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戰略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博銳管理 > 正文
 

中國企業未來十年必經之路 突破精細化管理瓶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13:41 新浪財經

  曾偉勝

  隨著市場經濟步伐的高速推進,精細化成為我國企業未來十年的必經之路。古老的農耕文化,至今還存留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讓企業精細化措施的推行大打折扣,嚴重制約著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提升。

  就我國目前的國情,特別是內地城市,精細化的土壤并不成熟,粗耕化和精細化的界線并不明顯,企業要想達到良好的精細化管理效果,必須抓住精細化中的瓶頸,進行重點管理,集中突破。就目前存在的普遍現象,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瓶頸一:員工自作主張和持懷疑態度的抵觸行為

  在企業內訪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員工對上邊布置的事情往往并不“理解”,認為那樣做對他們并沒有什么用,有的員工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

  為此,讓員工具備精細化管理的基本常識,讓他們知道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義,大家形成統一的共識,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應該如何去做,為什么要這樣去做,就可以減少自作主張或持懷疑態度的抵觸行為。

  瓶頸二:崗位“法碼”不合理

  特別是基層員工,工作內容往往是由基礎性工作、臨時性工作、階段性工作、協助性工作等多種方式構成的復合體,事情又多又雜,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考核,員工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樣都抓、哪一樣都抓不好”成為自然法則。

  管理者應站在員工“執行狀態”的角度,正確考慮員工承受專業難度和強度的“極限”,合理地設定崗位職責和工作量。超過了這個極限,就算是機械,也難免要“拋錨”。

  1、盡量不要超越“專業”極限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是精細化的特點。不熟悉的“異域之事”,未能經過培訓的“意外事件”,只會使應變能力有限的員工感到困惑。勉為其難、影響效率和效果,寧可另設崗位,或深入培訓,也不亂了陣腳,才能達到高質高量的理想效果。

  2、工作量要適當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計算機等,都有一個正常工作的時限和節奏。如汽車每小時行駛不超過多少公里,創意人員需要多少小時才能產生一個好的創意,運動員每隔多久要中場休息等,都有一個極限的標準。一味地追求挑戰極限,讓員工疲憊作戰,只會讓精細化變成粗耕化。一會扯到東,一會又扯到西,也定會造成哪一方面都顧不好的結果。

  瓶頸三:補充性規劃和部門性規劃不力

  隨著精細化管理在中國進程的推進,企業間的競爭日漸激烈,消費者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間競爭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系統、周密的“預謀”。因此,做好補充性規劃與部門性規劃,不僅僅是為了贏得第二次競爭的勝利,對前面的整體規劃更起著調整、補充、提升的戰略性作用。

  1、補充性規劃

  

信息化、知識化的今天,市場瞬息萬變,任何一項決策,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PDCA。企業必須堅持不懈地提升木桶的短板,填補木桶的漏洞、縫隙,并由專業的人員進行護理,水才會越來越滿。反之,因為某個小小的漏洞、縫隙,或者根本就不懂補漏的人,導致“細水長流”,桶里的水定會越來越少。

  2、部門性規劃

  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溝通接觸的部門,是構成木桶的一塊重要的板。部門領導擔任著領導者與執行者的雙重角色,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更習慣于做一個執行者,規劃對于他們來講,并不是他們的專業長項或者說根本就抽不出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規劃部門必須給予技術指導,或引進咨詢外腦協助處理。

  沒有經過精心規劃就是粗耕化,員工單憑個人經驗和想法各自盲目上陣,終會弄得大小問題一大堆,砸了企業精細化耕耘的鍋。部門領導應該把好這個關,有困難應及時反映,爭取協調與支持。

  瓶頸四:執行不到位

  “贏在執行”是一個陳舊卻新鮮的話題。說其陳舊,是因為這個道理似乎高、中、基領導無人不曉;說其新鮮,是因為執行不力而造成任務失敗的例子周而復始。也許正如《丑陋的中國人》所說,中國人有不求精的習慣。所以,我們必須強化員工的意識,特別是基層領導的意識,通過學習、考核等強制措施將以下幾個要點在他們的腦海中打上烙印。

  1、布置不等于完成

  人們往往有一個誤區:只要方案好,其它問題就不用多考慮了。試問:把一個好的方案放在抽屜里,它會自動生效嗎?答案顯然是:不能,它必須要借助于不折不扣的執行。

  一項工作,市調和規劃僅僅是事先的準備,工作的正式展開是從布置以后才開始的,工作的內容貫穿著執行始終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因實際的需要而長短不等,有的只需幾分鐘,有的卻可長達數年,所以,布置僅僅是工作的第一步——預備。

