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最具影響力企業領袖排行榜:第三名 張瑞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4日 15:25 《中國企業家》 | ||||||||
企業領袖的影響力是財富、權力、遠見、活躍度、知名度、美譽度等要素的集中概括。企業領袖更多是通過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權力與財富建立自己的權威。 3 張瑞敏 55歲,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 還需要在這里對張瑞敏的影響力多加解釋嗎?那簡直有些多余。 他極少參加國內各種企業家聚會、論壇,近年來接受媒體訪問的次數也越發稀少,但是這并不曾削弱他在商界人士心中的份量。你可以對海爾的負債率和關聯交易保持質疑,你可以對海爾國際化的方式不盡贊同,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每當張瑞敏開口說話,你還是想認真傾聽。海爾和張瑞敏的標志意義如此明顯,以致于有某教授覺得如果拿海爾案例開刀的話,自己的影響力也會得到極大提升,在2004年,他真的這么干了,他也的確因站在了質疑海爾改制的一面而受到關注。不過張瑞敏明智地保持了沉默,至多說一句“沒有必要作出任何回應”。 以張瑞敏“孤標傲世”之風,決不會像同樣受到該教授指責的南方某企業老總那樣沖上法庭欲與之一決勝負。他所有的精力,恐怕,一放在海爾集團向全球500強沖刺的最后一公里,二放在借助香港上市公司海爾中建(行情 論壇)完成海爾集團出海國際資本市場的行動上。 2003年,海爾全球的營業額達800億元人民幣,據精確測算,這夠到了全球500強門檻高度的12/13,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財富》雜志公布的全球500強俱樂部將歡迎海爾的到來。 不過,現在外界最關心的懸念可能并不是海爾明年能不能進500強,而是海爾在經過數年的國際化探索之后,海爾式國際化何時能給人們出示一張驚喜、有說服力的答卷。海爾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很早,但是這兩年相比華為海外收入異軍突起、TCL和聯想相繼收購全球知名品牌業務,海爾的國際化顯得有點沉悶。這或許就是張瑞敏從去年影響力榜首位置上連跌兩位的原因。當然,那種大手筆的跨國并購最終并不一定能修成正果,張瑞敏也恰恰認為整合跨國品牌是艱難的,海爾選擇的是收購不知名的工廠、直接輸出海爾的品牌。無論是在哪條國際化路徑上做探索試驗,這可能都是張瑞敏、柳傳志、任正非、李東生等一代老帥此生最大的“賭局”。 對于張瑞敏來說,此外還有產權和接班人兩個一提再提卻不得不提的老話題,需要他來解答。海爾中建在2004年11月終于收購了海爾集團部分家電業務、青島國資委將海爾列入第一批被監管企業名單,這些跡象或許表明張瑞敏及其海爾已經在求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