組織化”為由,當“甩手掌柜”。“組織化”的最直接目標,應該是如何更大程度、更高效率地發揮現有核心團隊的作用和價值,而不是搞承包,老板當“甩手掌柜”。建設組織,是比做業務更艱難、更長久的工作,需要核心團隊親歷親為。“組織化”不應該是創業團隊疲倦之后的退路,而是一個新的更長征程的起點。

  ……

  中國企業的“組織化”大潮,洶涌澎湃,方興未艾。“組織化”與企業人數多少、年限長短并無直接關系。幾十年歷史的國有企業,從車間到工廠到獨立面對市場,需要“組織化”;年輕的民營企業,洗腳上田,更需要“組織化”;實力雄厚的大型集團,面對變化頻仍的外部環境,實施變革,還是離不開“組織化”。

  “組織化”是必須的,但如何“組織化”則是藝術的。建議在“組織化”過程中,把握好最關鍵的幾點:

  “組織化”,一切導向客戶。IBM最新的核心價值觀,第一條由“尊重個人”,赫然換成“成就客戶”;伊梅爾特也更新了GE的核心價值觀――“At the customer,For the customer”(立足客戶,服務客戶)。這抓住了企業的命脈。股東給了企業生命,而客戶給了企業生命的力量;客戶對企業的累積投入,不亞于股東對企業的投資;某種角度上,股東的回報幾乎全部由客戶所創造。因此,在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中,始終把客戶排在首位,以此牽引各方的積極力量,這是“組織化”的根本方向。

  “組織化”,直接面向市場。真正具有市場

競爭力的企業,既不依賴于英明的企業家,也不依賴于所謂的精英人才,唯一可以依靠的是組織能力。組織能力來自于組織的核心價值觀,沒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就沒有靈魂和方向,斷斷沒有長遠發展可言。組織能力也來自于組織的規則和制度,不恪守規則,不尊重制度,個體再強也是烏合之眾。組織能力還來自于組織成員的素質,品性是基本前提,韌性是發展要素,悟性是錦上添花,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聰明人,不僅不能大用,而且要大膽放棄。組織成員最起碼的素質,包括職業化和專業化,連職業道德的底線都守不住,連專業能力都撐不住,談什么機會和發展?!組織越是處于轉型階段,越是需要清晰的方向和聚焦的目標,越是需要統一的價值觀和嚴明的制度,從而保證強大的執行效力。

  “組織化”,抓住核心團隊。是否“組織化”,能否“組織化”,對比核心團隊的行為變化,便一目了然。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使“組織化”,也得“人為本”。核心團隊是組織發展致此和賴以繼續成長的根本,“組織化”的重要目的,就是建立一個持續培養并發揮核心團隊作用的機制。因此,企業必須充分考慮“人”的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公司或者是教科書上的所謂“治理結構”、“高管團隊激勵”等。

  “組織化”,以變革為大旗。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變”,一個是“革”。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變的重點在于客戶導向基礎上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從相對的不規范轉向規范,從尊重個人轉向尊重客戶,從包容個人特性轉向強化組織價值觀。“變”,就要變得旗幟鮮明,方向明確,決不含糊。不跟著變的人,會在陡變的拐點上被拋離出去。“革”的重點,是革除“無組織無紀律”的觀念和“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害群之馬,對于沒有組織意識的精英和拒絕“入模子”的英雄,只能分道揚鑣。當然,變革應以和諧為原則,分分合合“和為貴”,充分考慮各方利益,主動消解矛盾;變革不是要分出好人壞人,也不是評判事理對錯,而是達人達己,各得其所。組織變革的根本目的是達致組織可持續發展,其本質是建設而非破壞。

  客戶賦予企業以生命的延續,給予組織成員以成長的機遇,賜予股東以價值的增長。“組織化”成功與否,組織變革順利與否,最關鍵的評價者是客戶,最核心的評價標準是客戶滿意。任何企業的領導者和組織成員,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讓我們以“組織化”為契機,實現組織機制的優化,促進組織生命形態的進化,推動組織作為社會公民承擔社會責任的升華。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