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6管理十大變化:組織健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1:42 新智囊
從健康的個人到健康的組織 企業健康管理系統平臺的搭建不但能讓企業應對“殘酷的市場競爭”,而且能夠更好地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006年5月28日,二十五歲的華為員工胡新宇在連續加班之后患上腦炎,因搶救無效死亡。 “胡新宇事件”引起了媒體、企業和社會的極大關注,“過勞死”、“加班”、“床墊文化”等成為最出鏡的熱詞,一時間華為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為了目標不惜犧牲的“群狼文化”受到空前置疑,之后華為舵主任正非也以“競爭文化”替代了一直代表著華為精神的“狼群文化”,可見這起事件在社會上的反響以及對于華為品牌的影響。 在此之前的2月25日,東軟集團張東在周末加班時因心臟病突發猝死。之后又有報道:“27歲的IBM女員工寧倩黃金周探險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因體力不支,對沙漠缺乏了解,不幸遇難身亡……” 人們感嘆,2006年為什么屢屢發生企業員工的意外事故?其實,企業員工猝死,企業管理人員由于壓力過大或積勞成疾發生意外的事情每年都有,只是沒有被如此地高度關注過。要說今年的額外關注,或許更多地體現在對“過勞死”、“員工健康”等背后問題的深度思考,尤其是一個之前并不引人注目的“健康管理”概念被屢次提及。 那么什么是“健康管理”呢?“健康管理”和企業員工的“意外事件”有多大的關聯?它有什么樣的管理意義嗎? 從個人健康到組織健康 一起起“意外死亡”的背后,折射出企業對于員工管理的缺失。企業管理不是單純的就戰略、企業文化、流程、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制度制定、監督、執行,企業管理不但要為企業獲得利潤負責,也要為企業規避風險、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負責。 德魯克在他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說:“21世紀,組織(包括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最有價值的資產將是知識工作者及其生產率。”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個人”被再次大寫。員工和管理者,不再是一個職稱和職位,而是對組織、對自身的一種責任。管理者以及知識員工對于組織而言,越來越被視為創造價值的主體,是一個組織最有價值的資產。由此,知識員工、管理者作為個體的價值與組織的價值越來越緊密地被聯系在了一起,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勞動生產率?也就成了應對21世紀管理挑戰的關鍵話題。而答案有時并不來自于傳統意義上的管理范疇,“健康管理”應時而生。 健康管理是通過對特定人群進行健康數據的采集、動態對比和綜合分析,實現對健康、亞健康和疾病的科學評估,根據評估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疾病治療方案或健康促進方案,并負責指導、跟蹤該方案的有效執行,從而實現健康的良性循環。 企業健康管理的宗旨是通過從生理、心理、社會多角度來系統地對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健康管理,從而降低企業醫療保健費用支出,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忠誠度,為企業創造效益。屬于人力資源的工作范疇。 知識員工以及管理者,作為自然人的屬性在組織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個人的健康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醫療保健的范疇,而是與組織的健康有密切關聯,從而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管理話題。管理的終極目標——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樣被賦予了管理者健康的醫療保健的含義。目前各行各業高度競爭,企業往往都是高負荷運轉,在追求“高效低成本”的指導思想下,“一人多崗,一崗多職”成為一種普遍的企業人力資源配置方式。透支明天的工作方式成為普遍現象。中關村人力資源協會在2004年對中關村園區的白領作出的健康水平調查表明,有75%的人處于亞健康水平;過度疲勞、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嚴重困擾知識人才的健康。健康這個基本條件竟然成為企業和個人發展的最輕易的賭注和最沒有成本的代價,其結果損失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同時也給企業組織帶來生產效率、利潤甚至是能否正常運營的問題,可見很多時候個人健康影響并決定著企業組織是否健康。 健康管理進行時 目前大多數國內企業對于“健康管理”的認識和理解是體檢,是員工福利。其實“健康管理”是一個管理體系。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內,由于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工作強度、工作情境均趨于相近,類似于“過勞死”類的健康問題將不僅僅是某個員工出現的健康問題,而很有可能將引起多個員工集體暴發“健康事故”,在企業內形成一定的恐慌,直接面臨誠信危機,降低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及忠誠度,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 因此,引入企業健康管理勢在必行,把企業員工健康作為企業資產的一部分進行管理,建立管理目標,設定考核機制,與績效進行掛鉤,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物理損傷”,保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員工健康管理是個系統和綜合性很強的工程,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在推行健康管理時必須有高層的支持并且有專門的執行機構,配備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以保證健康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順暢運行。