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單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0日 11:32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劉影 張巖銘 2005年在柯尼卡美能達的發展史上是個特別的年份。1月12日,太田義勝社長在上海宣布,柯尼卡美能達在中國成立100%的獨資投資性管理公司,并在無錫成立獨資的制造基地。繼2003年8月兩大品牌合并后,此舉宣告了其在中國的新戰略鳴鑼開張。
在柯尼卡美能達之前,雅芳、松下、西門子、聯合利華、UPS等眾多知名外企,紛紛在中國加速了其獨資化的步伐。專家認為,獨資之后的跨國巨頭的整體競爭力將會更強。民族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獨資化趨勢日趨明顯 柯尼卡美能達新成立獨資的投資型公司,統括整個集團的在華業務。太田義勝社長兼任中國公司的董事長,他表示,新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推進柯尼卡美能達在中國的品牌建立,并將擔負起整合經營中國的柯尼卡美能達事業,開展在華業務,銷售其產品,對各領域的事業進行優勢組合。 投資公司的設立,將給柯尼卡美能達在中國的各種事業帶來很大影響。比如在中國的國內銷售自由度大大提高,在銷售規模和營業范圍方面都將有所擴大。太田義勝社長還表示,不排除柯尼卡美能達在其他的事業,比如說在醫療、印刷機械、光學儀器等方面設立獨資企業的可能性。 中國對外資開放的20幾年,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發展也由設立辦事處,到合資建廠,到設立地區總部,到收權獨資,跨國公司的在華發展影射出中國開放政策的發展曲線。 早在外資剛剛進入中國的1993年,合資成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基本模式。當時,國家政策規定外資進入“必須由中方控股”,外資企業只能被動合資;另一方面,跨國公司更需要中方合作伙伴幫助其打開市場。 如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跨入第四個年頭,世貿組織規則給了跨國公司更多的主動權。跨國企業在華呈現兩種趨勢:一些新進入的跨國公司開始在中國一些尚未完全放開的全新領域尋求合資;而那些已經跨過青澀期的跨國公司開始傾向獨資(見相關鏈接)。 合資將成為例外 對從去年開始的這股獨資化浪潮進行回顧,前進策略董事長袁岳表示,獨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因為,相當多的合資化來源于三方面的考慮。首先是,政策限制與市場準入資格的限定;其次,跨國企業在對于中國市場相對陌生情況下的謹慎之舉;第三,中方伙伴的確有一些獨特的資源,這一點在以前市場相對封閉化的時候尤其有價值。 但是,合資合作也有一些明顯的弊端。例如,在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管理與戰略推行方面很難簡單一元化;在一些領域純粹由于政策門檻而被迫與合作伙伴分享收益;同時,如果中方是國有企業,過度的政策化影響同樣也會傳遞到合資企業中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的宮惠民說,“任何一家有著雄厚實力和豐富經驗的業界巨頭,尤其是已經成功在中國站穩腳跟的跨國公司,都想及早走向獨立,換來自由身,獨享巨大的利潤空間。跨國公司在熟悉了中國市場后,利益的驅動加速了跨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婚姻’走向終結,‘利益’決定了‘離異’。” 2005年,外資獨資之勢將更加迅猛。 袁岳展望今后的趨勢認為,首先,在開放性行業,獨資將成為壓倒性的投資形態,合資將成為例外。國際資本將基本以獨資為主,合資較少,合作還有一定的存在空間。 其次,對于現有合資合作企業,外方將更快地使用收購股權或以異地新設獨資企業的方式,改變投資形態。 第三,在民營化和資本市場開放進程中,將出現更多的以購買股份而形成的新形態的合資企業。 有數據為證,商務部本月14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跨國公司在生產投資中,57%的跨國公司在生產方面投資傾向于獨資新建;有37%的跨國公司愿意與具備一定技術和生產資源或能力的企業合資;傾向于通過并購相關生產工廠來投資的跨國公司為28%。 面對更強硬的外資企業中國企業謀定而后動 外企獨資化浪潮將對現有競爭格局產生很大影響。 首先,對于跨國企業本身而言,獨資將整體提升他們的行動效率。這樣一來,跨國公司得以作為一個利益集團進行獨特的思考與行動,其整體競爭力將會更強。對于本土企業而言,外資企業的妥協空間就更小了。 另外,獨資之后,跨國企業獨享利益,將獲得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 從企業內部來看,獨資也將明顯提升企業管理規范的國際化程度。比如,一個與國有企業合資的國際公司,很容易被別人獲取關鍵信息和經營策略文件,但一個純獨資的企業在信息披露上的規則就會嚴格得多。 而作為競爭對手的中國企業,對于未來市場上外企的擴張與發展能力要有更清醒的意識,2005年隨著外企獨資化浪潮的加劇,市場競爭壓力將會更大。 中歐工商管理學院宮惠民認為,隨著跨國公司獨資化進程的加快,即使是那些看似已經很“大”的國內企業,都將面對生存的挑戰。未來10年至20年,一部分實力雄厚的本土企業,將繼續沿著國際化道路走向世界,一部分企業將成為跨國公司的收購(而不是合資)對象,而許多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宮惠民建議,對于那些與跨國公司合資經營的中方企業來說,要抓緊時間修煉內功,增強企業的國際化競爭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在人力資源、技術等決定未來成敗的要素上積蓄力量。中方企業甚至可以早做圖謀,避免被動。 相關鏈接 跨國巨頭獨資之路 2004年3月,雅芳全球年度公告披露,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旗下兩家中國合資公司20%的股權。 2004年5月,寶潔從和黃購回20%股權,到10月份,除了沙宣上海是合資公司外,寶潔在華其余 9家公司全部獲得自由身。 2004年7月,聯合利華與上海輕工簽訂獨資協議,該項協議有待政府部門批準。 2004年8月,北京國際交換系統有限公司(BISC)宣布更名為北京西門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SCNB),西門子持股比例從40%上升到67%,企業性質也由合資公司變為外商控股企業。 2004年11月,持有上海東芝90%股份的日本東芝以92萬美元取得了合資方上海金橋10%的股份,從此將東芝電腦上海有限公司變為日方獨資企業。 2004年12月,UPS決定,到2005年12月,將以1億美元從合作了16年之久的中外運手里取得在中國23個主要商業城市的獨資經營權,而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從2005年12月11日起,中國將允許國外快遞企業在華設立獨資公司,獨立開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