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凱
平安保險公司董事長馬明哲在談起對執行力的體會時,提到了一個怪圈現象,即企業的高層怪中層,中層怪員工,員工怪中層,中層又反過來怪高層,形成了一個圈,卻沒有一個人真正地負責,保質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當“執行”成為時尚名詞的時候,領導們仿佛從茫茫領導誤區中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以為績效不斷下降的趨勢和現象必然會隨著“執行”的到來迎刃而解。其實,任何一種理論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何況于“執行”這兩個字。
企業管理專家余世維,一向是根據經驗講述案例、指導具體操作的中國最受歡迎的培訓大師,最近根據余世維的培訓材料結集而成的《贏在執行》一書,也是一本指導中國企業的管理層具體如何執行的可操作性的“教材”。
按照余世維的觀點,現在中國企業的管理層沒有能真正做到在公司形成“執行文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能夠意識到“執行”是存在于每一個層級上的問題,而更加重要的是:執行要從領導做起。
對于馬明哲提到的“怪圈”,余世維在《贏在執行》中點評說:今天無論是企業高層、中層還是基層員工,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不會出現執行力不佳的問題;如果在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階段都做到一絲不茍,就不會有這么多的推諉扯皮現象。
因此,余世維認為,執行力不佳不僅是基層員工的問題。而是每一層級的問題。我們不要在互相埋怨執行力差。而應該首先問問自己:我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了嗎?在我這個環節和階段,我做到一絲不茍了嗎?
執行是全方位的事情,個人要有具體的辦法解決自身的執行力;組織要有辦法解決組織的執行力;領導要對自己重新定位,重新認識執行力。
在《贏在執行》的一個部分中,余世維指出了中國企業領導的6個執行誤區,不想辦法走出這些誤區,執行只能停留在嘴上:
中國企業領導的執行誤區,首先就是對執行的期望過高,企業領導不能以為績效不斷下降的趨勢和現象必然會隨著“執行”的到來迎刃而解。
第二,領導們常常片面理解了執行,并沒有告訴員工執行的意義和價值,更沒有告訴員工如何執行,而僅僅強調結果。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就指責下屬們執行不到位,而不去分析客觀事實,也不對過程進行跟蹤和監督。
第三個誤區是仍然保持原來的管理方式。在高度重視“執行”的今天,有些領導仍然習慣于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即使到現場也不深入調查,走過場,看表面,習慣性思維主宰了他們的工作行為。
第四,有些領導對執行者的執行成效缺乏了解,沒有及時建立完整的考核體系和明確的考核標準,整體管理跟不上,因而導致針對執行成效的激勵實效。有效執行者與無效執行者得到的回報基本一樣,沒有體現出差別,就會打擊有效執行者的積極性。
第五,有些領導沒有及時完善內部用人機制和人才成長機制,企業內部仍然存在用人惟親、用人惟資歷和用人憑感覺與交情等問題,這也給執行者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最后的問題,是企業領導沒有把執行當成一場真正的“革命”。有些領導推行“執行”的時候,并沒有想從根本上進行變革,而只是想在先行框架和組織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而執行的真諦是人的思想和行為根本上的變革,要提高整個企業的執行力,就必須從整個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和人員調配等各個方面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