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發展密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9日 11:54 和訊網-《成功營銷》 | |||||||||
文/本刊記者 王偉群 2005年市場的主旋律只有兩個字——整合。國內市場,產業主體將進行大的整合,由此將帶來流通業的整合,大產業資本將不可阻擋地進入流通產業;在國際上,中國企業將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到資源、品牌及分銷渠道的整合大勢中去,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肯定會有丟盔卸甲者,但是,這一趨勢誰也擋不住。——和君創業咨詢公司執
12月11日是個臨界點。 從這一天開始,直至2006年底,我國將進入關稅和市場準入門檻大幅降低的后過渡期,直至最終兌現入世協議書的全部承諾。 2004年12月11日,中國將允許外資在批發和零售企業控股,允許外資銀行向中國企業提供人民幣服務;到2004年底將允許外商設立獨資的建筑和分銷企業;2005年底將允許外商設立獨資速遞、公路貨運和貨代企業;在商業、通訊、建筑、分銷、教育、環境、金融、旅游和運輸共9個大部門、約90多個分部門將實行開放…… 那種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的氣氛又陡然降臨了。但這一次與三年前顯然有所不同,百安居中國總裁衛哲的一句話頗有意味——這一次不再是與狼共舞,中國企業正在從羊成長為中國狼。 解讀人物: 張仲梁: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檢測中心主任 李風:大江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 楊謙:北京商業干部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一、走出去,助長中國品牌 關鍵詞:走出去 【背景新聞】: ● 遭遇湯姆遜和阿爾卡特合資挫折的TCL并沒有放慢“走出去”的步伐。11月,TCL泰國分公司正式成立,這是繼TCL在越南、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印度、俄羅斯、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后設立的第八個分公司。TCL明年將在澳大利亞、中東、拉美等市場投資設立分支機構,完成全球市場布局。 ● 11月,中國五礦集團收購加拿大最大的礦業公司諾蘭達(Noranda)100%股權的談判正在緊鑼密鼓之中。諾蘭達是中國爭奪海外原材料資源的重要部署,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發動的對外國公司最大規模一起收購行動。中國五礦開出60~70億加元,此案在加拿大媒體及聯邦政壇引起不小風波。16日,諾蘭達宣布中止與中國五礦集團正在進行的排他性收購談判,競爭難度加大。 ● 11月,上海民營企業安信集團在巴西購買了10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其面積幾乎接近于一個崇明島。安信已成為巴西最大的木材生產商、供應商和出口商,安信地板已躋身世界十大地板企業行列。 編輯的話:無一例外,上述全部舉動均受到當地利益團體和媒體的極大關注,反對聲浪漸起。 【視點與評論】 張仲梁: 中國企業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生長出國際品牌,只有到國門之外對決才能長大,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在2005年將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和摩擦,這是壞事,但也是好事。問題的解決之道往往發端于問題的充分暴露之時。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障礙會越來越大,對于中國的成長,國際社會并沒有做好準備。我們是新興國家,我們必須靠擠壓別人市場才能獲得我們的市場,這對他們的壓力很大。在目前世界經濟增長格局中,我們的消化能力遠比他們更強,這就是為什么洋品牌可以在中國長驅直入,不會遭到抵抗,而我們的品牌在海外卻不能被別人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解決貿易摩擦問題,解決與進入國的關系問題,其實很多問題可以讓行業組織來解決,中國應該極大地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當然這個行業組織不是我們今天的行業協會。對中國產品和中國企業持更保守態度的往往不是某個國家的政府,而是他們的行業組織。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李風: 我剛從日本回來,在日本參加關西地區中日企業家的一個研討會,這次的會議主題是“中國企業投資日本”,這個話題在日本很熱。 確實中國企業在國外是有機會的。在日本、德國,中小企業很多,它們往往都有自己的獨特技術,比如日本關西地區的汽車配件廠家很多,有點像咱們的浙江。比如小西制作所,專門造車燈,豐田的車燈都由它提供。但日本中小企業也有兩個問題,它直接做海外的生意也有難度,以往是靠商社帶它出去;二是資金也有短缺問題,現在銀行有那么多的呆壞賬,沒有能力支持企業。而日本企業的研發能力很強,它們也面臨著有技術但無法轉化成產品的問題。這就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我們中國的企業最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核心技術,如果我們進軍日本企業,獲得技術,這樣對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優勢大有益處。