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培訓 > 管理專欄_21世紀經濟報道 > 正文
 

誰是創新的主角 民營企業在體系建設被寄與厚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15:14 21世紀經濟報道

    丁力

  縱觀我國工業化進程,各地能夠選擇的道路無非兩條:其一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我們稱之為內源型經濟發展道路,全國以浙江經濟為代表。其二是借助他人力量發展,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包括廣東、福建以及現在的江蘇,都選擇了以外源型經濟為主導的發展道路。那些至今發展緩慢的省市,或者是不具備發展外源型經濟的區位條件,或者是內源型經濟
發展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那些發展較快的省市主要集聚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外源型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如何在對外開放優勢的基礎上盡快形成自主創新的能力,進而率先實現經濟轉型,是“十一五”期間需要認真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外源型經濟并不等于外向型經濟。外向型經濟是指產品需求來自境外市場的經濟體,外源型經濟一般都是外向型經濟,但內源型經濟也可以成為外向型經濟,如產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源型經濟是伴隨經濟全球化在欠發達國家與地區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是經濟相對發達國家與地區跨國企業通過經濟資源在全球有效配置,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戰略體現,同時也是欠發達國家與地區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這一歷史機遇,實現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戰略舉措。

  根據跨國企業發展戰略的不同,以廣東為例,外源型經濟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成本指向型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生產環節為主,多數為來自港澳臺地區的中小企業,由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參與國內市場競爭的能力并不強,更多依靠廣東的比較優勢與香港的國際營銷渠道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第二類是市場指向型企業,企業落戶廣東主要目的是占有本地及國內市場,因此通常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品牌優勢,是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的跨國公司通過投資方式繞過國際貿易壁壘,直接分享我國巨大市場利益的結果。第三類是政策指向型企業,這類企業在本質上屬民營經濟,由于外資企業在我國長期享有超國民待遇,誘使國內一些民間資本經過全球避稅天堂,如維爾京與開曼群島,以外資身份進入我國沿海地區,因此可以看作是貼有外資標簽的民營企業。

  所謂中國創造,我的理解是中國制造加上自主創新。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有關研究顯示,廣東近七成的外源型經濟屬于成本指向型企業,由于這些企業總部在外,重心在外,僅憑留在大陸的生產車間或工廠很難單獨形成創新能力,簡單將這類企業撇除在外,勢必會影響甚至拖累到我們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步伐。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成本指向型外資企業中,一部分企業的技術水平已經明顯低于當地工業整體的發展水平,如廣東外源型經濟中的服裝、皮革、電子通信、飲料制造與紡織行業,這類企業更多表現為對當地有限資源的占有、

能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對于廣東經濟發展雖有貢獻,但對當地自主創新能力并無大的幫助,需要給予適度控制。另一類則是技術水平明顯高于當地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中小企業,在廣東有食品制造、塑料制品、非金屬制品、金屬制品與電氣機械等,本地企業與外資企業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通過引進外資可以有效促進本地企業技術水平的繼續提高。因此,對于存在明顯的技術外溢效應,直接推動我國相關產業總體水平提高的成本指向型企業,在“十一五”期間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應當指出,在我國服裝、紡織、塑料制品、金屬制品、非金屬制品、電氣機械、電子通信等領域,近年來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外源型經濟功不可沒。其實,這類主要來自港澳臺地區的成本指向型中小企業,自身實力雖然不強,卻是全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對廣東來說,通過粵港兩地聯合推動這些企業走創新之路,結果就可能會完全不同。有關研究揭示,目前廣東與香港單獨進行自主創新的能力都比較有限,但通過兩地政府推動合作創新的空間卻較大,只要制度安排恰當,有可能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形成的創新能力最終會改變粵港兩地長期不變的“前店后廠”合作模式,極大地提升大珠三角地區的國際競爭力。

  市場指向型企業在外源型經濟中不足二成,卻是我國外源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心所在。發達國家經驗表明,自主創新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需要集中解決企業三大難題:一是企業創新的動機,在企業普遍存在著非生產性租金誘惑時,在企業通過非創新方式可以獲得更多收益時,在宏觀經濟發展無法合理預期時,創新很難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二是企業創新的能力,即便愿意創新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創新,只有那些有較強競爭實力的企業,只有那些能夠被有效激勵的企業家,才心甘情愿去承受創新的風險。三是企業創新的收益,如果市場信用缺失法制不健全,如果

知識產權無法保護技術成果成交困難,企業創新活動最終仍然是曇花一現無法持久。市場指向型企業是攜帶自主技術進入我國參與市場競爭的,技術外溢無疑有助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市場指向型企業依靠的是自己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優勢,這類企業勢必會對我國整體發展環境、適度競爭市場、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制社會以及繁榮技術交易等提出要求,特別是當研發機構與地區總部進入我國主要中心城市時,市場指向型企業對自主創新的推動作用會更加顯著。經濟全球化的實踐表明,那些全球經營的跨國公司,在選擇生產基地時著重考慮一地的產業集聚與配套能力,在建立研發機構時重點考慮一地的知識與人才集聚水平,在設立地區總部時系統考慮一地相關服務的集聚與便利。通過發展市場指向型企業,不僅可以進一步推進我國自主創新制度與環境的改善,同時可以進一步提高外源型經濟的質量與水平。

  同時也應當看到,在利用市場指向型外資企業上我們也有風險,這是由這些企業的跨國母公司的國籍及其流動能力決定的。首先,跨國公司并沒有因為經濟全球化而淡化國籍概念,如日本的本田,無論在我國有多大的投資,公司總部一定設在日本,全球經營決策中心也在日本,各地經營利潤最終也流向日本,最基本的研發力量也集中在日本,本田在我國設立的分公司多半只進行一些應用性或適應本地需求的研發工作。

  其次,跨國公司在我國的投資行為只是全球戰略的部分體現,無論是資本流入還是流出,都是跨國公司逐利動機使然,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的市場指向型外資企業,依靠自身的技術與管理優勢,有能力在全球投資,有能力在全球流動,技術研發產品升級主要在企業內部,更有可能在母國公司總部完成,而不必參與當地產業升級換代。只有內源型企業,限于自身較低的技術與管理水平,由于缺乏跨國流動的能力,被迫在當地尋找升級途徑,正是本地企業的整體最終構成當地產業的升級換代。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跨國公司較強的流動能力,今天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意味著明天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出,跨國公司在一定時期內有可能將部分利潤進行再投資,但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拉美國家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國際資本大規模凈流出引起的,在充分利用外資的今天,對此類后果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覺與清醒的認識。

  在中國創造與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中,民營企業被寄與厚望。從統計數據看,全國的民營企業發展迅速,2004年民營企業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但是,民營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水平較低,對于多數民營企業,似乎還難以承載自主創新的重任。廣東的問題更為困難,民營企業僅占全省工業產值的1/4強,如果考慮占廣東外源型經濟10%的政策指向型企業,民營經濟的力量就會雄厚與壯觀得多。這類企業不僅擁有與其它民營企業同樣的機制,同樣的活力,而且具有一般民營企業通常不具備的國際視野與自主創新意識,只要相關政策與舉措到位,這類貼著外資標簽的民營企業很快會融入當地經濟發展的主流,與其它民營企業一起成為中國創造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2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