比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員工健康管理:管理理念的革新、員工健康計劃、心理培訓、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等。另外EAP(員工幫助計劃)、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建設、健康保險等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一些國內企業已經意識到員工健康問題,特設了健康輔導人員為員工提供服務,如百度的首位健康輔導師已經上崗。由第三方EAP(員工幫助計劃)機構來擔任相關健康管理的工作,既專業又能最大限度地打消員工不必要的顧慮。除了一些跨國企業在華機構之外,不少大型國內企業,如聯想,在幾年前已經引進了EAP計劃。而在發生張東猝死事件的東軟集團,也在事后表示將適時引進該計劃。“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所以健康管理需要醫療保健、心里咨詢、社會保障等系統的多方努力。 健康管理是未來企業的必修課 “健康管理”在2006年似乎成了一個時髦的東西,放眼北京各大目之所及的各類廣告,能和健康沾上邊的都加上管理,稱為健康管理,此類以體檢中心、大小醫院、會員服務類的單位如某某銀行會員卡部為代表,能套上健康的一概不錯過。自詡為“在健康、醫療事業中不斷奔跑的人” 的北海醫院營銷總監周嫘,不無擔憂地說,健康管理機構與體檢機構目前魚龍混雜,健康管理的概念是一個綜合概念,是對一個組織的健康的全面管理,不是打著健康牌的簡單服務。健康管理在國內已經初具一個產業雛形,需要健康管理機構有其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 首先,健康管理解決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終極目的是通過管理(也就是干預),幫助被管理者實現健康良性循環,得以實現組織以及社會的健康發展。那么,打造和設計出健康管理機構的業務模式及盈利模式,就顯得更有現實意義。 在國外,企業健康管理的概念相對成熟,讓我們看看Morgan Stanley是怎么做的。首先,Morgan Stanley的每一位員工都有自己的醫療保險,保險費用由Morgan Stanley支付,當員工出現疾病問題而就醫發生醫療費用時,員工的醫療費用由其醫療保險機構進行支付;同時,該家醫療保險機構和美國著名的健康管理機構Mayo Clinic簽訂合作關系(合作費用由醫療保險機構支付),Mayo Clinic為企業員工進行健康跟蹤及健康管理服務。 Mayo Clinic為Morgan Stanley員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由第三方保險機構付費,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企業依法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機構為了降低賠付率及賠付風險,請Mayo Clinic專業健康管理機構對Morgan Stanley通過健康管理的方式對健康風險實行控制。 在國外,健康管理是作為健康險公司控制賠付風險、降低賠付率的一種工具,健康管理與保險、醫療形成一個閉環體系,通常是以保險為整個體系的起始端,鏈接醫療及健康管理,醫療作為健康險機構的服務提供商,而健康管理機構同樣為健康險機構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其主要通過對人群或個人進行健康跟蹤及健康風險追蹤、分析及評估,進而健康險公司依據這類評估進行產品投入市場前的險種設計及實現銷售后的風險控制,從而降低健康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實現效益最大化。另外,健康管理機構還可根據風險因素提供各類醫療及保健服務,實現健康管理機構本身的盈利。 關于“健康管理”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推進,我們看到已經有一些機構和專家在進行著相關努力。 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的副總裁饒征認為,外部的商業環境讓以往的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發生了變化,這是趨勢。員工的身體、心理等健康問題,直接導致對員工績效的影響。從管理咨詢本身就會對企業的這種現象進行相關管理方向的調整,比如,幫助企業設計帶薪休假制度,對員工的心理和情緒方面給予相應的輔導,給員工進行職業規劃的設計。管理咨詢不再是單純對管理流程和專項管理進行管理服務,更多的會考慮人的不穩定因素對各項管理可能造成的影響和破壞,以便規避風險,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勞動生產率。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主任王海燕認為,保險公司在險種供給過程中,起到的是承擔風險、控制風險和分攤風險的作用。支出最少的經營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健康保險中,參與人不僅包括保險人與被保險人,還涉及到醫療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機構行為對改變疾病風險的損失概率或損失幅度影響很大。可見保險公司發展健康保險必須走醫保合作之路,共同控制醫療服務中的衍生風險,健康管理理論的應運而生為醫保合作提供了理論技術的支持。 北京都市未來研究學院院長汪曉來已經在操作個人健康數據庫,并提出了健康與生產力的概念。 另外,第一屆“健康管理”大會在北京召開,保險業和醫療的異業整合已經開始。但遺憾的是缺少了管理咨詢的參與,健康管理一定是需要跟企業的具體管理相鏈接的,整合管理咨詢、保險、醫療這三個不同產業的資源,搭建一個健康管理提供商與健康管理受益方(企業)共同的利基平臺,或許是中國健康管理產業的發展方向。 當管理咨詢、保險、醫療形成鐵三角的時候,保險的存在為管理服務及醫療服務解決了支付的問題,管理咨詢的付費是由保險機構來支付,管理機構反過來為保險機構控制賠付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的是多方受益的局面。 健康管理產業鏈的真正形成,讓企業管理需求的多方向性問題得以解決,產業利益聯盟的建立將是未來管理需求多樣性的最佳服務配置。企業健康管理掌握著人的健康和穩定,也就掌握了企業一部分的生產率,這毫無疑問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必修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