  布置完成以后,執行者是否就能立刻弄清執行的意圖、要點、方法、步驟、技巧等,這還需要一個過程,較為復雜的執行更需要示范、演練、指導等。真正到了執行的時候,會遇到什么障礙,該如何去解決等還是未知因素。競爭、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任何事情并不可能處在一種理想的“真空世界”。

  2、嚴格是保障

  精細化是市場競爭的產物,“6西格馬”管理的核心是挑戰極限。形象地說,執行者就像電子游戲中的主角,除了要戰勝對手、蟲獸的攻擊,還須跨越火山、溝壑等自然障礙,沒有較強的執行力,執行的效果定會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管理中,上崗上線是從情理的角度看問題,嚴格與否是從事理的角度看問題,只要有人開綠燈,就一定有人會效仿。這樣的執行,從開始到結束,執行就會遞減式地打折,最后,干脆就不執行了。所以,執行必須要嚴格,對于執行力不強的員工,可以通過培訓、示范、演練、指導等方式進行提升,使其達標。對于頑固不化的害群之馬,絕對不能姑息。

  3、過程控制是關鍵

  “下級應付上級檢查、上級檢查走馬觀花”的社會現象在人們的心中由來已久,有人甚至對考核、檢查的字眼持懷疑和不理的態度。所以,在執行的過程中,員工到底是在認真執行,還是在走馬觀花,還是在應付了事,什么樣的動機都有可能存在。過程的控制應該重點考慮如下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將執行者進行分組,縮短管理的寬度。如八個人一個小組,并由一名德才兼備、有威望的員工擔任小組長。小組長負責監督、指導各組員的執行工作,并直接對上司負責(管理的長度也要縮短)。

  第二件事情,加強執行過程的跟蹤。小組之外可設立監事數名,專門負責對各小組執行過程進行抽查、慰問和指導,對個別小組可采取反復突擊檢查的行動。

  第三件事情,加強執行的反饋。各小組對執行過程必須如實地進行總結和匯報,對遇到的問題要求及時反饋。

  第四件事情,立竿見影、賞罰分明的措施。執行優秀者,當場就獎,可以樹立榜樣,激勵眾人。執行不力者,當場就罰,可以引以為戒,防范未然。

  瓶頸五:治標不治本

  治標與治本源于中醫理論。所謂治標,是指針對病理現象進行治療,讓其消除,并不針對發病的誘因;所謂治本,是指從發病的誘因開始治療,通過誘因的治療而達到病理現象治療的方法。說到底,治標是針對現象,治本則是針對本質。

  管理中,企業為了一味追求目標管理,往往導致絕大多數領導為了目標而目標,領導要求員工方面也只看目標,最終造成員工不擇手段地追求目標的惡果。員工采取什么樣的手段和方法去達成目標,這些手段和方法是否已經損害了企業既有的形象和利益,是否損害其它部門的利益,是否根本就是為了目標而湊數等,則無人問津。

  贏了目標,卻丟了形象或損害了其它利益,實際上就是顧此失彼,到底是丟了西瓜去撿芝麻,還是丟了芝麻去撿西瓜,總之,都是在一邊撿一邊丟。所以,企業在治標的同時注重治本,勢在必行。

  1、標本同治

  管理·管理,管是手段,理才是目標。目標管理可以量化,這是它的優點,但一味地追求“量化”,就會讓員工變成被動執行,并有生活在皮鞭下的感覺,不但會喪失主觀能動性,甚至有人會鉆制度的空子。

  企業必須正確考慮管理中的非量化重要影響因素,在實施標準化管理的同時,適當地考慮個性化管理手段進行補充,管理才能優化。盡量避免一刀切,充分調動領導、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將被動式管理轉換為能動式管理,才能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2、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培養精細化耕耘的土壤

  保險業需要“攻堅”文化,服務業需要“微笑”文化,而對于實施精細化耕耘的企業,則需要培養勇于“挑戰極限”的文化和“不折不扣”的執行文化。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分階段、分層次地圍繞這兩種文化主題展開多形式的活動,培養精細化耕耘的土壤。

  精細化管理是一項復雜、系統、艱巨且周而復始的工作,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人力現狀,和目前面臨的核心瓶頸,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應對措施,既要重點突破,又要長期培養,精細化管理才能步步為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