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 老板不要失去最寶貴的民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17:47 《管理@人》 | |||||||||
本然 《論語》學而第一: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
有子,姓有名若,是孔子晚年的學生,也是得意門生。要想深入了解這段話,就必須首先了解兩個關鍵字,一個是禮,一個是和。這里的禮,指社會的典章制度和人們的道德規范,不是狹義上的法律;這里的和,是調和、和諧、協調之意。和是儒家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 儒家認為,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所以有若首先說“禮之用,和為貴。”這等于禮的哲學。禮是干什么的?是起中和作用的,說大一點就是和平、和順。人與人之間由于立場不同會有偏差的,事與事之間由于角度不同彼此有矛盾,國與國之間由于理想不同就會產生戰爭;中和這個矛盾,調整這個偏差,就靠禮。 “小大由之”,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由禮的精神來處理,失去了禮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但過分調整就錯了,“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禮義的基本精神,是調節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又要重新調整。 這就好比我們始終在追求一個完美的社會,這可能嗎? 完美的社會永遠都不可能存在! 因為完美的社會總是相對的,封建社會對于奴隸社會是完美的,但對于資本主義社會又是不完美的。時代在進步,我們必須不斷中和各種思想和主義,哪怕它是進步抑或倒退的。 一切社會的力量、凝聚力乃至最終的生存都取決于它能否實現它的基本承諾和信仰,能否在它的成員眼中成為一個有意義、有理性的社會。但是,沒有一個社會可以完全實現它對每一個公民的承諾;人類的世界不可能十全十美。另一方面,也沒有一個社會可以完全背棄他的承諾卻依然存在。社會應該盡力實現它的承諾和信仰:在這一信念的指導下,改革家積極行動,大大推動了社會、政治的發展與進步。 美國社會的基本承諾是:1、公平。2、個人有權開創“美好的生活”。他們崇尚的是待遇平等,而不是收益平等。所以當總統任職時有各種特權,是名實相符;而下臺自然就沒有了特權,國民也毫無必要用自己的稅收去養活這些人,這也是名實相符,即待遇平等。 中國社會的基本承諾是什么?在儒家看來是“禮”和“和”。“禮”是規則,指這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和”是包含了公平和仁愛的境界,只有在公平和仁愛的基礎之上,社會才能和諧,才能中和各方思想和利益而被大家所接受。 企業經營也是如此,“和”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家仿佛管弦樂隊的指揮,他把所有演奏者集中在一起,根據他們的專長,指揮他們奏出優美動聽、和諧的規律而讓他們心甘情愿。企業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職工的專長,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有洋溢著活力的、富有韌性和剛性的集體。 日本豐田公司的經營者十分注重采用各種方式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他們提出要“發揚溫情友愛精神,形成家庭式的和諧風尚。”豐田公司給年滿20歲、購買本公司汽車的職工以八折優惠,實在有困難的,公司提供無息購車專用貸款。豐田公司還為職工提供租費便宜的公司宿舍,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豐田的經營者們還經常參加公司的各項活動,制造一種“勞資和睦”的氣氛。這些措施使職工對企業產生忠誠心和歸屬意識,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連結在一起。 而很多企業出現了問題,恰恰是因為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等都寫到紙面上了,但沒有考慮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中和老板和員工的共同利益,是為了整體的和諧。結果卻使得企業的員工對老板失望,而老板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