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經營報
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艱險重重的商業氛圍,一個人聚焦一項核心技術,一干就是20年。
看到后來的年輕人,靠“克隆”國外的產品功能將企業帶入資本市場,他的企業仍然
距離資本市場遙不可及,甚至徘徊在生死邊緣。
是他的技術沒有別人復制來的好嗎?不是。是他的產品對社會用途渺小嗎?更不是。
盜版使他損失了一次又一次做大做強的機會,而后不斷遭遇院校派企業的不合理競爭,使他屢屢遭受商業暗算。他仍堅持干了下去。
劉迎建展示出一股持之以恒做人的韌性和做事業的忍性。
在傳統企業里,小富即安的心態趨勢下,不少企業家也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勞作,但熟悉他的人可以清晰地感觸到,劉絕對不是一個這樣的人。
1978年恢復高考第一年,劉迎建以西北軍區第一名的成績上榜,學校、專業都憑個人意愿自由選擇。大學畢業后成為軍隊科技骨干,隨后便被中科院看上,計算所所長兩次寫親筆信硬是從軍隊把劉迎建要了過來。破格在沒有讀碩士的前提下,直接成為博士生。
這樣一個“從小到大,同學、戰友沒有一個在能力和地位上超越他”的人,心中早已滋生一股傲人之氣,從而最終在做企業中表現了一股股好勇斗狠的勁頭。
“20來歲的好勇斗狠+50來歲的深厚閱歷”促就了漢王的點滴做大。
對于商人,他多了一股科學家氣度,而對于技術白領,他又多了一股軍人不怕苦的內涵,也正是這種交叉能力,助他成就企業。
如果遇到軟件師,劉迎建是一個更強的軟件師;如果是一個能力超強的軟件大師,劉迎建則是一個精通硬件能自己焊接的IT工人,他硬是能夠以不輸于你的軟件加上一點點硬件優勢戰勝你。在漢王與臺灣蒙恬競爭手寫市場的情況下,從軟件技術上,他自覺沒有十足把握將對方壓倒,但最終硬是利用自己在部隊做過無線電焊接工作,敢玩硬件的方法,從硬下手打敗了對手。
很多四五十歲過來人都很痛恨文革,但劉迎建很樂觀,慶幸這樣一段時光,使他能接受各種鍛煉,增添了閱歷和耐心。很多事業不是對錯的問題,可能就是市場成熟不成熟的問題,忍一忍,低潮就過去了,新的機會終會到來。
漢王還不能算是個成功企業,畢竟,它的規模太小、實力太弱。互聯網大潮成就了一個又一個30來歲的小伙子,劉迎建又開始了忍耐。他在等待,等待成為“明星”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