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浩
經銷商的產品結構調整是一件非常復雜和辛苦的工作,每個商家每一天都在做這樣的取舍。一個看起來好的產品,代理過后卻變成雞肋;一個不經意的選擇卻可能帶來滾滾財源。那么經銷商應該怎樣優化產品結構呢?
符合地方消費習慣
產品必須符合地方消費習慣。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沿海與內地,北方與南方都有許多消費習慣上的不同。一般來說,一個經銷商實力再強大也只是經營某一地方區域市場,所以在產品選擇上必須考慮到地方的消費習慣。“把梳子賣給和尚”是營銷理論的勝利而不是實際銷售的成功。有很多產品在研發時只是根據某一區域的消費需求或消費習慣,之后就不加變化地開拓其他市場,如果廠家在隨后的推廣支持和區域策略方面跟不上,經銷商會非常頭痛。當然也有很多好的產品在一個區域市場取得成功后迅速地紅遍全國,那是因為廠家有足夠的實力能夠教育消費者、培育新市場。
經銷商應該考慮自身所處商圈的商業結構:在同一區域市場內經銷商可能處在省會中心城市,也可能在省內某一地級城市,或者在某縣級城市。所處不同的城市規模也將有不同的市場結構。在中心城市,零售大賣場和地方連鎖超市銷量占比很大;在地級城市,連鎖超市方興未艾;在縣級市場,批發渠道占據主流。某些產品可能只是適合在特定渠道經營,而有些產品廠家要求經銷商輻射到所有通路。經銷商應該找到能結合自身優勢的產品。
結合經銷商資源優勢
經銷商自身商業資源大致可分成三個部分:資金實力、銷售網絡、市場服務。
經銷商在商貿活動中遭遇的最大困難是資金瓶頸。資金實力不夠而為了接好的產品偏偏以蛇吞象的故事很多,大多數的結局都很慘:缺貨導致市場信譽度下降;老產品資金不夠經常性缺貨;新產品資金周轉不靈也無法兌現當初跟廠家的承諾,最后被廠家隨便找個借口換掉。所以經銷商接新品的時候要從調整產品結構出發,如果沒有足夠的富余資金則必須有取有舍,不能只進不出盲目擴大。
談到資金的使用不得不提的另一個問題是:資金回報率。看起來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往往很多經銷商只考慮商品的單位利潤,以“我賣一箱賺多少錢”來選擇產品,說起來似乎很可笑,但是很多經銷商都存在這個問題。
銷售網絡是經銷商的商業資源也是競爭優勢。新產品的目標銷售網絡與現有網絡的重合度有多高、新開拓的網點對已有產品的貢獻如何、新增人力成本多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銷售網絡中談到一個“自己人”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事。現在很多廠家特別是有實力的大廠都紛紛投入人力進行通路精耕,廠家的業務員幫助經銷商轉單而經銷商只管送貨收錢,樂得當起翹腳老板。但是,有誰會對倉庫支付高額的租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