而中小企業的技術所需要的資金并不是很大的量,幾千萬人民幣,甚至上百萬人民幣就能做到,而這種資金規模,對于我們的很多企業都不是問題。我覺得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第一從中小企業入手,第二不需要很大資金,第三最好直接進入技術中心。 海爾有擴張的能力,但是多數中國企業并不具備海爾的能力。中國企業應該到海外獲得技術,在這之后回過頭來,或者回到中國市場,或者在海外尋找機會。比如車燈,產品出來后,完全可以繼續進入海外的供應鏈。這些完全可以讓他們的渠道來完成。 二、中外對決,誰笑在最后 關鍵詞:中外對決 【背景新聞】: ● 可口可樂(中國)正式宣布,可口可樂全球董事會已批準中國區在未來數年的大規模增資計劃,預計2008年中國將完成其全球第三大市場的戰略。幾天前,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第1000億瓶飲料下線。 ● 11月18日晚10時,寶潔擊敗了眾多財大氣粗的洋、土企業,成為11年來首次奪得央視廣告黃金時段招標標王的外國公司。今年最大的變化是客戶結構發生了巨變,國際企業參與積極。寶潔、聯合利華、高露潔、一汽豐田、NEC、肯德基等國際品牌在招標現場與本土企業同臺競技。業內人士認為,國際企業參與競標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看好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同時要積極面對中國本土企業在二三級市場的挑戰。 編輯的話:面對跨國公司新一輪的進攻,中國企業能否保持自己傳統的優勢,并進一步培養自己的競爭力,這其實還是一個問號。 【視點與評論】 張仲梁: 未來一年,中國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的較量將更加慘烈。由于本土企業公司所諳熟的競爭手段,比如價格戰,跨國公司已了然于心,手段上的較量也沒有太大的差別。競爭手段的趨同,競爭區域的趨同,產品的趨同,差異化越來越小。以前打的是陣地戰,現在是肉搏戰,要近距離拼刺刀了。中國企業慣于利用的價格戰的空間已經很小了,因為行業利潤在減少。而在未來一年甚至若干年,核心技術仍將成為制約中國企業提升其競爭力的最大問題,也是我們在與跨國公司對決中注定要吃虧的根本原因。 李風: 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要想與別人競爭是非常困難的,這也包括服務業,而不僅僅是制造業。 我在大阪開會,要去東京,去坐新干線。我把行李往飯店一放,一個大箱子,當天就送到東京我下榻的酒店,這項服務只合人民幣幾十元,很便宜,但卻給了我極大的方便。這對那家企業來講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復雜,沒有什么技術壁壘。我們應該能夠學會的。 核心技術應該引起企業關注,政府也應該在這里扶持。 在日本,日本“和牛”是世界上最好的品種,我一直很詫異,為什么這么好的和牛,中國不引進。其實在日本,和牛牛肉好吃與否,是以血統決定的,不是喂啤酒喂出來的。日本有一個和牛協會,一直致力于研發工作,它對企業行為有它的限制,其中一個限制就是不允許任何企業出口和牛的品種,受精卵是不可能帶走的,否則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處罰措施。所以世界各國,如果想吃最美味的和牛,你只能從日本進口,這當然就維持了它的高價格和高利潤。而我們呢,價格戰從國內戰到了境外。 中國現在非常需要行業組織,我們企業家應該有這樣的共識去推動行業協會的發展。今天這個時代沒有哪一個企業的發展和擴張是可以單槍匹馬自己干的。 三、渠道革命,資本追逐新熱點 關鍵詞:渠道整合: 【背景新聞】: ● 在聯想啟動“鄉鎮電腦普及計劃”,面向4~6級市場推出2999元的鄉鎮電腦后,方正、浪潮也都積極跟進,主要電腦品牌的農村市場爭奪戰開打。這是一個戴爾直銷網絡無法企及的廣闊空間。聯想的目標是在1年內將在鄉鎮的電腦銷量增加到80~100萬臺,大約相當于其2003年銷量的30%。 ● 一直在省會城市等高消費市場“扎營”的可口可樂,已將目光轉向全國的二三線城市與農村市場。2005年,可口可樂將憑借在全國超過600個的營業所(即銷售辦事處),在農村市場大展拳腳。 ● 蘇寧與海爾在南京蘇寧總部11月聯合宣布,為促進雙方銷售,兩家企業合資成立的海爾蘇寧銷售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編輯的話:聯想總裁楊元慶把鄉鎮市場稱為“凍土市場”,其實,解凍的最大意義在于拉動內需,而解凍的技術手段也在于分銷渠道的創新與革命。 【視點與評論】 楊謙: 2005年,渠道整合將掀起一場革命。 第一,業態結構面臨調整。中國現有的分銷領域從總體上講變化仍然不大,百貨業仍然是主流業態,大賣場近幾年雖然以64%的幅度增長,但市場份額僅在2%左右。與店鋪經營相比,無店鋪經營則處于發展初期。開放分銷領域,國際資本對有店鋪銷售和無店鋪銷售各種新的方式的投入,必然造成分銷領域業態結構的調整,傳統業態在分銷領域中所占的比重將減少。 第二,新一代消費者的成長已經到了影響購買方式的時候。AC尼爾森對大陸的消費者調查顯示,上個世紀80代以后出生的消費者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而他們傾向于現代購買渠道。 第三,制造商參與度的提高。開放分銷領域,外資制造商為了搶占市場,將加大了對分銷的投入,提高對分銷渠道的控制度。所有這些都使分銷成為企業爭奪市場的重點。未來的中國市場很可能呈現生產領域低成本、分銷領域高投入的特點。 第四,網絡經濟的發展使分銷領域醞釀更大變革。互聯網的價值對分銷領域具有特殊的意義,無論是資訊、管理、物流,還是時空特性,都似乎天然為改善分銷領域、提高分銷效率而產生的。 一個是羊與狼的生態圈,一個是狼與狼的生態圈,每一種生物都將有自己的生態位。 在2004年還剩下最后30天的時候,我們以“走出去”、“中外對決”和“渠道整合”作為關鍵詞,請到本刊的三位專家團成員分別予以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